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后感500字
讀后感是指讀者在接觸某篇文章或書籍后,從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中,寫下的對文章或書籍的總結和評價。什么樣的《論語》的讀后感500字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論語》的讀后感500字,方便大家學習。
《論語》的讀后感500字篇1
在寒假,我讀了《論語》一書?!墩撜Z》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孔子弟子們的言行舉止,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在閱讀《論語》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孔子提出的”仁”?!比省笔强桌戏蜃拥暮诵乃枷?,在論語中"仁"字出現次數共達105次,尤其是《論語》中的第四章,也就是《里仁》一篇,孔子特別突出強調了做人以仁為本的思想。他說"君子"即是"仁者",欲為"君子"必自修養自己內在的"仁"。可是到底什么是"仁"呢?我還沒有完全理解。
后來在在《論語·顏淵》中,就有一句關于仁的問題,顏淵問老師什么是"仁",孔子是這么回答的:"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大致的意思就是"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合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人都會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是由自己,難道是靠別人?仁是內在的品質,禮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仍在于人的本心,需要人從自身做起。凡事約束自己,使行為和言語都合乎禮就是"仁"。
由此我想到了,在取票時,我們自覺排隊;在公共場合下,不大聲喧嘩;在游玩時,保持衛生……如果每個人都從自身做起,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的要求,那么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謙謙君子。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吧。
《論語》的讀后感500字篇2
當我抱著一本厚厚的《論語》走在路上的時候,看見我的人都會驚訝的說:“你看得懂嗎?”而我會自豪的說:“看得懂!”其實這本書很有趣。
論語這本書講的是在我國東周時期,由王全空東遷后日益衰敗,逐漸失去了以往的威風,各個諸侯為了爭奪土地,展開了長期的斗爭。
在這期間,魯國的孔子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十分心痛。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秩序和規則,孔子為了恢復周公建立的禮樂制度,提山“克已復禮”的主張,用“仁”對“禮”進行改造,提出并完善了“仁學”的理論。
孔子認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遵重丄和關愛,就是重視老百姓,關心老百姓的病苦,就是“德治”。為此定現“仁”,孔了十分重視“禮”,主張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論行為都符合的要求。
這本中還讓我們知道了一些關干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向孔子請教:“老師,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克制自己,恢復周禮,就是“仁”;以周禮為標準,時時處處嚴格安排,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周禮,就是“仁”了!”
另我失望的是孔子為了讓自己的主張成為現時,于是四處游訪,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可最后各個諸侯國由忙于爭霸,所以沒有理會孔子的主觀,孔子十分失望只能回到魯國……
我看完這本書之后十分氣憤,因為孔子這么努力的做到“仁”可最后他得到的卻是拒絕,要不是個各諸侯國不聽孔子的建議,所以才傷亡慘重。
《論語》這本書不但有趣,還能讓你受益韭淺,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
《論語》的讀后感500字篇3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開創人?!墩撜Z》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言論,論述了做人、治學、為政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經典。宋朝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我們學習《論語》這部著作,對我們成人、成才有著很好的教益和幫助。
在做人方面,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說,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出門在外要言行謹慎、誠實可信,對人要有愛心,要親近有道德的人,向有道德的人學習,這樣,我們才會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愛心、守信用的人。
在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說,我們的學習態度要端正,要謙虛謹慎、勤學好問?!皽毓识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上要講究方法,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溫習、思考,這樣,我們的學習效果就會不斷提高。
《論語》這部著作內容豐富,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我們經常閱讀,受圣賢智慧的啟迪,將會終身受益。大家都來讀一讀《論語》吧!
