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記敘性散文
寫好記敘性散文的一寫技巧方法
凡屬散文一定要有強烈的抒情性,情感線索是散文的重要標志。簡單說就是作者應該是飽蘸著情感去寫作。沒有強烈的情感,就寫不成散文。可以說強烈的抒情性是散文的第一要素。
散文的語言一般都很優美,但是“美”的內涵也是十分豐富的。除了華美之外(比如《荷塘月色》),還有樸素之美(比如《背影》),語言樸實無華,但仍然十分感人。我們要全面地理解“美”的內涵。
散文寫人、敘事與小說或者一般記敘文的寫人、敘事的區別也就在這兒。小說或者一般記敘文,寫人要寫全形象;寫事要寫全過程,總之給人的感覺是要給出一個完整的描述對象。但是在散文中就不是這樣,散文是在作者強烈的情感流動過程中給出關于描述對象的“一鱗一爪”。
比如毛岸青、韶華合寫的《滾燙的回憶》,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敘事散文。文章回憶了他們的父親毛澤東的三件事。一件事是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母親的關懷及照顧。老人在世時,毛澤東每月給她寄去生活費;當老人去世后,毛澤東又寄去500元辦理老人的后事。第二件事是毛澤東對于長子毛岸英去世的悲痛及對兒媳的關心。當劉思齊要求把丈夫的骨灰運回祖國時,毛澤東好言相勸,說服了兒媳,只允許她去朝鮮掃墓。文章用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毛澤東老年喪子的巨大悲痛。第三件事表明了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深切懷念。作為兒子的岸青,請求父親親筆書寫《蝶戀花答李淑一》的詞,以便留作紀念。當他們拿到毛澤東親手書寫的詞時,發現父親將“我失嬌楊”寫成了“我失嬌花”,于是他們不解地問父親要不要修改,毛澤東毫不猶豫地說這樣也很貼切。這件小事突出地表現了毛澤東對楊開慧的真摯感情。
這篇散文只寫了毛澤東的三件事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鱗一爪”,但是這些生活的片斷卻能說明很多問題,它們共同表明了毛澤東作為女婿、作為父親、作為丈夫富于人情的一面,對于自己的親人充滿親情的一面。
像這樣的敘事散文頗具感人的魅力。
敘事散文在情感的抒發方面也是獨特的。小說或者一般記敘文,作者感情的抒發是在描寫人物或事件的基礎上、在情感醞釀成熟時才有適當的表現,有時還表現得很含蓄。但是散文中就完全不同,散文中的情感的抒發是主要的,記人與敘事是在抒情的基礎上的“點綴”。
為了說明散文的這些特點,我們給大家分析一篇散文[例文18]:
《瑞穗的靜夜》
(臺灣)李潼
那年,經過一場激烈的競爭,我們總算考上家鄉附近一所理想中的學校。少年單純,還不懂得掩飾喜悅,甚至連驕傲也壓不住。放榜之后,像一只只新添華美羽毛的小公雞,四處咯咯咯叫,四處去招搖。為了慶祝這場勝利,我們四個好友,結伴到瑞穗溫泉露營。
那天晚上,真不巧,山腰竟然下起大雨。
剛剛燃起的營火被打熄了。營地泥濘,連帳篷也滲水,只好草草收拾,退到松林深處的日式小旅館投宿。
情景是有點狼狽,但興致未減。洗過溫泉,換上干爽衣服,我們依然說笑打鬧,在木板回廊上追逐嬉戲,整座小木屋被我們踩得碰碰響。
不知何時,旅館的老板出現在門口,制止我們再玩下去。他面容和善,但我們明白,他是當真的。大伙只好很不是滋味地噤聲躡足,各自回房。但是我沒走,獨自留在回廊發呆,好讓老板知道我不甘心!
