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
通過寫作文,可以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要怎么寫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供大家參考。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1
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正值中秋之節,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最佳時機。詩人楊衡贊道:“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斯。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詩題為《重陽》的詩中也有這么九句:“菊并猶阻雨,蝶意切于人。亦應如暮節,不比惜殘春”是的,重陽節很美好。
那我又能在這大好時光做些什么呢?賞菊.品茶.放風箏.蕩秋千......思來想去,我鄭重其事決定為年過七旬的爺爺洗一次腳——過一個重陽節。
放學回到家,我把書包放到一邊,一蹦一跳地來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望著爺爺那瘦骨如柴的身體,又聯想起爸爸口中年輕時身強力壯的大漢爺爺,一個鮮明的對比啊!我張口結舌,感到一股淚涌又在眼眶里打轉兒了,心里也酸溜溜,難過極了,也許女孩子就是這樣多愁善感一些吧。“什么事啊?”耳邊又傳來了爺爺聲如洪鐘又堅定有力的話語。“我·····暫時保密。”我調皮的一笑。“小滑頭!”爺爺溫和地摸了摸我的頭 。
我跑出房間,拿了一個洗腳盆,放了點水,試了試溫度,笨手笨腳地端起來,也許是因為水太重,我走起來簡直像個搖搖擺擺的企鵝,還潑一地的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拍了拍我這只“落湯雞”不禁哈哈大“又有什么鬼注意啦?咳,咳……”我知道爺爺的氣管炎又犯了,喉嚨里像個風箱,呼哧呼哧地響,便輕輕地拍 了拍爺爺那像弓似的背,有禮貌的說:“請。”爺爺瞪大了眼睛,愣了愣,我呢,將計就計,幫爺爺脫了那破爛不甚的布鞋,把他早已干燥的腳挪到盆里,搓了搓,又為爺爺敲了敲腿。這時,我偷偷地看了看爺爺,爺爺臉上笑開了花,意味深長地說:“長大啦!懂事啦!小寶貝親一個!”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推辭,而是輕輕地吻了吻爺爺的臉頰,爺爺也吻了吻我額頭,頓時我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一股溫暖從心底發出,“我愛您,爺爺,我這輩子一定要對爺爺好!”我閉上眼睛許了個愿。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老人,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尊重他們。在這重陽節里,我要祝他們身體健康,天天開心,晚年幸福!愿我祝福他們一生。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2
關于重陽節,我了解地不是很多,不過我知道,這是一個要回老家孝敬老人們的節日,不過我總是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嘮嘮叨叨的,很少做過讓他們開心一下的事情,恰恰相反,我做的讓他們開心的事數不其數,這是因為我不孝順,還是我不聽話?
在重陽節,我回老家時我會送給他們一個驚喜,那就是我不再調皮搗蛋了,這樣的話,我想他們老人家們不會嘮嘮叨叨的了,也不會因為我而生氣了,雖然這不是什么大禮物,不過大家開開心心過一個美好的重陽節,那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
在重陽節,我要跟他們說一聲“對不起”,因為我做了許多對不起他們的事,比如:在他們教育我時,我總是不當一回事;放暑假時,沒有主動問候一下他們,如果不是爸媽提醒了我,可能我一個暑假都不會聯系他們。
在重陽節,我要大聲對他們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愛你們!!!”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3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窗簾照射在我的窗前時,被這優美的晨曦之光深深地所吸引,懶散的爬起,稍作打扮,迫不及待的推開宿舍的門,飛奔出去,是自己置身于大自然靜美的時光里,享受著大自然溫馨的饋贈。
回想起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今天又是一個重陽節,自從工作以后,一直沒有回家陪父母過一次重陽節,此刻,對親人的無盡思念填滿了我的整個內心。不知故鄉的父母親是否安好,而今眼淚傾濕了衣襟,一種不孝感縈繞心頭,那就是拾進重陽之門的深深思念之感怎也揮之不去,于是我感嘆生命,感嘆重陽。
時光飛逝,歲月荏苒,回看自己走過的歲月,亦是滿腹滄桑,曾經的經歷,歷歷在目,已成為無法抹去的記憶,永遠珍藏在記憶的深處。
此刻,我不敢去說什么是“孝”,因為我沒有做到,為了工作,少了對父母親的照顧,留下的卻是給父母親更多的孤獨與寂寞。我好想在此時出現在父母親的身旁,不要豐厚的物質,不要更多的金錢,只要給他們一個溫馨的問候就足以,可是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我悔恨自己,為了金錢,一次次的節日里,家,少了我的身影,陪伴父母親的總是那些陳舊在也熟悉不過的家具,父母親雖然常說我不在身邊的節日,一如既往的過著,可父母親的心里卻是深深的期望和自己的兒子在一起過節。記得曾經聽到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垂暮的老人,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上班,幾個孩子似乎也都很孝順,每年都會給父親寄很多的錢。父親除了退休金以外,加上孩子們給的錢,看起來衣食無憂。可父親卻從沒有感覺的充實和幸福。因為缺少親情的陪伴,身邊缺少一個真正懂他、體貼他、愛他的人。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曉”回想我這幾年又有多少時光與父母親在一起,我不敢去想……
上學了,回想起父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少年蔫懂得我不懂父母親的良苦用心,此次對著干,感覺他們就是天經地義必須做的……
工作了,開始忙于應酬,追求自己的工作之完美,卻陪父母親的日子少了又少……
結婚了,卻形影不離的出現在老婆的旁邊……
生子了,把孩子扔給父母親,卻忽略了他們的從在……
