海上鋼琴師觀后感5篇(2)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篇4:
兩個鐘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現原來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1900一輩子沒下過這艘船,他也曾經決定離開,當站在甲板上看見所謂大城市那無窮無盡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說:“鋼琴鍵有限,但是創造出的音樂無限,如果鍵無限,那就創造不出音樂。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盡頭在哪里?—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電影感覺處處是經典,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細節處理不多不少,剛剛好。
1900和麥克斯在隨狂風暴雨搖擺的船上彈奏鋼琴的那一幕,在腦海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在輕快的鋼琴曲下,兩人似乎與鋼琴融為一體,優美而流暢在大廳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著溜冰鞋伴隨著悠揚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極!
接受挑戰的那一場也印象深刻,前兩場比賽不知是有意無意發揮平平,甚至在對手表演時竟然感動的流淚。最后一場開始前,1900向朋友要來一支煙放在鋼琴上,說了一句話:“你自取其辱!”接下來狂風驟雨般彈奏出《群峰亂舞》,震驚在座所有人。一曲完畢,1900將煙的一頭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經過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頻率震動而發熱,竟將煙點燃了······
影片介紹:“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個人生都已經是一場悲劇了。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v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知道為什么說他是悲劇,但也許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劇的生活。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篇5:
一部在豆瓣上評分很高的電影,既然這么多人都推薦,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確實如此。
一個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亞號游輪上的棄嬰,不,應該說是發現。找到他的鍋爐工人丹尼給他起了一個1900的名字,從此他以這個名字生活在船上,雖然沒有戶籍也不知道自己屬于哪個國家,但并妨礙別人了解他的大名。鋼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說的那樣,88個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無限的曲子,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小號手的相遇使得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雖然最終他選擇與弗吉尼亞號同沉,但他還是給后人留下了自己存在的印記---那張音樂母盤。
電影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在很多畫面中都能看出破綻,例如人們看見自由女神像的時候,這不能怪當年的攝影師,只要體現出主題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時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鏡頭,例如小號手說一幅畫落地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奇怪。撇開這些由于技術還是編劇上的問題,這部片子確實值得力薦。
如很多電影一樣,主題玩玩在最后才表現出來,最終達到一個升華中心的效果。這部電影主題的展現就是在廢棄的船艙中小號手與1900的對話,。在1900準備下船但是走到船舷一半時卻掉頭返回,這是電影在前面給觀眾留下的一個懸念,現在他才真正告訴我們。1900害怕的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覺得這個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這種凡人是無法彈奏的,一想到無限的鏡頭他就覺的恐懼。由于他是一個公認天才,最后他選擇死亡而不是進入塵世也就不足為怪了。天才,正如人們常說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雖然1900沒有上過岸,但他通過與乘客交流還是接觸到了世界,這種不完全接觸但又有些接觸的情況正好使他在保持心靈獨立的同時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電影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為什么會選擇脫離塵世,有人看的是無限和有限這種辯證關系。無限,可以是欲望,有限,可以是時間,用有限的去實現無限,正如用88個琴弦去演奏變化的樂曲,而不是用無限去實現無限,不知道知足常樂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這種思想里面。
最后說一句,先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想著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選擇是可怕的,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選擇中時,那真是太悲哀了。
看過"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的人還關注了:
1.海上鋼琴師的經典臺詞
2.勵志電影《海上鋼琴師》
3.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大全
4.電影《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