松林里的雨夜,格外沉靜,溫泉水煙貼伏著坡地,如湖波緩緩涌去,五里外的小鎮燈火,在松針稀疏處閃爍;我不曾見過這般靜美的景象,凝視中,仿佛信手掀開落地帷幕,原以為舞臺上空無一物,誰知布景早已妥當,一時仍不相信,只有失措張望。我想離開,卻又被一些的一些聲音喚住。那些輕細的聲音來自松林的深處與近處,來自溫泉的水煙里,來自懸空的地板下和垂掛雨珠的屋檐。于是,我坐下來,靜靜聽、靜靜看。
在這之前,我從來不知,我是可以不喧嘩的,可以將耳目精敏到這個程度,讓心思澄明得像一面鏡子,清晰反照童年種種,并隱隱顯現未來的路。
我第一次嘗到沉靜的美味,在這個身心不安的少年時代;此后,我時時品嘗,從中成全了許多事。
這篇散文的開頭就帶有強烈的抒情性:“那年,經過一場激烈的競爭,我們總算考上家鄉附近一所理想中的學校。”這句話的感情色彩就非常濃郁,它不是客觀的介紹或者敘述,而是滿懷深情的傾訴。好像那一年的事情都歷歷在目;好像作者又回到了那一年。文章隨后講述了“我們四個好友”為了慶祝這一喜事而去瑞穗溫泉露營的事情。這是一篇地地道道的敘事散文,但是事件本身是不是很重要呢?我們來看看文章再作結論。
文章敘述了幾個少年在溫泉的情況,天下起大雨;大家說笑打鬧;老板出來干涉;關于所謂“事”,作者只寫了這些。至于四個好友是誰?大家的其他具體情況都沒有任何更詳細的內容。如果是一般記敘文,就應該寫清更具體的內容,比如四個好友的具體情況、大家出門在外的食宿情況等等。但是這些內容文章都沒有寫,文章詳細寫了雨夜的景色,并且文章最后落在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上:“我第一次嘗到沉靜的美味,在這個身心不安的少年時代;此后,我時時品嘗,從中成全了許多事。”從全文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是在表現自己對少年時期一種印象深刻的感受,并且也表達出這種感受的珍貴。在這篇文章里,敘事本身并不重要,抒發對少年時代的那種懷念之情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圖。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記人、敘事散文是以抒情為主,以適當的記人或敘事為輔的一種表達自己切身感受的文體。 只有寫散文可以用散文切入話題,其它的文體如議論文,記敘文,都應用自己的文體切入,而它的切入也不會有一個套子與樣板。作文的開頭一般遵循的原則:
1.向心性。開頭必須與全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緊密相聯,為突出中心服務。
2. 精簡性。語言要精簡,最好是開門見山。
開頭常見的毛病:
1. 拐彎抹角離題千里。落筆時,總愛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頭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開頭寫來寫去就是這么幾句話。
3. 追求花樣弄巧成拙。寫得很好,表達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實。
常見的作文開頭:
1. 點題式。開門見山,不拐彎抹角,開頭第一句就點文章的題目。
初學者最好用這種方法。如《翠鳥》的開頭:“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又如《愛迪生》。
2. 交代式。開頭就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大要素”,如《視死如歸》的開頭:“一九三一年深秋(時間),王若飛同志(人物)在包頭(地點)不幸被捕(事件)”
3. 描寫式。或描寫人物外貌,或描寫動物外形,或描寫建筑外觀,或描寫周圍環境。給人一個鮮明的印象。如《燕子》的開頭:“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對俊俏輕快……”
4. 設問式。開頭就提出問題,或引起讀者注意,或激發讀者思考,或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如《海底世界》的開頭:“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
5. 引用式。開頭或引用名言警句,點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語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詩歌,喚起讀者共鳴;或引用俗語諺語,說明事理等等。如《桂林山水》的開頭:“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6. 抒情式。開頭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別了,我愛的中國》的開頭:“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愛國深情一下子就出來了。
7. 總起式。開頭總領全文。如《偉大的友誼》的開頭:“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們共同研究學問,共同……”
8. 聯想式。文章的開頭或從遠到近,或由此及彼,從別的事物寫起,再聯想到要寫的事物上來,供以烘托要寫的事物。如《春蠶》,開頭從春天聯想到養蠶,從養蠶聯想到母親,再回憶母親養蠶的情景。
9. 倒敘式。從事情的結果寫起,引人入勝,再回過頭來敘述事情的原因和經過。如《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有十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