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
我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而家規便是為了維護良好的家風,我們需要傳承良好的家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篇1】
一個家庭,有良好的家風,才能夠和諧的融洽發展;有良好的家教,才會讓子孫后代守德尊規,持續繁榮。我的家庭在家風和家教方面就非常重視這,尤其是我的父親,對我們的要求,尤其用心嚴格。
感恩,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很小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讓我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他常說:人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每個人,別人在你有困難時施以援手,你要做的'不僅僅是感恩,還要在他人有困難時,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我謹記父親的這句話,并努力的完成著。
孝順,百善孝為先。小時候,我常見父親用自己的雙手和爺爺奶奶做著農活,他總是自己辛苦的干著,讓爺爺奶奶回家歇著。每當我給爸爸送水的時候,他總說:先給爺爺奶奶喝,爸爸不渴。可是我明明知道他很渴,很想喝水,卻不理解他的這種做法。我問過父親,他說:我的父母養育我長大不容易,小時候的我不懂孝順,現在我要好好地彌補。父親用他的實際做法告訴我該怎樣孝順,告訴我孝順的重要性。
睦鄰,鄰居與我們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能做到相互關心,相互諒解,那就給自己和他人都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記得小時候找父親,那時他們單位住的是一幢瓦樓房,父親住樓上,上下是木樓梯,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樓板上,父親一定要批評,因會影響鄰居。幾年來,我們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只要有機會在一塊都有講不完的話,說不完的家事,十分開心。鄒家在房頂上種了蔬菜,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菜,總是熱情的送上門或讓我去采摘。有時我從兩家之間約一米高的隔墻上爬過去,把需要的菜采過來,綠色環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著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點點滴滴的回憶,讓我對父親與家庭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我愛我家。然而,沒有國哪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千萬個家庭有好的家風,國家就和諧穩定、蓬勃向上、國富民強。讓我們重視家風、端正家風、涵養家風,共同創建社會文明新風。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篇2】
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的許多優良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在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家風,我家也不例外。現在,讓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風吧。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認為,勤儉節約正是我家的家風。就從我的爺爺說起吧,爺爺勤儉節約的品德是我們小區家喻戶曉的'。在我印象中,爺爺買菜是特別有意思的,只要是他去過的店,一定會看到一番討價還價的“大戲”。爺爺將小區閑置的花壇改造成菜園子,種上一些蔬菜,獲得了小區叔叔伯伯的一致好評,都來找爺爺“取經”;在我小時候看來,爺爺還是一個“小氣鬼”。爺爺從來不給我買零食,我每次看著別人家的小朋友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東西,心里都不是滋味,那時候總是覺得爺爺太節約了。但是現在,我理解爺爺的做法了,這都是為了我著想,再說了,爺爺費勁口舌買來的菜,不好好吃飯真是對不起爺爺。我的爺爺還是一位“變色爺爺”,怎么這么說呢?因為我的爺爺可以把衣服由黑色穿成灰色,也不舍得買新衣服,每次都說:“還可以穿,我好穿得很。”爺爺總是教導我要勤儉節約,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
我的媽媽經常教育我說:“為人要誠實守信,要敢作敢當。”我把媽媽的話牢記心中,每次媽媽出去打麻將,我都會把媽媽出門的時間和回家的時間一五一十的告訴爸爸。媽媽在這時,總會給我使眼色,而我每次都會大聲的告訴媽媽要敢作敢當。
我的家庭每天都會有一些有意思的小趣事發生,雖然簡簡單單的過著每一天,但是我覺得很開行很幸福。我認為,一個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家庭和睦相處,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家庭的每位成員感到幸福。我們應該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禮儀,創造一個好的家風。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篇3】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代表著一個家庭;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優良美德,每個家里都少不了家風,它是指因每個家庭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的風向標。一個家有了良好的風氣后,家里才會更加和睦,社會也會因此更加和諧。
從小爸爸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守信。記得有一次,我把媽媽喜愛的香水拿出去和小伙伴們一起玩,香水瓶被我們一不小心打碎了,我回到家立刻向媽媽承認錯誤。媽媽并沒有怪我,而是對我說:“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香水瓶打碎了沒有關系,而誠實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從此我便把“誠實”二字牢記心中!
節儉乎家風讓淘漸漸懂得“儉吃餐餐有,儉穿時時新”乎深刻內涵。“儉吃餐餐有”其意網佳要求淘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而佳網要偌之吃之喝、暴飲暴食、浪費糧食;“儉穿時時新”其意佳穿戴要得體、干凈、整潔,陳舊網要緊,如網能愛慕虛榮、講排場、擺架子。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這樣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于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孩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猛然想起自己的腿上,那道傷,疼痛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的!”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薩滿心靈。好的家風必回讓家庭更美好,讓優秀家風永遠傳承!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篇4】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說過:“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所以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言一行無一不是家風烙下的印跡,像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我家的家風是寬厚待人,在這一方面,我的父母給我做出榜樣。
爸爸在生活中,交際廣泛,人緣很好。我爸爸一直在用行動告訴我什么叫寬容。有一次,鄰居的`小孩把我家的魚缸里的魚給玩死,我本以為他會大發雷霆,要知道,爸爸十分喜歡那些魚,每一次定時喂它們,每周親自給魚換水,這些魚在爸爸的精心照料下,在我家生活多年。沒想到他卻對那個小孩和顏悅色地說話,教育他,讓鄰居對他的行為十分欽佩。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有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點。苗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我覺得用這一比喻來闡釋我對家風的理解,再貼切不過。提起家風一詞,我的腦海中不禁涌現出我的家長們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記得每次上學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菲菲,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發生沖突,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給我說,我去學校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總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爺爺奶奶的諄諄教誨下,我基本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的現象。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鄰居家的小妹妹因為一張卡片吵起來。我告訴媽媽,我們倆的卡片一模一樣,她不知在什么地方弄丟,現在和我搶起來。媽媽解原因之后,硬讓我把那張精美的卡片讓給小妹妹,我哭著回家。回家后,媽媽告訴我:“那張卡片是你的,我知道。可小妹妹還小,你跟她講不清道理,另外,鄰居之間要和睦相處,做人要寬宏大量。”我瞬間明白媽媽的用意,開心地笑。
家風對我們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給我們幼小的心靈種下道德的底線。但愿家風真如一陣春風,吹入家家戶戶中。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篇5】
說起家訓,我也不知道我們家的家訓是什么,但我總聽媽媽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也許它就是我們家的家訓吧!
