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精選)
高考語文越來越來重要,占分也是比較多的一科,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但怎么寫好高考語文作文卻讓很多學生措不及手。以下是關于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精選7篇)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 篇1
看天光云彩,能測陰晴雨雪;漫步林間,能觀草長鶯飛,枝葉枯榮,可無法細說萬物之性。打開電視,輕點鼠標,可知萬物原理,可無法身臨其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在我看來,身臨其境,用心感受,即便不知萬物原理,自然也并不遙遠。
看來山峻嶺,清流激漓,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卻能用心感受山的巍峨,水的靈動;看萬花紅遍,綠蔭環繞,即便你不懂花的種美,樹的生長,你卻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樹的奉獻;看繁星閃爍銀月懸空,即便你不懂星星的距離,你卻能感受黑夜的神秘與趣味。由此可見,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雖不知萬物進化理論,卻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靈魂。自然,近在咫尺。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獲得身心愉悅。古人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當你貼近自然,你會收獲不少意外的驚喜。當你與家人朋友出外旅游時,因為有清泉叮咚,你會收獲趣味;因為有雄偉瀑布,你會嘆為觀止;因為有蟲魚鳥獸,你會驚喜不斷。當你在自然給予你的一切中享受,當你被自然親切納入懷抱之時,你是否有發現,即便你不懂鳥性不
懂花語,你卻已經與自然如此貼近?你是否有發現,是自然帶給你的喜悅與驚奇,讓你覺得自然其實并不遙遠?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華。蘇軾被貶黃洲時發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洋壯立,使他認識到人生短暫,何必難為自己?才會有他積極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嵇康喜愛竹林,喜愛竹林中悠閑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麗,使他擁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與世同流合污。我認為,我們從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華,能使我們的涵養進一步提升,使我們的信念更加堅定,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圓滿。而這一切,難道懂得萬物表面的原理能比得上嗎?
誠然,有人認為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認,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我們可現清楚了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這一切卻只停留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諦,所以這樣,自然只會“越來越遠”。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風的靈動,融摸水的溫潤,你便會窕爾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會發現,自然,就在身邊。
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 篇2
長期以來,我們往往更注重“鞭打快?!?,追求好上加好,容易忽視“鞭打慢?!?,促使迎頭趕上。對待優者,過于苛刻,對于差者,過于寬容。實際上,優者,更需要寬容。
俗語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健康的社會評價心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建立公平、公正社會的基本保障之一。對于個體而言,關系到個人前途命運;對于單位和組織而言,關系群體的生存發展,對于國家而言,關乎國運興衰。
今天的中國,升騰著偉大的夢想。這需要各領域涌現出一大批敢于擔責,勇于創造的“能臣”和“干將”來支撐。行業發展的引領者、區域發展的帶動者,無疑是助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快?!保瑢τ谒麄?,應該給予更加科學社會評價和激勵,以激發和帶動全社會、多領域更多的人,想事干事、創新創造,讓中國加速向夢想航行。
對于混在一些重要領域、行業和單位的庸官、懶官,特別是主要負責人,其無能力、不作為、不擔責,所形成的庸政、懶政,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危害難以估量,甚至令人發指,超過一些有為但有過的官員。這里指的是誰,你們自己清楚,請自覺對號入座。對于這樣“慢?!?、“懶牛”、“害?!?,決不能僅僅因為一些浮閃的表象成績而給予過高評價,而應該看成績背后的本質和基礎,務實評價,嚴加處置。
環視中國社會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持續增速發展,近年來經濟增速有所減緩,但在全球范圍,依然保持相對較高增速發展。國際國內一些輿論就因此看衰中國經濟,對中國給予不客觀的評價。在中國民主政治、人權、民生、環保等事業不斷進步中,國際國內一些輿論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對于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民主、人權等方面改善,輿論卻大加贊美。這無疑也是一種不科學的認知。
作為領導者,當我們“鞭打快?!睍r,更應該關注更多的“慢?!?,適當的時候,也應該抽打幾下;作為輿論的關注者,當我們從“雞蛋里挑骨頭”看待優秀者的時候,應該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后進者那里,給予必要審視;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當我們學會用寬容的心理,容納“快?!敝奥?,我們就更懂得如何讓“慢?!弊儭翱臁?。
如此,國家將更美好。
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 篇3
本手是開始,是走向妙手的起點,而沒有妙手的過程,也難以達到俗手的境界,我們生活與學習的歷練過程何嘗又不是這樣呢?人生宛若一盤縱橫的棋局,每一顆黑白棋子的落定,正如我們人生的每一步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在于黑白棋子間穿梭,我們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棋道與棋法。圍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術語,三種不同的棋法,或是合乎棋理的正規,或是出人意料的精妙,又或是貌似合理實則有損的局限,都是態度與思想的映射,是對我們自己的一種歷練,是不同的人生行走之道。那么作為掌棋者的我們,又應如何落下自己的人生棋子呢?
