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
通過作文來記錄下自己的成長歷程、見聞和感受,可以留下寶貴的回憶,同時也可以為未來提供參考和借鑒。優秀的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供大家參考。
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篇1
過個別樣的端午節,一直是我期盼的,沒想到今年就夢想成真了,大家隨我來看看吧。
早上一起來,便是美妙的讀書會,主持人就是程世龍。第一環節是好書介紹,大家都是開開心心地介紹好書。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小升升介紹的《大森林與小木屋》。聽著小升升的講說,我也不禁的有些入迷,打算回去好好看看這本書。我介紹的書,就是《紅脖頸的林中悲歌》,書中的紅脖頸十分感人,臨死前也沒有忘記兒女。在講的時候,我特意突出了愛與奉獻的精神。但是心中也是一陣子的緊張:“一定要堅持住啊。”除了最后的結尾稍有倉促,我這次介紹還是很成功的。
接下來又是介紹端午節的故事,大家紛紛發言。當然了,都離不開屈原。其實端午節應該是南方少數民族先開始過的節日。但是,這次關于端午節的小故事介紹還是令我大開眼界,知道了很多之前不太懂的事。第三環節,自然是重頭戲——才藝表演。我之前也沒有準備,一到這個環節,腿肚子可有點轉筋。好不容易想起來一個好辦的才藝——講評書。因為平時天天聽評書,一些精彩部分我也都記住了,就給大家說了一點百年風云的開頭,還真獲得了成功。
讀書會結束后,就是瘋吃的開始了。先是兩盤開胃西瓜、后是程世龍母親包的粽子、然后可樂雞翅,大家吃到興頭上,大人們包的餃子也熱騰騰的出鍋了,又是對著餃子一頓風卷殘云,摸摸舒服極了的肚子,不由得感嘆道:“真乃美味耶。”飯后就開始玩了。快樂一心給大家一人發了一根五彩線,戴在胳膊上,還別說,真有端午節的味道。程世龍最夠意思,成功的當了主持人不說,還給大家準備了不少筆,拿在手里,更是美得合不攏嘴。
玩了一會兒,我們決定學一段英語,內容當然是關于端午節的知識了。還是表姐想的周到,在網上找到了一篇美國日報關于端午節的報道,給大家一人打印了一份。
怎么樣,這個端午是不是很充實,既吃的美,又玩的.開心,最重要的是還學到端午節很多知識,真是別樣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篇2
時間逝去了,尚余文字,文字毀了,依然殘留著灰燼。而灰燼隨風飄散,還剩下什么?大概是印象中端午的味道。
——題記
記憶中的端午節是美好的,每年的夏花絢麗的季節,外婆總是會給我縫制一個香包。雖不及市場上賣的好看,但我依舊會小心翼翼地把它收好,十多年的端午節,每次看到它,我都會想起外婆的好。端午的味道,親情的味道。
今年的端午節,與往年不同,因為我們就要中考了,語文老師別出心裁,為了讓我們沾沾喜慶。他給我們班每個人都買了粽子。希望我們高粽(中),金榜題名。老師學問淵博,有是講課會涉及到歷史。當他講到近代史的發展時候他的表情就會變得凝重。因為近代是黑色的,黑黑的天空,黑黑的云,人人都有一種大禍臨頭的感覺。近代是動蕩的,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有人喝著葡萄酒開著盛大的舞會,有人露宿街頭,含淚寫下賣身契。兩種人,互相鄙視;兩種生活,鮮明對比。老師就是這樣講的,他不希望這樣的悲劇重演,于是他在端午那天給我們每個人買粽子吃他希望我們能努力學習,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他的眼神,充滿期待。端午的味道,濃濃的期待。
端午節,是中國人的節日,但如今的中國人,并不是特別的看重。反而越來越注重外來節日。他們認為那是時尚,是潮流。我在這里鄭重地告訴那些人:“你們錯了。”
作為一名中國人,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被我們就這樣漸漸淡忘了嗎?當你喝著洋葡萄酒,過著圣誕節,看美國大片,練習韓國跆拳道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中國節日的不復存在。醒醒吧,中國人,過自己的節日,體會這份情感吧!
