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
寫作文要根據主題和目的的需要,選擇恰當的素材進行組織和加工,以形成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文章。寫好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1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古代,中秋節與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并列為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又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郎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又稱“團圓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承認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園之義。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青天”,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一起“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2
中秋節到了,家家戶戶都人家都燒了滿桌的飯菜,等待親朋好友的到來。我們家也不們外,可樂雞翅、西紅柿炒雞蛋、牛肉等菜一道道端上了餐桌。不一會兒,我、爸爸、媽媽、弟弟和表弟還有兩個舅舅一起坐在了飯桌周圍。等人都到齊后,我們就開始吃了。我們邊吃邊聊,爸爸媽媽時不時還會提到一些生活中好玩兒的事情。我們小孩子坐在一邊聽著,有時還會跟大人一起開懷大笑。
吃過飯后,我們就坐在沙發上一起看節目。小品里的人物搞怪的動作時不時引得我們哈哈大笑。有個人還會把象棋下成斗地主呢!哈哈!
下午,我爸爸開車帶我們去山里。我們知道山里的一處泉水直接灌了就能喝。我們經過了房車基地和燒烤處。真想下去也租個房車再去燒烤啊。
到了那里之后,我們就跑去沒有人玩的地方灌水。爸爸把一個桶洗干凈,然后遞給我。我把水桶放在水流下來的地方,讓水自己流進去。灌滿之后我準備把它提起來。啊,好重!爸爸跑了過來幫忙把我灌的水放到地上。然后我們又按照這種方法灌了好幾桶水,真是開心。
到了晚上我們吃著月餅看著月亮。心里比月餅還甜。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3
又是一個晴朗的天氣,今天這么好的天氣,干嗎不出去逛街呢?“媽媽,我要出去逛街!”我急切的說道。“可是今天這么熱,你看,大街上哪有人啊。”媽媽解釋道,“那我們去公園野餐吧!現在是“十一”長假,又是中秋節,公園里應該很熱鬧。”“好啊,好啊,那我們走吧。”我高興的說道。
我們帶著許多好吃的東西:漢堡、薯條、雞翅、果凍、酸奶、海苔……我們坐公共汽車穿過長江大橋,來到了解放公園。我們在門口找了一片陰涼的空地,把報紙鋪在草坪上,把各種各樣的食物都擺在上面。我憋不住了,拿起一根油炸雞翅就啃起來,吃的滿嘴都是油星。我們又吃了一個漢堡,一些餅干酸奶。媽媽問我說:“你吃這么多東西,等會還逛不逛公園啦?”“那當然要逛了!”我邊說邊拿起一把薯條塞進嘴里。
過了一會,我們把所有的東西都吃的差不多了,我們把廢袋子、盒子、瓶子、臟報紙等垃圾收集到一起,扔進垃圾桶,開始“環游”解放公園。我們還沒走到一半的路程,人就多了起來。原來是國慶六十周年武漢花卉展,有長城、華表、中國版圖、國旗、燈籠,黃鶴樓、長江大橋、龜山……精美的花卉扎景令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我仔細一看,哇!好多人都在拍照。
“媽媽,快把照相機給我,我來拍!”于是媽媽把照相機給我,我發現遠處有一根鮮花華表。我手拿照相機,給它來了一張連環快拍,拍的方方正正。媽媽一看,說:“你拍的挺好的啊!那有長城,你快去拍。”于是,我們來到了一座長城扎景面前,我按動按鈕,“啪”一聲,一張長城背景拍了下來。媽媽站到了長城下面,我又給她拍了一張。我突然發現前面的人越來越多,原來那里是“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扎景,空中傳來《北京歡迎你》的音樂,我們也情不自地唱了起來。
在游覽的過程程,沿途的樹上掛著很多獲獎照片展覽,我拍了好多張照片。在草地上休息的時候,還拍了許多游人生活照:他們打羽毛球、放風箏、放氣球……大家都很開心。
