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十三五規劃的體會8篇(2)
大學生學習十三五規劃的體會篇5:
一、擺脫對投資拉動的過度依賴,走投資消費聯動的新路
改革開放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我國搶抓全球化和產業轉移機遇,積極擴大投資和生產規模,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了出口和投資拉動型的增長模式。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外需和投資拉動作用明顯下降。我國出口貢獻率由2002-2008年10%以上降為2011-2013年的-2%到-4%,投資增速由“十一五”時期的25.5%降至2014年的15.3%。安徽外貿增速從“十一五”時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14年的8.2%,投資由37.5%降至16.5%。
國際經驗表明,大國發展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擴大內需上。隨著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以及信息、健康養老、旅游休閑等新的消費熱點和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業態快速涌現,內需增長空間廣闊。從安徽看,“十三五”期間要積極推動需求結構調整,逐步形成內外需協調、投資消費聯動的新局面。選擇好有市場、有長期回報的項目,創新投融資方式,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積極通過供給創新激活消費需求,進一步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統籌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加快各類開放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帶一路”經濟中的份額和競爭力。
二、擺脫對傳統產業的過度依賴,走創新驅動的新路
本世紀以來,我國制造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發展迅猛,房地產市場快速成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liuxue86.com。目前,傳統產業面臨需求“天花板”制約,產能擴張空間收窄。我國鋼材人均消費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計消費量已接近西歐和日本的產量增長拐點,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新世紀前10年的20%以上降至2014年的11.2%,今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8.7%;房地產增速明顯回落,上半年投資僅增長2.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8.7%。
總體來看,隨著傳統產業接近增長拐點,數量擴張已經難以持續,結構調整的要求更為迫切。當前,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深入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快速涌現,既對產業平面擴張形成了挑戰,也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十三五”時期,安徽應適應產業競爭格局新變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互聯網+”引領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新型顯示、智能裝備制造等高成長性產業,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
三、擺脫對要素資源粗放投入的過度依賴,走綠色化引領的新路
隨著要素供給趨緊、環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發展難以持續。目前我國資源產出率僅為日本的1/8、英國的1/5、德國的1/3,人均淡水、煤炭、鐵礦石資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銅、鐵礦石等傳統優勢資源日漸枯竭,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的一半。我省人口撫養比在2011年降至42.9%的低點后開始回升,2013年達到44.4%,用工成本與沿海發達省份的差距不斷縮小。
同時,隨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逐步落實,環境成本將大幅上升。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了綠色化概念,綠色化將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按照減量、節能、控污、廢棄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動經濟綠色化發展,也將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十三五”時期,安徽應按照綠色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制度創新加速生態強省建設,扎實推進巢湖流域和黃山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不斷創新和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立完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努力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四、擺脫對非均衡發展的過度依賴,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
進入新世紀,國家加大區域協調發展力度,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總體戰略,但目前區域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落差。安徽的區域不平衡問題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區人均GDP僅為全省的2/3,城鎮化率低5個百分點左右。201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9.2%,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23%。伴隨城鄉區域發展失衡,貧富差距過大等社會矛盾凸顯,“中等收入陷阱”風險日益加大。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針對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國家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大力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十三五”時期,安徽應深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引導各地特色化發展,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促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鎮化從規模擴張向以人為本、質量提升轉變。
五、擺脫對政府主導經濟的過度依賴,走市場和政府協調配合的新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堅持市場化方向,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經過30多年的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需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掌握的權限過大,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不惜拼土地、拼環境、拼政策,干擾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導致競爭不充分、要素價格扭曲等問題。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新型城鎮化、醫藥衛生等改革先行先試,一些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但傳統體制束縛依然嚴重,發展活力亟待釋放。
新增長動力機制的形成有賴于市場化改革。“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隨著行政管理、科技體制、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逐步深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科技經濟“兩張皮”、市場準入“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有望逐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將得到充分釋放。安徽應抓住用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新型城鎮化、醫改等先行先試機遇,探索構建市場化發現培育增長點的新機制,推動市場和政府作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時期,擺脫舊的路徑依賴,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的辦法。一是強化系統思維。國際國內需求收緊,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傳統發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級、民生改善、生態保護、體制創新上,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能發現新的增長空間,也才能找到穩當前、管長遠的現實路徑。二是強化底線思維。在經濟下行周期主動進行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可以為長遠發展增強動力、預留空間。我們有必要明確經濟運行底線,在守住穩增長、保就業下限和防通脹上限的基礎上,努力在調結構、促改革處著力,為經濟持續健康增長蓄積能量。三是強化創新思維。新常態下,新技術、新業態、新政策快速涌現,不僅對企業、也對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新常態,各地既要勇于擔當,在國家頂層設計明確的框架內主動作為,更要破除在經濟平面擴張下形成的思維定勢,積極探索適應簡政放權、職能轉變要求的新思路、新辦法。
