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4900余名高中學生同上線上復學第一課
直播間一頭連著授課的校長,另一頭連著聽講的學生,校長講得投入,學生聽得認真。積石中學校長、山東援甘教師董洪海講授《震后中小學生心理調適》,民族中學校長綻瑞講授《山河有恙大愛同行——積石山縣6.2級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紀實和啟示》。兩節課在全面傳授地震避險和震后心理調適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們深刻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深刻感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偉力,教育引導樹牢報效祖國、造福社會的價值導向,引領廣大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厚植家國情懷。
“不用怕,同學們,我們的身后站著一個強大的祖國。災難一定是暫時的,我們能夠戰勝,我們也一定能夠重建美麗家園!”山東漢子董洪海的語言深沉、樸實厚重。
他告訴學生們,地震過后會出現情緒、軀體反應,認知或行為改變,這是在面對突發災害事件時保護自己的正常反應,也是短暫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勇敢地面對這些情緒,讓它們自然地流淌過去。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走出心理陰影,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董洪海說。
他引導學生通過照顧好自己、與親友保持聯系、科學途徑了解知識、積極尋求幫助等途徑調適心理,并介紹了情緒自我平復術、蝴蝶拍放松訓練法、著陸技術等3個具體的心理調適技術與方法,幫助學生盡快走出“心理陰影”,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我希望講座能給孩子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獲,幫助他們減輕地震災害帶來的不安和苦痛。”董洪海說,課前,他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環節,上課時,努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得課堂內容活潑生動。
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催人淚下,一個個溫暖的故事震撼人心。這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堂“教育大課”……今后如果再次面對毫無征兆的地震,我們該怎么辦?民族中學校長綻瑞用“躲、救、防”這3個關鍵詞和同學們一起了解學習了地震避險知識。
“這次重大地震災害,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思考和啟迪。作為積石山縣的一員,作為災區的一名學生,我們該怎么辦?”綻瑞分享了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的深入體會。他引導教育同學們要感恩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感恩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關懷,感恩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援,感恩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感恩父老鄉親的恩情,深刻認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不怕困難、不畏艱難”的頑強意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偉力。
“我希望今天的講座能引導同學們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綻瑞說。
“抗震救災是一本厚重的教材,教育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非常有意義。”民族中學語文教師高繼龍說。
綻瑞表示,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要以現實為教材,把生活當課堂,培養學生廣博的知識,更要提升他們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他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在大河家廣場臨時安置點的一頂帳篷內,17名大河家中學高中學生一起集中上線上復學第一課,學校專門為學生們提供了一臺電腦。
張玉海是大河家中學高三(3)班學生,由于家里房子倒塌,一家人搬到了臨時安置點。他說:“今天的線上復學第一課,既是心理輔導課,也是重拾信心課,更是感恩教育課。我們將不辜負國家以及社會各界對災區群眾的關愛,發奮學習,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學成后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力量。”
“我們要從抗震救災中吸取前進的力量,把偉大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我們學習進步的精神之源,努力成長為以后能為國家、社會造福的有用人才,努力成長為建設幸福家園的中堅力量。”民族中學高一(3)班學生馬貝寧說。
記者了解到,在高中學生線上復課的基礎上,后續將結合各學校受災情況逐步恢復線下授課。(-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尹曉軍鄭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