在現實的生活之中,面對人生縱橫繁雜的棋盤,當以務本求妙之心落脫俗無悔之子。所以,毫無疑問,作為掌棋者的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棋盤上妙手生花的創造。何以達到如此境界呢?唯有本手的一次次功夫筑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捎行┤藚s只看到了每一次妙手的出乎意料、精妙絕倫,卻忽視了全局落棋的內在的關聯,忽視了妙手背后是無數次本手的歷練與考量,所以導致最終不僅失了妙手,反落得俗手的結局,棋藝平平不起,一敗涂地。
這似乎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但究其根本,是我們只看得見眼前而看不到長遠的認知,是急于追求而忽視基礎的“欲速則不達”。只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了更為常用的本手,就好像是空有好皮囊的汽車,內部卻凈是破損脆弱的零件,所以不堪受用、走不長遠;即使確實下出幾次妙手,卻也只是停留在表象的妙,達不到深層次的妙手招數,貌似合理甚至精妙,但又以全局觀之,卻自損前路,導致早早敗下陣來,妙手最終成俗手。人生未嘗不是如此呢,忽視了基礎、不想著如何提升自身的硬實力基礎,而一味追求外在的表面包裝、一瞬的驚艷,許多人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忘記了如何走得踏實端正,忘了初心,最終自己走向了失敗的泥沼,處處受損的棋局,最終悔恨不已,難以展現出俗手的風范。
所以,“本手”這一功夫基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不僅是人生的掌棋者,更是正處于青春之際的人生初學者,從本手開始,秉承務本之心尤為關鍵。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是棋道的入門功。但本手絕不僅僅是機械的簡單重復,在本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觀學基本步法,由生澀到嫻熟,這才是開始;掌握正規合制的基礎后,我們在不斷練習中扎實功夫,求索經驗最終靈活運用,這是積極上進;但我們絕不僅僅止步于此,熟練掌握后,懷揣著求妙之心,我們要開始思考每一步本手的所在意義,考量每一步本手對全棋局的貢獻,通過不斷的深入理解中,才是對棋道的不斷豐富的認識。在這樣一種回環往復中,我們的才能一步步地夯實基礎、提升技藝,深刻理解“棋法”本身,在平常中觀其聯系,在小步間洞見全局,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助力全局、妙手生花的創造可能,才可免于急功近利之俗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人生的棋道正應如此,在基礎中求創造,在務實中求脫俗之妙。
品棋道,悟人生。在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中,面對人生縱橫繁雜的棋盤,我們當以務本求妙之心落脫俗無悔之子。行之踏實,行之務本,方可達妙,方能致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回自己的俗手人生,不負青春。
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 篇4
看慣了枯燥乏味的數據,厭倦了色彩繽紛的熒屏,你是否有過這樣一個時刻,想拋開一切浮世的干擾,只沉浸于片刻的翰墨飄香?那文字如溪水,帶來最清涼的慰藉。
無論世俗怎樣繁雜,光陰怎樣飛逝,語文素養依舊是那樣不可或缺。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是能力的體現,更是一種對生活最細膩最深摯的感悟。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領略語文的魅力,跟隨老師的腳步,去追隨上古的悠悠和風中那氤氳著水霧的《蒹葭》,去探訪那崎嶇盤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親手觸摸生活來感知語文,在春日感受“淡煙疏柳媚晴灘”的清麗,在雪中欣賞“疏影橫斜水清淺”的淡雅。而我認為,語文素養的形成更得益于閱讀,那些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無論意氣風發還是愁腸百結,都令人詩意滿懷。
于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得到歷史文化豐厚的底蘊。因為,素養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漢宮秋月;素養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素養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根須;素養也是莊子的逍遙云游,是孔子的顛沛流離……
于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感知文學大師的傲岸情懷。因為,素養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受過宮刑的《史記》;素養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素養是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是徐志摩康橋的微波;素養也是聞一多最后的演講,是魯迅先生悲憤的吶喊……
于閱讀中獲得素養,你會感知歷代先賢的獨特哲思。因為,素養是儒家之禮,道家之空,佛家之善;素養是“無”與“物”的神秘,是“禮”與“利”的深奧,是充滿玄機的善惡輪回;素養是參禪之壁,是入世之門;素養也是普渡眾生之舟,是叩問天國之磬…… 語文素養,就是這樣生于墨香。
語文素養,是一個鋼鐵構建的國家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千載以來傳承的品質。與其功利地把語文當作一個學科來學習,不如把文學當作信仰來膜拜,并把閱讀視為一次充盈心靈的修行。書海擷英,墨香為伴,點綴生命的旅途,定會播灑一路芬芳。
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 篇5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云卷云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范圍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并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于自然,人理應借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于自然,甚為渺少,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秘,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局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于自然,也歸于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給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變,細觀云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法,也無法抵抗科學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學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 篇6