太陽在西邊徐徐落下,我們在草坪空地上打了打羽毛球,出了一身汗,就回家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皎潔的月光照耀著我們,今晚的月光是那樣明亮,那樣柔和,我欣賞著這又圓又大的月亮,進入了夢鄉……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4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我想問大家對中秋節的認識有多少,了解多少。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人們對傳統節日也開始有了些陌生,比如那些是傳統節日,哪些是外國節日等等。如果不是三天得中秋節節日放假,是不是有的同學們都不記得呢?特別是我們90,,00后的朋友們,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
關于節日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也有很多關于這一一天的傳說神話。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我接的好像是08年起,中秋節就被列入放假節日之一。說明國家非常重視中秋節假日,重視對非物質遺產的保護。記得那時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復,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節。這一天對我來說有圖耳熟的含義,所以至今記憶猶新。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要說起節日的簡介,那可多了去了,上面不是提到了中秋春節,清明還有端午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希望大家能記住。中秋一次最早見于《周禮》,據史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次日恰好是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是節日在八月,又稱八月會等。好多好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風俗,所以叫法也有很多的不同。但又一樣是共同的,大家一起吃月餅,吃柚子,賞月等活動是相通的。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來到陽臺上,一邊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一邊看著美麗的月亮。月亮在星星們的陪伴下,在陽臺上柳樹的襯托下,顯得異常美麗,格外漂亮,真好似一顆巨大的鉆石點綴在無際的夜空上,讓人一看就喜歡得不得了。啊!中秋的月亮真圓呀,圓得好像一個巨大的圓盤;啊!中秋的月亮好亮呀,亮得好像是一個一千多瓦的大電燈泡。
看著月亮,我想起了以前曾經看過的一首兒童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我覺得現在用這首詩用來形容中秋節的月亮正好合適。
月亮好似一個調皮的小孩,他尤其愛跟烏云哥哥玩。一看!月亮一會兒跟烏云哥哥拉著手,唱著歌;一會兒又覺得一家都在看著他,而躲到烏云哥哥身后去了。
看著明亮的月亮,我突然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道嫦娥現在在月亮上怎么樣了?我想有了活潑可愛的玉兔的陪伴,她一定會非常快樂的。
我喜歡賞月!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6
幽幽桂香,沁潤心房。殷殷情意,山高水長。綿綿祝福,喜慶芬芳。圓圓明月,好運綻放。幸福相守,我們一起來閱讀愉快我的中秋節作文,小編祝您中秋吉祥!
“叮叮叮”鬧鐘響了,我很不情愿地從被窩里爬起來,看了一眼日歷,立馬蹦下床,兩三下就把衣服穿好,要知道今天可是中秋節呀!我穿著拖鞋,三下五除二洗刷完畢,等我來到餐廳,媽媽早把早餐準備好了,我吃完早點。這時媽媽對我說:“寶貝,幫媽媽拿錢包去,我們去洪客隆購買賞月的東西!”“哦,知道啦!”我大聲對爸爸說:“爸爸,記得帶上購物袋。”
我們步行來到洪客隆超市,目光立馬被賣月餅的地方就給牽了過去,我們來到跟前,我看了一下,哇!有好多口味的月餅:蛋黃味、草莓味、水果味……,我挑了我最喜歡的口味,隨后爸媽買了些菜和水果,我們就回家了。
