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
好作文的表達方式通常多樣化,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形式,能夠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獨特性和創意。這里分享一些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下載,供大家寫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參考。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1
時光荏苒,轉眼間清明節又來了,這是屬于我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清明節。一時之間,萬般滋味涌上心頭。
從我懂事起,老師們就對我們進行了無數的傳統節日教育。大多涉及愛國愛家之類的紅色旋律,懵懂之時,尚不懂得其間蘊含的重大意義,只是覺得該哭就哭,想笑就笑,無拘無束,一派天真。
漸漸長大了以后,書讀多了,隨著知識的日漸豐盈,我認識了很多愛國烈士,錚錚傲骨的江姐,寧死不屈的劉胡蘭……學校也組織幾次了清明節去給烈士掃墓的活動,站在烈士墓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漸漸明白了這個節日是需要緬懷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可是如果不是當初他們的浴血奮戰,為國捐軀,就不會有我們如今的安逸生活。生命是何其可貴的,可是他們卻甘心為國捐軀。心里有了感動和懷念,清明節到了的時候便有了絲絲愁緒,時不時會冒出如司馬遷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豪言壯語,并萌發長大了身先士眾死而后已的報國情懷。
到如今,覺得一切都開始轉變了,從心境,到覺悟。去年隨親人去山上掃墓,正是陰雨霏霏,感覺行人匆匆,大多神色凄然,天地暗淡,行云陰沉,似是寄托無限的哀思。山丘間此起彼伏不時響起清亮的鞭炮聲,風吹過,一陣陣壓抑或放肆的哭聲就在空洞的山間回蕩,好生凄涼!那聲聲呼喚,好似生者在期待著著親人能再入夢中相見,可從此上窮碧落,下落黃泉,生死兩茫茫!感覺人生的無常和生死的無奈,不覺兩行清淚潸然淚下。便不知不覺握住媽媽的手,感受那無盡的溫暖和踏實。死者已矣,生者長存,把握好每一天,好好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這就是清明節給我的感觸吧:學會緬懷,學會感動,學會珍惜。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家,更要愛自己的祖國!心中有愛,一切才會顯得那么的實在和珍貴!
人的一生,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到箭步如飛,總是要經歷漫長的過程,而人對事物的感悟,也如清明節給我們的啟示,那么深刻,那么綿長……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2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長安廣場放風箏。
我們來到長安廣場,哇,游客真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各種各樣的風箏真是千姿百態、五顏六色、人見人愛。
開始放風箏了,我先把線放長,逆著風向,我拽著線一松一緊放,就這樣,風箏凌空飛起。不久,風箏已經飛得很高了。在放風箏的人都指著我的風箏說:“這個風箏飛得真高,那一定很會放風箏”。聽了這句話,頓時,我心中感到很高興。
忽然,風停了,風箏慢慢地落下飛不起來,這時,我很失望,情緒低落,準備放棄。就在這時候,媽媽來到我的身邊,和藹可親地對我說:“啟華,別放棄,失敗了不要緊。只要有耐心和恒心,風箏一定可以再次飛起來的。”我聽了媽媽的話,又努力地放起來,就這樣,我一遍又一遍地嘗試,風箏終于再次飛起來了,我快活地奔跑起來。
通過放風箏這一件事,我明白了學習也應該要有恒心和耐心。只要有了這兩樣東西,天底下最難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3
清明節放假,爸爸媽媽帶我去鄞州公園放風箏。一到公園門口,就看到許多小朋友拿著風箏,我心想我一定要放得最高。
公園里的風不大不小,吹在臉上暖暖的。五顏六色的風箏爭先恐后地飛上瓦藍瓦藍的天空。啊!風箏的式樣真多:喜羊羊、蜻蜓、孫悟空、金魚、蝙蝠……他們在空中隨風飛舞,讓我目不暇接。我拿著自己的蝴蝶風箏,飛快的跑到廣場中央。爸爸說:“你拿著線軸,我幫你拿風箏。”爸爸端端正正地舉起我的風箏。我拿著線軸迎著風一邊往后退,一邊放線。等退到十幾米的時候,爸爸說:“跑!”我轉身拉著風箏飛快地跑起來。跑著跑著,我覺得有一股力量讓風箏慢慢地往天上飛,我想:風箏已經飛上天了吧。我回頭一看,啊!風箏真在天上了。我邊跑邊拉線,不時再放一放。風箏越飛越高。看,我的大蝴蝶多漂亮啊!翅膀一扇一扇的,仿佛在空中跳舞一樣。別的小朋友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
放風箏的人越來越多,空中慢慢出現一片五彩繽紛的風箏大賽。特別是我的“大蝴蝶”,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他東飛飛,西瞧瞧,好像在告訴人們我多美麗啊!
今天我玩得可痛快了!小小的風箏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4
在一個晴朗的上午,陽光明媚,春風拂面,媽媽帶著我到公園里去放風箏。
公園里已經有許多比我們早到的人都在那放風箏,有的坐在地上放,有的邊跑邊放,還有的站在那兒,張嘴望天,神情專注,認真的不得了;天空中的風箏各種各樣,五顏六色,有黑色的“老鷹”,有五彩的“鳳凰”,還有鮮紅的“金魚”等;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安靜,有的喜歡東張西望!