父母親對我的愛,看似微不足道,他們的內心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美滿,他們就知足了。時間久了不給父母親打電話,不回家團聚一次,他們毫無怨言。人生能有幾回孝,此時不盡待何時。父母健在時應多盡些孝道,免得一旦父母離去就“想見音容空有淚,欲聞教誨永無聲。”
我愛父母,我愿意把我全部的愛像涓涓的溪流默默地流淌在父母的每一個日子里,給他們一份快樂,一份幸福,一份呵護。
祝天下父母重陽節幸福安康!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4
“尊老愛幼”這個斗轉星移,滄海桑田也永恒不變的人生真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歷代人們談論和遵從的永恒話題。有人曾說:“百善孝為先”可見孝之重要,孝敬老人不一定需要太多的物質上的給予,老人的心如夜空,物質的給予是閃爍的星星,而星星在月亮的光輝下便失色了,這月亮則是態度,則是精神滿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許你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時刻牽動著老人的心,當你不留意,一個不滿的眼神可能給老人的心靈烙上了一個傷疤,但老人會忍痛寬容,所以,老人的心即狹隘又寬廣,如果能懂得老人之心靈,就能夠真正做到尊老、敬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老人不僅僅對自己的親人,全社會的老人都需要我們的愛,把“愛”發揮的淋漓盡致,把愛播撒到每一個角落,這是我們神圣的使命
漫步老人心靈,你就會明白,家中長輩生活不能自理時,你不辭辛勞,毫無怨言的待過,在老人心中,哪怕就是你為他做的一件事,他都會銘記在心,你為他梳理一次頭發,她會覺得自己的頭發不是銀絲,仿佛煥發了青春的光彩,如果你為她送飯,她會覺得即使下不了咽,身體也不會缺乏能量,這是精神的食糧,這是愛的力量,你做的如何,時時站在家中老人的角度上想想吧!
漫步老人心靈,當與你從未蒙面素不相識的老人行動蹣跚,拄著拐杖在道路上行走時,你是否上前把自己當作成他手中的拐杖呢?也許你給予的愛能扶平老人前行的路,老人欣慰的笑容見證了你情感與品格的升華。當你看見有位衣衫藍縷的老人向你走來,你是否避而不見呢?如果他向你問路,你會綻放出你的笑容,耐心的做他的向導嗎?“尊老”其實很簡單,但這簡單的事,又有多少能把它做好呢?多付出一些愛給老人,老人如同幼孩,他也需要愛,愛要呵護,我們則是愛的源泉,當我們能夠源源不斷地涌出愛的源泉給老人,讓老人的心沐浴在愛之中,你便做到了“尊老,敬老”
把愛的和煦的陽光,撒進老人的心底,讓老人心中的鮮花不凋謝,讓老人心中永遠溢滿愛的源泉,在老人心靈漫步下,你會真正懂得老人的心,真正做到尊老,愛老!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5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關于重陽節的由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恒景歷經艱險,終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并密傳授降妖劍術。恒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訣,讓恒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沖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恒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據說,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九九重陽,還有歷史淵源。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游》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丕在《九日與鐘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6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里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聲傳遍了……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7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非常揮霍買許多貴重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還不住埋怨奶奶太羅里吧嗦!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愛去感動他們。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8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父母生命的是父母的父母——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重陽節快樂。——題記
又是新的十月,又是新的重陽節,又是新的記憶,我找出早被丟棄在一旁的毛線和已經織了一半的圍巾,像是被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記憶。不知多久以前,我曾說在重陽節的時候要送姥姥一條圍巾。煞有介事的織了一半后才發現原來自己真的很沒有耐心。最后這條“半成品”就和那半卷毛線一起塵封在了記憶里。
直到今天,媽媽提起今天是重陽節,然后打電話祝姥姥重陽節快樂時我才想起,原來又一年過去了。
下午,和媽媽一起去大姨家看小外甥,從大姨家回來,媽媽又從小外甥聯想到了我小時候。媽媽說,我小時候最喜歡我的莫過于姥爺,小時候我喜歡聽歌,姥爺總是會一遍又一遍的放給我聽,只可惜,姥爺走的早。
這一點在我的記憶里是清楚的,從我落地時就沒有爺爺奶奶,爸爸經常出差,只有媽媽一個人照顧我。媽媽貧血,所以姥姥姥爺經常幫忙。其實記憶中的姥爺,我是熟悉的。記得,姥爺很和藹,總是會在我玩的時候看著我笑,總是會護著我。但關于姥爺最后的那一段記憶,卻是模糊的。
我只記得,姥爺走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哭,我卻全然不知發生了什么。才三歲的年紀,我能知道什么?后來媽媽告訴我,姥爺走了。姥爺去哪兒了?他不要我了嗎?我還要姥爺給我放錄音帶,我還要和著伴奏唱歌,我還要講故事給姥爺聽。我問媽媽,姥爺是走了嗎?什么時候回來呢?爸爸去出差了,那老爺去哪兒了呢?去找爸爸了嗎?
