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
家風指的是一個家庭或者家族的有關傳統風尚,其實俗話也叫門風。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于教子。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精選篇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無論大家庭、小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儉以著德,德由儉來。”這就是我家的家訓,是把樂于節儉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行為準則。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苦過來的人,那個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又加上3年自然災害,物資非常貧乏,絕大多數的百姓人家能吃飽飯已經是萬幸了,聽外婆說一件衣服也是縫縫補補穿了好多年。現在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是外公外婆依舊保持著節儉的風格。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印象中外婆家古樸中透著寧靜。雖然這些家具有些破舊,但是擺放得整整齊齊,外婆每天都會打掃,小心翼翼地呵護它們。有一次,我拿著一個果盤對外婆說:“外婆,這個果盤太舊了,掉色了,現在有好多新穎的,換一個吧!”外婆笑著說:“別看這個果盤舊,用起來可結實了,現在的東西都不環保,這個果盤是實木做的,用了對身體不會有害。”外婆還偷偷的告訴我這個果盤還是外婆出嫁的時候太爺爺親手做的呢!
在外公外婆的引導下,媽媽也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習慣。家里的沙發都用了十幾年了,上面還有我小時候的涂鴉作品,媽媽都舍不得換。有一次放學回家,驚奇的發現舊沙發不見了,我有點喜出望外,爬到沙發上蹦蹦跳跳總感覺到有點不真實,仔細琢磨原來是媽媽給沙發加了一個沙發套。我失望極了,對媽媽說:“媽媽太摳門。”媽媽笑著說:“傻孩子,罩著套子的沙發不是又變成新的了嗎?沙發表面有點磨損里面還挺好的,這樣又能用好多年呢!”
而現在的我也潛移默化的受著影響。在挑選文具或衣服時,我決不選貴的,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耐用的。
我希望我的家風能世世代代發揚下去,努力實現“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精選篇2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美好品德與文化傳承至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俗話說的好。從古代的孟母三遷開始,就告訴人們優良的家風是必不可少的,我家也是如此,有著獨特的家風。
從小的時候一直到現在,我的床頭總會貼著一張白紙,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數十條我家的家規。那都是媽媽的杰作,她總是喜歡約法三章,上面的家規也真是很足:什么坐姿要端正啊,什么要尊敬長輩啊,還有什么要好好學習啊,這都是媽媽的要求。我也很樂意接受并完成她的要求,不僅是因為我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還因為我能從這些條條款款中讓我看出了媽媽對我的愛,對我的希望。