我的風箏是一只美麗的“蝴蝶”,大大的翅膀,長長的觸角,就像一位穿著金黃色紗裙的仙女。媽媽幫我舉著風箏,我一邊跑一邊松線,正好有一陣風吹過,媽媽一松手,我的“蝴蝶仙子”就飄呀飄呀地飛向了空中,我不停地松線,她就越飛越高。只見她把藍天當成了舞臺,在那跳起了優美的“華爾茲”,她的黃色裙擺隨風飄動,她是那樣的美麗!“老鷹”、“金魚”、“燕子”都成了她的觀眾,都深深地被她吸引住了。
我真想也長上一對翅膀,飛向那浩瀚的太空,在無邊的宇宙中自由地翱翔!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5
我最愛的戶外活動莫過于放風箏了。這不,星期天,爸爸媽媽就帶我去沂河廣場放風箏了。來到廣場才發現,喜歡放風箏的人還不少哩!蔚藍的天空上飛著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漂亮風箏,我也不甘落后,連忙拿出我的老鷹風箏,要和他們一比高低。
爸爸拿著手柄,我把風箏高高的舉過頭頂,等待爸爸的命令。爸爸響亮的喊了一聲“跑!”我舉著那“老鷹”飛快得跑了起來。“放!”爸爸一聲令下,我趕緊放手讓“老鷹”向藍天飛翔。開始,“老鷹”搖搖晃晃,左搖右擺的,好像下一秒就會掉下來似的。我的心也跟著老鷹搖晃不定,直替“老鷹”擔心。慶幸的是,過了一段時間后,“老鷹”好像找到了飛翔的感覺,展開強壯的翅膀,在美麗而自由的天空中翱翔。我心里惴惴的大石頭也放了下來。天空中有幾只小鳥,他們停下匆匆的腳步,和風箏一起玩耍。鳥兒們大概是把風箏當成他們的朋友了吧。
我抬起頭,望著滿天風箏,它們那么自由,可以無拘無束的在廣闊的天空中飛翔,我是多么羨慕啊!我想要變做一只風箏,迎著和煦的春風,自由自在的飛翔!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6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今天我們會給祖先等上墳。清明節掃墓又稱上墳!
在清明節,祭祀死者的一系列掃墓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我來到烈士陵園,為革命先輩掃墓,哀悼。我也按照舊的習俗,掃墓的時候,我和爸爸、妹妹帶著酒食果品、紙錢等東西來。將食品供祭在烈士的面前,為烈士墳墓培上新士,在專門折了幾枝嫩綠的樹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祭拜,最后就沒什么重要的!
在烈士面前,我心中充滿悔恨與挽惜。我面對烈士,心中的一些疑惑都消失了。我償到了自己勞動開心的果實,有開心的氣息。
我用自己的勞動,根據歷史悠久的習俗,為革命、祖先掃墓上墳。為祖先掃掃墓,哀悼……我這時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問及此事《清明》。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這天,不光稱為掃墓的日子,它還是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每年4月4日至4月5日中,是春光明媚樹綠的大好日子,也是我們春游的好時機。于是,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清明節也叫“三月節”,直到今天,悼念已逝的親人習俗仍很盛行。也是和清明節做的事完全相同的!清明節這一天,到處能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為祖先掃墓、上墳。祭拜他們,讓他們的心里會很思念自己的親人……甚至有的白發老人思念她年紀輕輕的死去兒女。真是令人傷心不已啊!