直到五歲,我才意識到那個慈愛的姥爺已經真的離開了,但我沒有傷心也沒有難過,我相信姥爺會在天國,看著我。
媽媽爸爸每每提到姥爺時,總是會對我說:“你小的時候,你姥爺總是說,‘是塊好玉呀,就看你們怎么雕了’。”我每次都是笑笑,這句話從小到大我已經不知道聽了多少遍,我相信生命是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的,我也相信姥爺會在天國上看著我。
現在的我,有著令爸爸媽媽驕傲的成績,有著令哥哥姐姐羨慕的人氣,有著令我最引以為豪的文筆和朋友們。姥爺,您說的沒錯,我沒有讓您失望,希望,您可以聽到,我對您的祝福,姥爺——重陽節快樂。
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重陽節快樂。
此時此刻,我正在用手下的筆記錄著對您的思念,不知道這份思念,能否寄送到……天國……
我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在青春的道路上,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姥爺,您看到了嗎?
看到的請留下你的腳印吧!幫我把這份思念寄到我們遠在天國的親人們!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9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九九重陽是個登高的好日子,在我們的家鄉,每到重陽節,家人們都要一起帶上香氣濃郁的菊花酒,相約登山遠眺、觀賞菊花。
去年我們一家就選在了在這一天攀登嶗山,這樣既能聯絡家人的情感,又能鍛煉身體。那一天我們經過了一番準備后出發了。嶗山之上真熱鬧啊,到處都是游玩的人群,我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參觀了道觀,看了小瀑布還看到了一些小猴子,我還買了一些花生喂他們呢!
看到他們吃的開心我也很快樂。
經過三四個小時的努力我們終于攀上了山頂,媽媽拿出了香甜的桂花糕給我吃,正在我吃的開心的時候,爸爸感慨的說現在家鄉的變化真大啊,以前荒峻的高山如今已經變成了仙境般的存在,我一本正經的告訴爸爸,老師說國家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以后我一定會好好努力學習,等到將來建設家鄉,讓家鄉更加美麗。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白鴿,我拿著一些買
趣味迎重陽活動征文篇10
韶關礦山公園綠草茵茵、依山而建,是人們休閑、登山的好地方。重陽節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媽媽帶著我一起去礦山公園爬芙蓉山。
下午四點多,我們來到了礦山公園,只見公園門前的公路兩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轎車、摩托車。公園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極了。草坪上、石凳上到處坐滿了人。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花枝招展的姑娘,有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還有活潑可愛的小孩子。有的手拉著手在散步,有的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談笑風生,還有的躺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聽著音樂……
我和媽媽沿著石階慢慢地走著,忽然聽見有人遠遠地叫著我的.名字:"暉暉!暉暉!"我抬頭一看,哎呦,竟然是我最最親愛的表哥。我倆又驚又喜,相互抱在一起,媽媽和舅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聊了一會,哥哥就和舅媽走了。
告別了哥哥,我和媽媽就開始爬山了。我們有說有笑地往上走,一路上登山的人絡繹不絕。我們正拾級而上,忽然,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噢,可不是,那不是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嗎?我驚訝地說:"楊老師,你也來爬山呀?""是呀,真巧呦。"媽媽和楊老師又熱烈地聊了起來。過了一會,我們告別楊老師,繼續我們的爬山之行。我們穿過一片竹林,就到了芙蓉山的半山腰,我和媽媽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軟。
媽媽眨眨眼睛,故意逗我說:"兒子,我們還要往上爬嗎?"我抹了一把汗,斬釘截鐵地說:"一定要!我們不能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媽媽說:"好!我們一定要爬到山頂!"我嘴里喊著:"GO!GO!GO!"于是,我們吃力地往上爬,越到山頂,道路就越陡,正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山路兩旁長著一些郁郁蔥蔥的松樹,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以及許多高高的蘆葦。大約走了半個小時,我們終于爬上了芙蓉山頂,看到了山頂的氣象站。站在山頂上,整個韶城盡收眼底,我的腦海里不由得浮現出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啊!山上的景色多美呀!我看到了美麗的夕陽。
遠處山上有的樹葉變得金黃金黃,有的變得火紅火紅了,它們把青翠的群山點染得色彩斑斕,非常美麗。看著這美麗的風景,我們之前爬山的勞累和汗水都一掃而空了。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就依依不舍的離開了。下山的時候,突然"咚"的一聲,一個松果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我的頭上,我痛得"哎呦"一聲叫了起來,我有的生氣地把它撿了起來,想丟了它。媽媽說:"別丟,把它帶回家去做個紀念品吧。"我轉怒為喜,高興地說:"好的。"我拿著這個意外的收獲——一顆大松果,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重陽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