《論語》的讀后感500字篇4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墩撜Z》的篇章排列在內容上沒有什么必然聯系,各章各節獨立成篇。它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記錄了孔子關于哲學、經濟、政治、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的言論,是研究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
孔子講究孝道,孝道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今天孝道也已經有些褪色。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弊釉唬骸敖裰⒄撸侵^能養,至于皆能有養。不散,何以別乎?”孔子的意思是,現在的孝順總說能夠奉養父母就可以了,這樣是很不夠的,如果對父母只能做到奉養而不誠心孝敬的話,那和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是啊,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漸漸的只是提供父母的物質生活而忽視了對父母的情感,我認為對待父母和長輩我們應該真正的了解父母的需求和情感,同樣,如果我們讓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行孝,所以我們要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才對父母真正的敬孝。
《論語》的讀后感500字篇5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來自孔子的著作《論語》,而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在我成長的路上指引了我很多的方向,也教會我許多道理。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边@句話告訴了我對父母一定要孝順,要謹遵父母的教誨?!扒裳粤钌r矣仁?!辈灰鲆粋€花言巧語,虛偽的人,要做言行一致的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要有信用,不能出爾反爾。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對人也要仁德,禮貌。“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句話吿訴了我孔子他從小便有遠大的志向,堅持不懈地學習,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對人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墩撜Z》讓我知道學習不僅僅是學,還要學會思考,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收獲很多的知識。兩樣少了一樣,都會讓學習變的學習變的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睂W習要常常復習回顧以前的知識,進行理解、掌握。
《論語》教會了我許多,孔子的那些話語讓我歷歷在目,深深銘記于心,對我來說,《論語》中的每句話都是座右銘,指導我前進的方向!
《論語》的讀后感500字篇6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說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鐘,就連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說的這句深刻而又蘊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是如此的重要。修養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結實。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后走到地圖前,用手指著敵人應在什么地方出現,我軍現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說他什么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后并沒有生氣,依舊在那里想著大事……開會時讓他發言,他一會說這兒,一會說那兒,云里霧里,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里糊涂,斯大林來回踱著步子慢條斯理地說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說了,還是讓我來說吧!”斯大林把戰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論語》的讀后感500字篇7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有人說他“知其不可而為之”,可他的弟子卻說“仲尼不可毀”。孔子那一聲又一聲的子曰,難道沒有時時刻刻的點醒著我們嗎?每讀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笨鬃诱f:花言巧語、儀容偽善,幾乎就不具備仁了。我想仁德難道不是人一生所具備的品德嗎?花言巧語和儀容偽善都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做的行為,所以幾乎沒有仁德可言。就像一些男生為了奪得女生的青睞而用甜言蜜語、花言巧語去騙取他人的感情,這應該是喪失了他們自身的仁德。更勝者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去獲得高收入,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別人的勞動成果,可能他們只是動了動手指,說了幾句好聽的話就得到了別人的信任,這就是所謂的網絡詐騙。在我們看來這可能單純的就是詐騙人為了謀取收入做的一些非法手段,要嚴懲。而受害人呢,就是防范意識太差才導致上當。
可是誰也沒有想過這難道不也是一種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嗎……仁德什么時候被人們都都丟到了地上一遍又一遍的無情踐踏,從來都沒有人想過把他撿起來。而孔子將他寫下來一遍又一邊的警醒著人們不要丟失這些曾經人們所重視的高尚品德,我問要將這些優良傳統一直延續下去,將被人們扔在地上無情踐踏的東西撿起來!
《論語》的讀后感500字篇8
這兩天,班主任常老師帶我們進入了文言文的海洋,我們學習了兩篇文言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剛學的《論語十則》。
《論語十則》是由孔子的弟子們收集孔子等人的言行編制而成的,我們學習的十則,主要是告訴我們學習方法和學習的態度,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一句話交給學習時面對知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學習態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閃著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句話教給我一個取長補短,就是取別人的長處優點來學習,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別人的短處,自己也要注意的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這讓我明白了知識就要復習,要學會從舊的知識中練出新知識的道理。
孔子等人在幾千年前就知道這么多的學習方法的態度,真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敬佩不已,然而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可現在很多的的同學都不懂得,比如說,有的同學學到了知識,學完就是學完了,他一不記二不背,老師說的話當耳旁風,有的同學,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作業完了就沒事了,該玩就玩該吃就吃,既不復習也不預習,還有的同學,遇到難題就在那亂做,老師問他會不會,他就說會,一天蒙過去了,兩天也蒙過去了,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傻眼了,都是以前的時候不會也裝懂,分數一下來,就更呆了,20分30分,自己看著都臉紅,這都是不懂學習方法與態度造成的。
學習《論語十則》,給我很大的啟發,我也學會了學習方法,所以我要好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