端午的味道,漸漸地不復存在。
越千年,觀世事紛紜滄海橫流;論古今,看豪情壯志滄桑大地;有所思,唱江山如畫志在千里。新時代的主宰者,披荊斬棘,椅天杖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們要在端午的節日里涂抹上最厚重的色彩,體會端午的味道!重溫端午的美好。
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篇3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將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將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將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將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篇4
端午節又叫午日節,是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在這一天,就會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后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并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昨天是端午節,我的姑媽叔叔們都來送節禮來了,拿來許許多多的好吃的,讓我肚子里的饞蟲撓得我直發癢,我的表哥表姐表妹....也都來了,我加一下子變得很熱鬧。
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篇5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曾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吃著姥姥送給我們的粽子,心里愜意極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據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民,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卻遭到壞人的陷害,去除官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他鄉。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是,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他的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江。
屈原死后,楚國的百姓非常難過,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等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20__年端午祭被韓國公布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對我國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所以從20__年開始我國也開始把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讓大家過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也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就有端午節吃粽子、菜餃、糖糕、麻葉和雞蛋的習俗,還有大人會做香囊和五色彩線給孩童佩戴在身上,說是辟邪;家家戶戶的門上也會插一些艾草。
怎么樣,我的家鄉就是這樣,您們的家鄉呢?
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年的端午節特別有意義,因為媽媽帶我參加了一次親子主題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習俗,端午親子包粽子活動。
一大早,我和媽媽就早早地來到了活動地點,剛進門就看見一位女老師和幾位家長在一起準備即將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紅豆、紅棗、粽葉、白糖等。我和媽媽迫不及待地把手洗干凈后,等待活動的開始。
很快,來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小朋友越來越多了。時間一到,張老師就宣布活動開始。首先,張老師為我們介紹了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我知道了原來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氣憤地跳進了汨羅江,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魚吃了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到粽子就把嘴巴粘住了,這樣它們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后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接著,張老師宣布:“大家開始包粽子啦!”我開心地拿起一片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包起來。我先把粽葉從中間折成螺狀,再用勺子盛一些糯米進去,然后我挑選了一個大大的紅棗放在糯米上,接著我再次倒一些糯米蓋住紅棗。最后我把卷在后面的葉子往前一折,就蓋住了螺形口,把多余的葉子向右折一下,再用棉線扎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扎好這個粽子可不容易了,我剛開始做的粽子總是漏米,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在媽媽的手把手指導后,我終于在第四次嘗試中做成功啦。熟能生巧,很快我就和媽媽包了十個大粽子,這可是我第一包粽子,而且還是和媽媽一起做的,我心里無比開心。
這一次的端午節,我過得非常有意義,不僅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還學會了包粽子,真讓人難忘呀!
端午節作文初中作文篇7
端午節,也是我們許多民族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風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而在我們家鄉過端午節主要是吃粽子,看賽龍舟。
提到吃粽子那是沒得說,我們的粽子真的是超好吃的喲!吃一口讓你終身難忘。這粽子通常扎成五角塔狀、四角扁狀,這四個角成菱形的。粽子也分大棕小粽。粽子要用糯米來做,多用豬肉、綠豆、墨魚、蝦米等做餡。包粽子還有特有的包粽葉,那葉子好像只有我的家鄉才有哦!
粽子怎么做我就不多說了,因為這是秘密。我來說說粽子是怎么樣好吃的,是怎么的讓你回味無窮。
葉子的清香滲進粽子里,打開粽子,香味頓時彌漫到了整個屋子,還沒吃到嘴里就已經為它陶醉了。吃到了嘴里,就有一種鮮嫩滑膩中香氣撲鼻的感覺。那真是無法形容,讓你不禁的說道:“好吃,好吃,這粽子真好吃!之類的話。
如果你吃了粽子還不過癮,那就讓我帶你去看賽龍舟吧!那是每年端午節都舉辦的。地點是“江奔公園“。去到了那里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因為有許多人也喜愛看賽龍舟。有許多小販在那里擺攤賣冰淇淋、珍珠奶茶之類的冷飲,也有賣包裝食品的。為的是能夠讓人在等候的時候去買東西吃,也方便,最重要的是還能賺錢。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劃來了,劃來了。”,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江邊遠處的白點,那白點慢慢的向我們這里“移”來。不久,3我們看得清——那是十幾條龍船。上面的人齊心協力的劃著。每條龍船都有一個打鼓的,聽人們說是指揮劃船的人的,讓他們跟著拍劃,因為這樣才能劃得整齊。在人們的加油聲中,分出了勝負,先到達終點的是那條“白龍”。緊跟上“白龍”的是一條“紅龍”,再來的是:“黃龍,這”三條龍“就是賽龍舟的三強了。就這樣端午節在歡聲笑語中渡過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趣呢?那你們家鄉的端午節是不是英語很有趣?那講給我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