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申的救贖》有感作文 埋葬的希望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肖克申的救贖》
《肖克申的救贖》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泄。
希望是美好的事,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童年的時候,希望是商店櫥窗的一根棒棒糖,不用付出什么,也能真真切切地體味到;
年少的時候,希望是絢爛銀河的一葉方舟,我們朝著光明的地方不斷前行,只是看著便覺很美;
長大了,希望是明媚夜空璀璨的星辰,看得見,摸不著,離我們好遙遠,真實的生活取代了希望在我們心中不朽的地位;
垂暮了,希望是枕邊一杯裊裊的清茶,細細品位,才知其中甘甜,只是茶涼得很快,還來不及回味,那些美好的已經逝去,留下淡淡的憂傷彌漫。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關于希望與救贖的故事。那里有溫暖的小溪輕輕淌過,也有稚嫩的花朵悄悄抽芽,有罪惡的罌粟在黑夜綻放,也有漫天的煙火美得火樹銀花。
安迪在來到這個號稱“無一人有罪”的監獄的時候,內心肯定如一潭死水。陌生的人事和粗糙不堪的生活像是萬劫不復的深淵,逼著他下跪。但有些人生來就是鷹,關雀的籠子怎么囚得了欲展翅的雄鷹。當他在友誼和信念的支撐下,忍耐著爬過半英里長的下水道,獲得了重生,大雨洗刷了他身上所有的污濁,他象初來人世的生命般離開了肖申克。贏得了自我的救贖與成長。有一種感動開始綿延不絕。
剛進入的時候你痛恨監獄的高墻,慢慢的,這演變為了習慣,而你竟然開始依賴它生存,這便是可怕的體制化。圖書館老人最終選擇上吊來結束自己業已衰老而被體制化了的生命,這是一種無奈的妥協。生活強加給我們的太多,而希望卻可以感受自由。面對拘束的生活,我們能做的只是用心反抗,用一種不朽的信念和頑強的生命力,去追逐理想和希望。這是安迪教會我們的,理想的生活態度。
希望被埋藏在潘多拉的盒子深處,學會去挖掘,去等待。每個人都只能是自己的上帝,不先自救必遭滅亡。
所有忙著柴米油鹽,忙著追名逐利,忙著生,或忙著死的人類,你們的上帝在自己的心里,他永遠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