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發布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
記者從方案中獲悉,湖南將每3年開展一次特級教師評選,將鄉村學校任教20年以上的優秀鄉村教師優先納入“湖南省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表彰項目。確定每年9月為全省教育系統“師德師風教育月”。綜合考慮人口出生與流動趨勢、中小學布局調整與教育規模變化、教職工存量與自然減員、教師學科與城鄉分布結構等情況,以及財政承受能力與未來小班化教學等高質量發展需要,研究制定優化教師配備、公費定向培養與精準補充、教師轉崗分流等工作措施,跨區域、跨學校、跨學段、跨學科全面盤活、優化配置中小學教師資源,確保教師隊伍規模峰谷應對有序。積極實施國家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支持中小學優秀教師在職攻讀非全日制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支持高校開展碩士層次高中教師培養。
方案提出,湖南將持續實施“芙蓉計劃”教學名師項目,大力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每三年遴選培養100名省級名師名校長,帶動培養1000名卓越教師校長,滾動培訓1萬名以上市縣青年骨干教師校長,推動各級健全遴選、培養、管理、使用一體化培養體系,培養造就一大批教育家型教師校長。堅持將公費定向師范生作為鄉村教師補充主渠道。優化招生結構,引導擴大高中教師、義務教育階段勞動教育、科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急需緊缺學科教師和男教師培養規模,逐步調整初中畢業起點招生規模,加強小學全科教師和“一專多能”型教師培養。
方案強調,嚴禁省會城市到其他市縣、城區學校到鄉村學校無序“挖人”。將累計有2年以上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工作經歷,其中至少有1年農村學校工作經歷作為申報中小學教師系列副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3年以上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工作經歷作為選任中小學校長的優先條件。加大中小學專職思政課教師配備和緊缺學科教師補充與校際共享,采取轉崗培訓、銀齡講學、學區一體化管理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切實解決不同區域、學校、學段、學科之間教師結構性、階段性缺員等問題。
方案提出,提高中級、高級崗位設置結構比例,力爭“十四五”期間正高級教師達到全省中小學教師崗位總量的千分之五。實行縣域統籌管理,縣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縣域內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校崗位設置工作的指導。對在鄉村學校從教累計滿30年的男教師、滿25年的女教師,申報當年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兩年、申報時仍在鄉村學校任教,目前還是中級職稱、符合評審條件標準的教師可直接認定基層高級職稱。強化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