我的爸爸卻不像媽媽那樣嚴肅,總是喜歡和我一起聊天,開玩笑。但我依稀記得從小的時候開始,爸爸總是會在我耳邊很嚴肅地講一句話,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那是一個基本的原則。爸爸也一直教導我,說:“誠實不僅是中華美德,在生活與以后的工作中更是重要。”爸爸不僅會跟我講道理,更會為我講許多許多關于誠信的故事。小的時候跟我講《狼來了》的故事,長大了跟我講《華盛頓砍桃樹》的故事。這些故事令我十分深刻,也使我不論是上學還是在生活中都會銘記爸爸的訓導,做一個講誠信的孩子。爸爸也會以身作則,在單位里沒有一個人不夸爸爸是個誠實的人。有一次,爸爸去出差,在路上不小心撞壞了路標,當時并沒有人看到,也沒有攝像頭,爸爸完全可以不用管它,但是爸爸卻堅持一定要去警察局告訴警察,并賠償費用。事后爸爸也告訴我:“犯了錯一定要主動承認,承受你應有的懲罰。”爸爸的言行舉止也使我深受啟發,下定決心一定要學習爸爸的精神與品質。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婆是一個很慈祥,很善良的人。她總是會抱著我,為我輕輕地唱歌謠。她在陽臺上養了許多花花草草,每天都會為它們澆水、施肥,細心地照料它們,也總會開心地和它們聊天,和它們表述自己的情感。偶爾在路上遇到那些受傷了的流浪動物,她總會把它們帶回家,認真地為它們療傷,陪它們玩耍,等到它們痊愈后,再放走它們。在外婆替花澆水,為小動物療傷,播撒她的愛心時,溫暖的陽光總會照在她那滿是歲月痕跡的臉龐與滿頭的銀絲上,外婆總是會笑得很燦爛。這個時候她也總會摸著我的頭,慈祥的說:“乖孫孫啊,你一定要學會播撒你的愛心,不論是陽臺上的花花草草,還是樓下的流浪貓,你都要用愛去照顧它們,去包圍它們,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你知道嗎?這個世界是缺不了愛的呀。”我也總會把外婆的話語牢記心中,用愛和溫暖去感染身邊的所有人。
我的家里教育我的話還有許多許多:爸爸要我誠實守信,媽媽教我認真學習、規規矩矩;外公讓我堅強、永不放棄,外婆告訴我要內心充滿愛。
家里每個人的教導與家訓、家規我都記在心上,我家這種優良的家風也一直在傳承下去,我也一定會在日后的生活中傳承我家的家風,遵守我家的家訓與家規。讓中華美德在我們的傳承下永遠不老!
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精選篇3
歷史,由殘夢中驚醒,吻著歲月的睡魘,晨曦輕輕附和。歷史揮霍不去銘記著的家風,它承載著一個家族的歷史和文化。
幼時尚懵懂,父親叫我好好做人。告訴我,我家的家訓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它不曾波瀾起伏,亦不曾驚天動地,但卻影響了我們家一代又一代。
家風是什么?它是綿長千年的老酒,時間越久越是甜美醇香;它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價値連城,在歲月中永不褪色;它是一首經典老歌,傳唱至今,依然被世人所歌頌。
歷史上名人的家風、家規、家訓也是中華文明璀璨的文化珍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再到曾國藩訓誡兒女“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再到紀曉嵐說“四戒四宜”,這足以見得家風家訓家規對于一個家庭的重要。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母親告訴我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但是年幼的我,不太懂這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我七歲那一年,母親做的一件事深深地影響了我。
在我的印象中,母親工作很忙,總是在公司和家之間穿梭。
可奇怪的是,在我的印象中,母親在從家到公司的路上時,習慣和一個陌生老人聊天,天天如此,不曾間斷。那個老人神志不清楚,說話也不利落。我也偷聽過他們的談話,不過是今天天氣不錯,吃飯了沒有之類的。七歲的我雖然不諳世事,但卻在心里留下了疑問。心里也有過嫉妒,媽媽不陪我玩,還有時間和別人聊天?終于有一天我問了母親,母親的回答竟讓我竟然想了很久。
她說:“孩子你知道嗎?這個老人以前是個老師,喜歡熱鬧,一場病,他成了現在這樣,他經常坐在門前,但沒有人愿意和一個神志不清的老人聊天。這上下班的幾分鐘我和老人說說話,聊天的內容不重要,但重要的是讓他心靈得到了一些安慰,你明白嗎?”