探索自然,讓你認清自然美的本質。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比魏我粋€細節之處都有可能孕育著美,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有著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處于洪水或大火中的螞蟻是如何逃生的?它們聚成一個球,越過水流與裂(烈)火,最外層的螞蟻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全集體,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嗎?你可曾知道,兇惡的鄂(鱷)魚也會有溫柔的一面,安靜張大嘴巴讓千禧鳥覓食,這難道不是一種和諧之美嗎?你可曾知道蘋果梨藏著五角星,海底深處也會有著頑強的海星,海豚會不顧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里也許蘊藏著另一個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于探索,你便會發現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心靈,讓你認清心靈美的本質。浮華的世界,我該去何方?朝山謁水,扣經問史,回答是的聲音說:“看一看你自己的心靈吧!”靜下心來探索,我的心里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決心,我的心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與傲岸。這些,難道不是心靈的美嗎?哦,我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跟著自己的內心,用心靈去探索、去發現。
無奈吾心已塵覆,隨那流水入西天。
不記何時拂過你的笑臉,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你說要離我而去,因為這不是屬于你的春天。說后轉身踱去,瞬間化成云煙,只留我在那蝶擾蟲鳴的地點,流淚問你:時間,何時再能見面?
時間在流逝。春,匆匆路過,未帶一袖清風,未留一抹云煙。像童時河邊玩耍,踩在沙灘的腳丫轉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隨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跡回眸間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邊嬉戲,留在水面的漣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憶一夜變成空白,一絲不留的隨時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喚不回。
春天,希望仍在,雖然歲暮陰陽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雖然門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實仍在,雖然一蓑煙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雖然天涯霜雪霽寒宵。沒有什么離開,雖然時光很快;沒有什么不在,雖然流水逝去很快。該做的不是閑梳妝,獨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傷,而應趁艷陽,霸占山頭,開懷暢飲,放聲歌唱!
是的,既然冷眉轉身對,不如吾笑轉身回,就算難舍時光戀,總得竭力一生追!
高考語文滿分的作文 篇7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著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的散落,帶著自然的清新的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軟,踩上去如
同踩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便鞋子上沾滿土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為養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里的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棱撲棱地飛向空中,帶著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里的樹,紅中夾帶著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須向地下室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歷過的滄桑。這里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么美,為什么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里美麗的景象是否地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自然啊,你為何這么美?讓我站在香山里為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云涌,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中就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他們卻給他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她們繪制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電視與電腦體驗不來的,因為這里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彌漫在空中。可惜時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小了,匆匆忙忙踩著混和樹葉與雨水的之地,帶著這里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又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