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觀后感400字
《阿甘正傳》是美國影片中國外傳播影響力較大的一部影片,這部影片塑造了阿甘這樣一位敢于挑戰人生,最終獲得了尊嚴、友情、愛情、榮譽和財富的人物形象。從阿甘對人生挑戰的故事中可透視出美國文化中的挑戰性、流動性、擴張性、宗教性和種族歧視性。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阿甘正傳觀后感4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阿甘正傳觀后感400字篇一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準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們卻不會為此而覺得夸張,可笑。有的人常感覺生活負擔過重,面前困難重重,因此整天垂頭喪氣,郁郁不歡。阿甘的信念這樣的單純,目標這樣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窮山惡水,他也以平常心視之,并最終一一跨過,這并不是說愚人之福,保持這種態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減輕他許多關于生命的重負,而使他達到生命之巔。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話)。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中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會引導你去羨慕他,你只會欣賞和阿甘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甘正傳觀后感400字篇二
這個電影我感覺演太好了,他主要講了福雷斯。甘從小到大的一些經歷,他從小到大智商很都很底,可就是因為他傻,所以他完成了常人難以完成的任務,從剛開始在越南救戰友,到后來跑步跑了好幾年,還有中途他答應別人要開船捕蝦,他答應過別人的事都做到了,俗話說"傻人有傻福"我想:這個電影真的是把這句話體現的凌厲竟至。對于愛情,他從小到大也一至深愛這珍妮這一個人,對于別人的誘惑他都拒絕在外。直到后來終于成功的娶了她。他的意志太堅定了。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人,都說自已有多聰明,可是能成事的有幾個呢,干什么事情都想偷奸耍滑,所以大多數都一事無成。
我感覺其實這個電影還講了另一面,他從五六十年代開始講述了美國的一些大事,比如電影一開始"貓王"中間還有約翰。列濃,還有越戰。更重要的還有好幾次的刺殺總統。等等,這等于是又把以前的歷史重溫一遍,從莫種角度講,他不竟是一種單純的成功人事教育的勵志影片,也是一個很好歷史教育影片,從人生歷史中學習國家歷史,這個觀點很好,因為起到了雙重性。
阿甘正傳觀后感400字篇三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幸福的人,一種是努力追求幸福的人。存在就是一個永久的奇跡,而這就是人生。每個生命都是上帝創造的的奇跡,無論你承認與否。
生活就像手電筒的一開一關,有時明亮的晃人的眼,有時有又陰暗沉悶。在明暗交錯的時光里留下純真。
阿甘,以一個純真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常常,我們看錯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我們總習慣于用我們的思維去思考世界。我們總以為人生是反復無常的。然而,正是有了這些苦難與磨難才鑄就了人生的輝煌。苦難與輝煌并存,這并不是個悖論。
總是在最深的絕望里才能遇見最美麗的人生。上帝在給予我們磨難的同時也給予了我們希望,只是通常我們只看到了磨難,而看不見希望。其實希望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無論你承認與否。史鐵生說,孩子啊,這是你的悲哀,亦是你的福祉。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用它去尋找光明呢?
總喜歡思考最深處的人性。人性是美的,無論你承認與否。只是通常我們習慣于刻意的忽視它。這或許就是悲劇的根源。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只要我們相信人性的美好,那么即使是身在地獄,我相信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天堂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