大學生學習十三五規劃的體會篇6: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強調要牢固樹立開放的發展理念,從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個方面,勾勒出今后5年中國開放的“路線圖”。以此為基本遵循,強化發展內外聯動,以開放的進一步擴大促改革促創新,必將贏得發展的主動,為未來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30多年來,我國從建立經濟特區,到推動進出口貿易、利用外資,再到加入世貿組織,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大。“十二五”時期,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推動內需與外需、出口與進口、“引進來”與“走出去”、東部與中西部協調發展,對外開放再上新臺階,開放型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和競爭加劇,倒逼我們必須加快打造對外競爭新優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議》強調“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就是要實行更加主動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同時也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利益。
綜觀《建議》關于“開放發展”的論述,在關注東部沿海地區的同時,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中西部腹地;在打開大門吸引外資的同時,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國門進行投資。既把擴大對外開放同實施“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緊密銜接起來,又要求主動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不難看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將繼續通過深化開放合作,推進雙向開放和內外聯動,促進優進優出,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我國的發展歷程已經雄辯地證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不斷取得新成就的一個重要法寶。抓住“十三五”時期的戰略機遇,乘勢而上,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一定能夠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不竭動力。
大學生學習十三五規劃的體會篇7: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很榮幸參加了十三五規劃培訓班的學習,在學習的五天時間里,無論是專家教授們的博文廣識,還是**學習,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充實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此次學習確實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一、心靈洗禮
走進有著“東方劍橋”美譽之稱的浙江大學,撲面而來的是濃厚的學習氛圍和醉人的陣陣書香,校園無處不體現著“求是”的學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求是”校訓影響了一代代浙大人,激勵他們追求真理、勇于創新、敢為人先、愛國奉獻,正是這種精神使浙江大學學脈綿延、人才輩出、創新不斷、聲譽遠播,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求是”精神也讓我們每位學員進一步審視自己,鞭笞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干實效、為民服務。
走進校園的正門之后,不遠處的草坪上面有這么一個牌子深深吸引了我,是竺可楨老校長問浙大學子的兩個問題—“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干什么?第二,將來畢業后要做什么樣的人?”這兩句話,更使我明確了參加此次培訓班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我今天來浙大是干什么的?學習結束后回到工作崗位上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站在牌前,我在心里默默的拷問自己。
二、知識盛宴
課堂上學富五車教授們的生動講解就像是一場豐盛的知識盛宴,精美的大餐呈現在我們每位學員的面前。張衛良教授從“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態”及浙江桐廬縣經驗等方面深入淺出的給我們系統的講授了“十三五”規劃編制的意義、要領和創新問題。同時,張教授還聯系“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及肥西縣情給我們講解科學規劃,立足長遠。沈峰工程師重點給我們介紹了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內涵、意義及主要內容,他還以專業的視角從指標體系、指標評價到三類空間劃分,系統的講授了規劃中的三類空間結構優化。朱文斌院長則通過京杭大運河、錢江科技城、浙大科技園、溫州市大學科技園、江蘇寶應經濟園、松山湖科級新城、蘇州工業園等豐富的成功案例與我們分享其規劃理念和創新機制。王紀武教授提到的“公共政策的目的不是效益的最大化而是滿意度的最大化”讓我耳目一新,他的“城市邊緣區”理念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湯海孺總設計師則通過“為什么這樣做?做什么?怎么做?”通俗易懂的為我們講解了“多規合一”理論及具體工作思路。
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經驗拿出來分享,深入淺出,異彩紛呈。他們課堂上啟迪性的點撥,讓我們對規劃編制及日常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頂。
課堂教學之余,我們還深入桐鄉市產業園區考察學習。全國重點鎮、建設示范鎮的濮院在城鎮建設中的“都市城鎮和城鄉一體化戰略、市場帶動戰略、工業興鎮戰略”三大戰略,讓我們對現代化新城鎮建設有了全新的認識。在驚嘆桐昆集團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這家企業的黨建工作卻不經意間深深地吸引著我,“黨建就是生產力”理念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三、個人感悟
五天的學習,短暫而又難忘。參加此次轉型發展與十三五規劃培訓班學習,既是對知識的豐富和更新,又是對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無論是聆聽專家教授的諄諄教導還是深入園區企業參觀考察,都像享受了一席精神大餐、一場知識盛宴、一次心靈洗禮。專家教授講授的內容精彩新穎、理論鮮明、案例生動,園區的參觀目不暇接、引人入勝、觸發思考。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我們更重的工作任務還在后面。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要繼續對培訓的內容細心體會,用心思考,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付諸實踐,結合肥西實際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和為企業服務工作。更要常常問問自己:我來學習是干什么的?學習結束后回到工作崗位上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大學生學習十三五規劃的體會篇8: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共產黨人也一直在踐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不平凡歷程證明,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福祉,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發展的成果,讓人民幸福安康,國家才能在現代化道路上穩健前行,黨才能不斷獲得人民群眾的強力支持。
三年前,黨的報告就明確強調,“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
1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兩年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今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會議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重大問題時再次指出,“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
2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事實證明,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執政理念。“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全體黨員干部更應深刻領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牢記本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大學生學習十三五規劃的體會”的相關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