“叮~”門鈴響了,我一開門,原來是外婆她們來了,我開心極了。我請她們進來,并拿出甜品來招待。
晚上,媽媽和爸爸分工炒菜,我當傳菜工,就這樣,菜上齊了,有香噴噴的烤鵝、糖醋小黃魚……。吃過晚飯,爸爸把桌子搬到院子里的一片草坪上,在桌子上擺上月餅、柚子、蓮藕,之后爸爸跑出去,并叫上媽媽,他們要干嘛?過了一會兒,他們回來了,手里抱著各種各樣的煙花。我正準備放,姝姝也吵著要吃桌上的月餅,都被爸爸擋住了,必須賞完月才能放煙花和吃月餅。姝姝在和外婆玩游戲,我就纏著爸爸問:“中秋為什么要吃月餅?”爸爸就跟我講吃月餅的典故: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制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__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
我仰望天空,看著明月,此時月亮就像是一塊皎潔的玉佩,別在蔚藍色的布上,星星眾星拱月般環繞在月亮的身邊。看到這,我想到了廣寒宮的嫦娥和玉兔,我想,中秋節到了,它們會不會下來呢?我多想去看一看呀!我想到此時遠在深圳的阿姨正在做什么?是不是也在思念外婆他們?就在這時,我看見有一個小球沖上天,立刻綻放,像一朵綻開的鮮花,我跑到爸爸那,叫他放煙花,火花在天空中開放,把天空打扮得絢麗多彩。
我愛中秋,更愛中秋的月圓團圓之夜,它讓游子寄予了思念之情——每逢佳節倍思親。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7
“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父母一起在涼臺上賞月。
月亮升起來了,那圓月明亮皎潔。它穿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她像個害羞的少女,一會兒躲進云間,一會兒撩開面紗,露出嬌容,整個大地都被浸成了夢幻般的銀灰色。月亮來到中上方了,現在月亮似乎更明亮了,我們也看得更清晰了。月光映著幾絲兒羽毛般的輕云,美妙極了。十五的月亮就像個雪球,鑲嵌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上,十分皎潔。這時一縷月光透過窗子,灑在窗臺上。“好美呀!我們說。
過了一會,爸爸說:“中秋節又叫團圓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與親人團聚在一起。可是,那些士兵卻不能回家。”是啊,士兵叔叔們為了保護祖國,根本無法回家。他們放棄了自己回家的夢想,他們是多么偉大啊!想著想著,月亮更大更圓了。
我感覺今年我眼中的秋月,與往年有些不一樣了。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8
今年中秋節的傍晚,玉兔東升,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云彩飄蕩在云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地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只螢火蟲飛來飛去,又飛去飛來,是那么的有情調,這情調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站在院子中央,抬著頭,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說:看吶,這x邊的月亮升起來了!弟弟說:看吶,那邊的月亮也升起來了!這時,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幾乎全都異口同聲地一起喊道:看吶,東邊的月亮真的升起來了!
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輪明月,又象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里高興的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真是雙喜臨門吶!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9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到了,中秋節又叫團圓節。噢!爸爸也要回來了,要知道,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很久才回來一趟。我們一家三口聚在一起,這個中秋看來是意義非凡咯。