清明節這天,我懂得很多道理,也知道了許多富有人生哲理的理念。我們這個民風民俗最值得學習!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7
陽春三月,正是放風箏的好季節。
星期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便跟隨爸爸媽媽去景色怡人的氿濱廣場放風箏。攤上的風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你瞧!這個是兇猛的老鷹,這個是可愛的喜羊羊和美羊羊;再看,這個是潔白的仙鶴和翠綠的鸚鵡……最后,我挑選了一個又大又美麗的蝴蝶風箏。媽媽讓我端端正正地舉著大蝴蝶,她拿著線軸飛快地向后跑,邊跑邊放線,等聽到媽媽說“放”,我便松開了手。媽媽又跑了好一陣子才停下來,大蝴蝶借著風的力量穩穩當當地飛上了天。媽媽把風箏的線軸交給了我,結果沒多久風箏就像被擊落的飛機,一頭扎進了噴泉池里。媽媽說:“看見風箏要落下來了,要立刻奔跑起來,手里的線要一松一緊。”我按照媽媽的方式,又放了起來,結果風箏高高地掛在空中,看著有的風箏一次又一次地往下掉,大蝴蝶得意洋洋地說:“哈哈,看看你們有我飛得高嗎?”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廣場,但是我心里感覺高興極了。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人們個個都帶著悲傷的心情迎接這個沉重的'節日。
清明節,最重要的就是掃墓。掃墓,是活人與陰間逝去的故人鬼魂的一次對話,所以掃墓的時候,要有沉重的心情。我們先擺上一張和幾把椅子,然后在上面擺上幾個艾餃、艾團、和幾個小菜。然后就插上香,然后就開始朝著香上拜一拜,也可以說一些祈求的話。等一切工作完后,就可以開始放鞭炮,這是一種在民俗傳統當中驅走鬼和不好的東西的一種做法。在放鞭炮時,我們要躲的遠遠的,不然會被鞭炮傷到。最后,我們就要懷著悲傷的心情下山了。
清明節的主食是艾餃和艾團,這個面皮是用綠綠的艾草和面團和在一起,也就變成了綠色了。然后就開始制作艾餃和艾團了。艾團是甜甜的芝麻餡的,則艾餃就是咸菜餡的了。雖然艾餃和艾團的制作相似,但是成形時艾團是橢圓的,而艾餃是半圓的。做好以后,在蒸籠里面一蒸,就可以吃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的習俗,有獨特的特點,雖然這是一個沉重的節日,但也是令我們喜愛,也讓我們知道了,清明節要祭拜祖先。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9
在這楊柳輕飄,微風吹拂的季節里,北廣場傳來了一陣陣歡笑聲,咦是誰在笑呀?啊!原來是老師正帶領著我們這幫調皮鬼在放風箏呀。
一進到這美麗的廣場,望著綠油油的草地,我們把書包一放,身子一躺就干脆不起來了,一邊躺著一邊聽老師說:“今天我們要放風箏……”,“那就開始吧。”不知是誰連話都沒等老師說完,就接上嘴了。老師看了看我們焦急的樣子笑嘻嘻地說:“那,好吧。”就這樣,我們就開始放風箏了。
我和郭煥耀一起放,他的風箏是一只鳳凰。我把架子整理好,郭煥耀拴線,然后,待風一到,我手持風箏,郭煥耀拿線,他一聲令下,我把風箏往空中一拋,他便開始一陣猛跑,誰知風穩“鳳凰號”一上空,就和其它的風箏纏在一起,他們到好,一拽,一拉,收回了自己的風箏,我們的線繞成了一個團,風箏還差點掉進河里去。無奈,只能去請求老師的幫忙。
現在該我放了,郭煥耀想休息一下,我可慌了神了,一個人可怎么放呀?突然我眼前一亮,我可以把風箏放在地下,以“拖地”的形式來放呀?對,就這么辦。于是,我便開始用“拖地”的方法來放。可是,才剛放起來,風好像故意刁難我,瞬間消失了,風箏嘩地一下掉了下來,差點“骨折”了。可這不能摧殘我們的意志。就這樣,一次又一次……最終還是沒能飛起來。它讓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不容易,放風箏看似好辦,可并不容易。
這個活動,就在同學們的笑聲中結束了。
在我童年的夢里,飛得最高的就是風箏。
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我一群孩子到郊外去放風箏。
地面上,我們扯著長線跑著;天空中,風箏迎著風飛著。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精心制造出來的理想的翅膀啊!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每個人做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
你看,那個樣子像一頂水兵帽,后面還飄著兩根飄帶的風箏就是我的。因為我長大了想和我的舅舅一樣當個海軍。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在那被線牽著的高高的帽沿下,看見了無邊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紋……
那個飛機風箏是菲菲的,他想當飛行員都快想瘋了。可現在的白紙飛機卻吃不準這個小胖子的體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張照片貼在風箏飛機駕駛艙的位置上。
瞧呀,一只美麗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這一定是小微的巧手做的,她想像爸爸一樣做個昆蟲學家。喲,那邊張牙舞爪地飛來了一只大蜈蚣。這一定是調皮蛋強強。這家伙在地上欺負人不算,到天上還要逞霸道!于是,我的水兵帽和飛飛的殲擊機立即出擊。唉,威力巨大的殲擊機竟和一條蜈蚣同歸于盡——纏在了一起摔下來。我心愛的水兵帽也犧牲了一根飄帶,在空中失去平衡,搖搖擺擺地飛不穩了……
在地面上,我一邊放線一邊跑著。啊,每個人的童年也就像是一個風箏。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手里的線越放越長,風箏也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心里想著:千萬別讓手中的線斷掉呀。風箏是理想的翅膀/我們大伙跑著,喊著,放風箏的快樂讓我們忘了回家。
清明節習俗以及活動作文篇10
又到了4月份,清明節又悄悄地走來了,又是一個踏青的日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是在公歷的4月_日。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然而今年清明節的天氣卻非常的好。
星期天,我們家去了旗峰公園,說說笑笑地爬上了旗峰山,在古廟里為我的外公,外婆和爺爺燒紙錢,求平安。也許爸爸媽媽每次過清明節都會很傷心吧!因為爸爸媽媽還沒有我現在這么大的時候,他么就已經走了。我很想見見他們,但是……而且現在我連外公,外婆的墳都沒有見過,我只掃過爺爺的墓。
清明,你真是一個讓人悲傷的節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