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泥石流怎么逃生
遇到泥石流怎么逃生
1、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動方向走。
4、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層厚的凹處;
5、不要上樹躲避,因泥石流可掃除沿途一切障礙;
7、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6、不要躲在陡峻山體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發生;
7、長時間降雨或暴雨漸小之后或雨剛停不能馬上返回危險區,泥石流常滯后于降雨暴發。
防范泥石流注意事項
1、沿山谷徒步時,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轉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離山谷越遠越好,不要在谷底過多停留。
2、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特別留意是否聽到遠處山谷傳來打雷般聲響,如聽到要高度警惕,這很可能是泥石流將至的征兆。
3、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溝底部扎營。
4、白天降雨較多后,晚上或夜間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轉移、撤離;
5、人們在山區溝谷中游玩時,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搭建宿營棚;
6、游客切忌在危巖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巖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巖。
泥石流來臨有哪些預兆
泥石流來臨前,一般會出現巨大的響聲、溝槽斷流和溝水變渾等現象。泥石流發生時,泥石流攜帶巨石撞擊產生沉悶的聲音,明顯不同于機車、風雨、雷電、爆破等聲音。溝槽內斷流和溝水變渾,可能是上游有滑坡活動進入溝床,或泥石流已發生并堵斷溝槽,這是泥石流即將發生最明顯的前兆。在這些現象發生時,一定要根據預先制定防災預案,及時撤離到安全地帶。
溝谷或排導槽是泥石流下泄的通道,應該保持其暢通無阻,但由于山區土地資源緊張,一些暴發頻率低的泥石流溝兩岸及其堆積扇上修建固定建筑,甚至將泥石流排導槽加蓋作為建設用地,還有在日常生活中將垃圾和雜物堆在泥石流溝谷中,這些行為都會嚴重影響到溝谷或排導槽的通暢性,一旦發生泥石流后果不堪設想。
減輕泥石流災害的方法
在山區進行城鎮、公路、鐵路、工廠及各種設施的建設前,開展泥石流調查與評價,避開在泥石流高發區建設。
對已選定的建設區和工程地段開展地質環境評價工作,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預防泥石流災害。
開展對泥石流溝的監測、預警報和“群測、群防”工作,減少泥石流發生造成的人員傷亡。
對危害較大,有治理條件和治理經費的泥石流溝進行治理,或為處于泥石流危害區內的重要建設物布設防護工程。
將處于泥石流規模大,又難以治理的泥石流危險區的人員和設施搬遷至安全地帶。
保護生態環境,預防新的泥石流災害發生。
泥石流有哪些防治措施
泥石流三個地形區段特征決定了其防治原則應當是:上、中、下游全面規劃,各區段分別有所側重,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并重。
上游水源區宜選水源涵養林,修建調洪水庫和引水工程等削弱水動力措施。
流通區以修建減緩縱坡和攔截固體物質的攔砂壩、谷坊等構筑物為主。
堆積區主要修建導流體、急流槽、排導溝、停淤場,以改變泥石流流動路徑并疏排泥石流。
需指出的是:對稀性泥石流應以導流為主,而對黏性泥石流則應以攔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