隨著最后一盤菜端上桌,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聲“開動”。哇,真豐盛啊!有雞湯,有排骨,還有番薯苗。望著這一桌美味佳肴我心里甜滋滋的。我將筷子移向了裝著雞湯的盆子,從里面夾出了一個大大的雞腿。我把筷子扔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手抓著雞腿啃了起來。啊嗚,我把整個雞腿都送進了嘴巴里,結果吃得滿嘴流油。我用手一抹,又繼續去吃其它菜,好像有人跟我搶似的,這一舉動惹得媽媽咯咯直笑。
吃過晚飯,我們出去散步。咦,月亮姐姐怎么還沒起床?回到家里,我們將桌子搬到了露臺上,一邊吃月餅、水果,一邊等待著月亮。仿佛過了一個世紀,我的脖子都仰酸了,月亮還不肯跟我們見面。忽然,黑黑的云朵里射出一道柔和的光,緊接著,月亮姐姐害羞地露出了半邊臉,卻遲遲不肯出來。月亮見人們都用期待的眼神望著她,有些不好意思了,終于走出了她的云朵房子。月亮姐姐提起裙擺,露出了圓圓的身體。咦,怎么有個小點在移動?原來是玉兔在玩耍啊。望著月亮,我被她迷住了,月餅里的蛋黃就好像月亮,旁邊的蓮蓉像欣賞月亮的人們。她是好么引人注目,是那么的美麗。直到晚風使我打了一個激靈,才從想像中回過神來,戀戀不舍地回到家里。
今年過了一個花好月圓人團圓的中秋,好開心啊!我在心里默默許下心愿:希望每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人都能一起渡過。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10
中秋節,我們來到洛陽,與表哥一家共度佳節。
傍晚,我們到了餐館,看著陰沉沉的天,我以為今晚可能看不見月亮了。開始吃飯了,我時而仰望星空,時而低頭沉思,“看,月亮!”不經意間,我們發現了月亮的身影。此時的月亮像坐在轎子里的新娘,時而好奇地探出頭來,看著外面的風景;時而害羞地縮在轎子里。
吃完飯,我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洛陽橋。橋上人來人往,大概都是來這賞月的吧!我們走在灑滿月光的洛陽古橋上,徐徐的江風向我們吹來,讓人感覺到一種放松、愉悅的心情。我不禁吟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接著,表哥帶我爬上了一塊又高又大的石頭。站在石頭上,仿佛離月亮更近了,我似乎看見嫦娥姐姐正在翩翩起舞,為這佳節帶來節日的喜慶。忽然,“砰”的一聲,遠處放起了煙花,璀璨的夜空霎時光彩奪目,也為這節日增添了祥和的氣氛……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11
今天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學校參加班級的中秋節慶祝活動。
第一個環節是做月餅。楊舒茜媽媽帶著我們做的。首先,潘軒羽媽媽給每人兩個面團,我把它們都揉成圓,放在一起,你看,它們在打招呼啦!然后我們又拿到了一個五仁的餡,五仁的好香啊,我還偷偷地嘗了一口,哇!真好吃!按模具的時候,我的勁太大了,它們兩個就難舍難分了。我把月餅給阿姨的時候,發現那里的月餅形態各異,你找不到兩塊相同的月餅。烤月餅的時候,一陣陣香味飄進我的`鼻子里,烤箱里的月餅好像在調皮地說:“你來吃我呀,你來吃我呀。”
做完月餅就輪到我們勇敢小隊講故事啦!當我們每講完一個故事,底下就響起一陣陣掌聲。下面是超越小隊為我們唱一首歌,你聽,他們唱的多好聽呀!“詩朗誦”開心果小隊上場了,你瞧他們朗誦得多么投入呀!接下來是花婉婷教我們做燈籠。最后一個游戲“超級粘土”,做的是一只玉兔,大家做得玉兔栩栩如生。
活動很快結束了,大家忙著收拾東西,打掃戰場,雖然辛苦但是很開心,今天的活動令我很難忘!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12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這個中秋,我們沒有像往年一樣和家人一起過,而是在學校,與同學們共同度過了一個別有情趣的中秋節。
中秋詠月
我們歡聚一堂,在班長的主持下,舉行有關中秋、明月的詩詞會。大家興致高昂,紛紛舉手來分享自己積累過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頓時,小小的教室里詩意盎然,同學們都沉浸在歷代文人墨客對月抒懷的無限情思中,仿佛已與古人情感相通,思緒交融,分不清了夢境與現實。中秋就應該這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浪漫。
賞月暢想