有一次,學校在每個班里挑選幾名美術作業畫的好的人去畫一副主題是“防止環境污染”的畫,還讓用4k的素描紙畫,我當時就傻了眼,心里默念著:沒有我,沒有我,沒有我。可是老師偏偏把我選上了,當時我真是又驕傲又發愁,心里想著:哎呀,這幅畫該怎么畫呀?多會兒才能畫完呢?
我中午回到家,臉上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媽媽好像一眼就可以看穿我的心思,就問:“怎么啦?誰又惹我們家寶貝生氣了呀?”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就說:“沒事兒!一點一點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幸虧離交稿的時間還有一個星期,我就先起了一個稿子,后來我每天畫一點,休息日多畫一點,不知不覺就到了交稿的日期,我一鼓作氣把畫兒畫完了。原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在我剛上三年級的時候,英語我學的一塌糊涂,那些單詞我都不會念,怎么背都不會,直到把二十六個字母都學完,我卻只背會幾個單詞,直到考試,迷迷糊糊的進了考場,結果考試成績一塌糊涂,分數讓我非常失落。心想這成績回家一定會被重重的責罵,但卻只聽到媽媽這樣一句話:“我們給你報一個英語班吧!
這樣,你就可以多學英語語法,提高英語成績。”之后我每天回到家里聽錄音,課間背單詞,一點一點,課文里的單詞我都認得了,后來我的英語成績就一點一點的提高了,最后我不僅掌握了課上的內容,還學了不少課外的單詞短語。后來我考得很好,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呀!
我非常感謝我們家的家訓,是它讓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克服困難;是它讓我在失落的時候振作起來;是它讓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我非常感謝我們家的家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篇6】
我們家有一個不錯的家風:換位思考、與人相處,互敬互重。
關于換位思考,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妹妹的小鴨子死了,她哇哇大哭,我卻在高興地說笑:“我的小鴨子怎么這么可愛,怎么這么神氣。”奶奶向妹妹走來,問清原因,說:“涵涵,你是姐姐,你怎么能這樣呢,如果今天死去的是你的鴨子,妹妹在笑著,你會怎么想呢?有沒有想過妹妹正在傷心時,不主動去安慰妹妹,還在那里洋洋自得,你有換位想過嗎?”我立馬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低下頭來勸妹妹說:“我們一起養這只吧。”換位思考在我們家經常發生,例如:媽媽和奶奶之間,我和父母之間。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我們家就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一位教授說過:“自重的欲望,是人們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敬重他人,就會贏得他人的敬重;關愛他人,就會獲得他人的關愛。一句話,敬人愛人,就是敬已愛已,這就是與人相處,互敬互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經常這樣做,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我也會在家里愛長輩,在學校敬老師,愛同學。
家風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因為我有一個好的家風,才有了一個幸福、有愛的家庭,我會一直讓這良好的家風永駐我家。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獲獎征文【篇7】
家風,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在我們家里,閱讀與我們形影不離。在我的記憶里,媽媽每晚都捧著一本書在臺燈下閱讀,再忙也不例外。媽媽看得津津有味,不時會笑出聲來,我因此感到好奇,書中有什么魔力能吸引媽媽?媽媽于是給我拿了一本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那本書我至今已忘了名字,但是它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之后,家里就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天我都和媽媽享受書帶來的樂趣。在家里,只有沙沙的翻書聲和輕微的呼吸聲,靜得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見。之后,媽媽為了我看書的需求,二話不說,購置了許多新書。在這良好的閱讀氛圍內,書香四溢,讓我受益許多,知識面越來越廣,知識量越來越多,還領悟了許多道理。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就是我們家的另一個家風。我記得小時候,我幾乎每次吃飯時,飯粒都掉在地上,爸爸就因此狠狠地訓斥我,我感到既委屈又不解,心想:不是掉了幾粒米么,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左耳進右耳出,不當一回事。爸爸看到了我的不以為然,等種水稻的時候,爸爸把我帶到農田里,和家里人一起插秧。才干了一會兒,我就累的腰酸背痛,汗流浹背,感覺整個人都癱瘓了。爸爸于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種下一粒種子,需要農民播灑許多汗水,付出百倍的辛勞,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聽了這番話,從此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我們家的良好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感謝父母對我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