老師帶我們跑到天臺賞月,“哇!好亮好圓的月亮!”同學們喊道。的確!今晚的月亮特別亮!特別大!特別美!皓月當空,沒有一絲云影,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上的隕石坑,仿佛看到了伐桂的吳剛,仿佛看到了美麗的嫦娥與月兔……我趴在欄桿上,思緒隨月光飄向浩渺的太空。“神舟十二號”成功返回地球,航天英雄們在太空生活三個月平安返航,我國的航天事業飛速發展,我堅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指日可待。中秋就應該這樣,充滿了暢想未來的期待。
云端團圓
賞月之后,同學們圍坐在一起開心的互送祝福。老師考慮到中秋節我們不能與家長在一起,提議用視頻的方式向家長祝福。老師用手機將我們的集體祝福視頻發到了班級群里,讓家長們與我們一起分享快樂時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輪明月寄相思,天下離人盼團圓。爸爸媽媽,無論何時何地,你們都在兒女心中。中秋就應該這樣,充滿了溫暖與祝福。
一輪月,一群人。這個中秋,我與啟智同歡樂。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13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14
一年一度的中秋終于到了!心里抑制不住的喜悅使我只能用蹦跳來表示。
不管走到哪,那種別有韻味的喜氣洋洋的感覺總是小精靈般地籠罩在我四周。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月餅店里擠滿了人,出來的人身上都裹著一股帶著月餅味道的香風。手里拎著月餅,臉上洋溢著喜悅的色彩。一句俗語說得好:月圓,人亦須圓。全為這句話,汽車站就更是人山人海,每個人拖著大包小包的月餅,揣著車票急迫地等待上車,千里迢迢回故鄉,就是希望能和親人坐在院子里拉拉家常,嘗嘗月餅。路邊的小販也早早地收了攤,給家里捎去廉價的月餅與妻兒品嘗、賞月。說起月亮,我也該去看看嘍!
天,漸漸暗了,那鑲著金環的月兒終于升起來了!她徐徐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突然,就在那一霎那顏色淺了,變淺了!白了,變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了!幾縷蒙蒙的薄霧纏繞在她四周,把她襯得那么可愛,那么純靜無暇,就像銀色的玉盤,射出一道道白光!池塘的水面,依舊平靜,水姑娘安詳地睡著。月兒緩緩地移過來,水中的月影橫貫江面,拉得老長。月的影子好似與水交融,連著水天相接的地方也閃著淡淡的月光,映著她娟秀的面龐。
一縷云,遮住了月兒清秀的面容,月兒便不再趟動,和風平浪靜的水一樣,安然地睡去……
關于中秋節的感動作文篇15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親人團聚,坐在一起吃月餅,看中秋聯歡晚會,一起賞月是我國中秋節特有的風俗。
我盼望已久的中秋終于來臨了,媽媽在陽臺上放了一個小餐桌,餐桌上擺放著許多新鮮的水果,有提子、石榴、梨、蘋果......當然,中間還放著不可缺少的月餅。
“哇,這么多好吃的,饞得我都快掉一桌子口水了。”弟弟虎視眈眈地看著一桌的飯菜和月餅,一只手已經搭到了其中一盤月餅的邊上。
我怕弟弟把月餅吃完,稍微動了動腦筋,迅速打掉了弟弟的手說:“要想吃月餅就要背古詩,背出一句關于月亮的詩句,就可以吃一個月餅。”這是大家全票通過了我的提議,
弟弟抓耳撓腮地說:“好啦好啦,我背,月亮像月餅。”我撲哧一聲笑了起來:“錯,這不叫古詩。”奶奶笑著說:“猴子撈月亮。“我搖搖頭說:“錯。這是個故事名字,不是古詩句。”媽媽搖頭晃腦地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錯。這是歌名。”這時,只見爸爸春風得意地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突然,我發現爸爸拿著一本《古詩文背誦手冊》。我說:“爸爸賴皮。這個不算。”
該我大顯身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嘩——大家紛紛鼓起掌來。
我吃了一個月餅。看著他們流口水的樣子,就大發慈悲,一人給了一個。重在參與嘛。奶奶還直夸我是個有文化的小學生。
我望了望天空,月亮越來越高,首先是慢慢地往上爬,像一個膽怯的小姑娘,接著,望望四周,“嗖”的一聲,就跳了上來。我呆呆地望著月亮,仿佛看見了美麗的嫦娥,可愛的玉兔。你瞧,嫦娥帶著玉兔朝我笑呢……
在歡樂的笑聲中,我們一家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