母親的這番話,留在了我心里,家訓在我心里播下了種子。“這上下班的幾分鐘我和老人說說話,聊天的內容不重要,但重要的是讓他心靈得到了一些安慰,你明白嗎?”母親的話聽起來平常,卻溫暖了老人荒涼的晩年。母親說待人真誠善良,這比什么都重要,善良就是我家的家風。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也一直以此作為我的座右銘,善良待人,即使這個世界漫天風雪亦有梅花盛開。塵埃細小,卻無處不在。善意雖小,卻依然可以填滿整個世界。善良,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家風帶給我們的也是如此,它郁郁蔥蔥播種在心靈的每個角落,終究會讓整個世界都綠起來。
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精選篇4
我的家風家訓我感覺有很多,爸爸媽媽經常給我講:“要樂于助人、要勤奮好學。”這只是我家風家訓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出去玩,我們在公交車上,過了一站,一位老爺爺走了上來,他四處尋找座位,一個座位也沒找到,最后,我想起媽媽的話,連忙站了起來說:“老爺爺,您坐我這兒吧!”老爺爺說:“好孩子,好孩子。”車上的人都紛紛說:“這個孩子懂禮貌”“有教養”……我聽了后心里感到十分快樂。
媽媽回來后大大的表揚了我,說我做的很對,以后也要這么做。
我今天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樂于助人的事真高興。因為我是男子漢,要頂天立地,要做家里的榜樣。我也一直向勤奮學習方向努力。我寫的字非常難看,在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練字本,我每天堅持練習,從不偷懶。同時我還看數學書,看到不會做的題目我會先自己想各種方法,去試著計算,最后也會向爸爸求助。爸爸每次都會引導我自己做。
我對家風家訓的理解和做的還不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學好、做好家風家訓。
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精選篇5
在中國,家訓給人的印象,大抵是世家大族才有的,而且大多是寫入了家譜,做為后世子孫的處世、為人的規范,如湘人的曾氏、合肥的包氏等。家風,也多是名流望族所稱道、所贊嘆、所專美。
但是,個人覺得,家訓與家風,其實一直存在于每個家庭的生活之中。只是,沒有形成文字、或者沒有口口相傳而已,而是通過自己的父輩的言傳身教,在子女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現在回想自己的兒時,父母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就潛移默化的就告訴自己應該怎樣做人、處世:記得小時候的家里很窮,逢年過節時親朋好友之間所帶的點心、禮物是我和姐姐哥哥們的眼饞的美味。但是,這些東西卻很少從母親手中遞給我們,大多是爺爺給我們的。因為,母親總是把這些沉淀在自家的禮物留給爺爺吃,而爺爺也總是分給我們……
現在,自己有了孩子,并且一天天的長大,而且家里的條件與三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不僅我們成年人,孩子們也不會再把年節之時的禮物當做難得的美味;而且平日里的生活也比當年的年節更豐盛。可是,從爺爺奶奶們那里留傳下的美德依然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得到充分體現。
因為種種原因,博暉的爺爺奶奶這幾年沒有和我們一起生活,而是在老家,這個事實,成了兒子批評我的理由:爸爸不孝順,因為爸爸沒有把爺爺奶奶帶在身邊照顧!這個說法,讓我這個為人子又為人父的很是無語:如何解釋?無論如何解釋,兒子的話總是事實!
而且,這幾年孩子們和爺爺奶奶有限相處的時間中,表現的也確實讓我很欣慰:五一時,我帶著倆個孩子回老家,照顧在奶奶眼睛做手術時無人照看的爺爺,倆孩子從沒要我這個做爸爸的丟下爺爺去陪他們玩。;做為年僅六歲的孩子,能夠一直陪伴坐在輪椅爺爺、推著輪椅的爸爸、在近三十度氣溫的太陽下,走了近一個小時去醫院看望剛剛做過手術的奶奶,在行走的這段時間中,盡管小臉蛋紅通通的,盡管汗水從發際流到了下巴,仍然沒有喊過一聲累,沒有說過坐車(因為他們知道,坐著輪椅的爺爺沒法去坐汽車),甚至還在看見奶奶時會主動的問候:奶奶,你今天能回家嗎?
看著這樣的一雙兒女,我自豪:雖然他們長大以后不一定會成為大有作為的棟梁,但是,現在的他們已經知道什么是他們應該做的;雖然,以后的他們可能會很平庸,但是,現在的他們已經能夠讓我放心的慢慢變老;雖然他們的心靈還很幼小,但是,他們已經開始有了自己樸實的思想和豐富的感情!
這一切,不正是我們家的家風所影響的嗎?
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精選篇6
若社會風氣好,受之于“國風”;而國家風氣良好,則應當歸功于“家風”。一家之風,總會教會“祖國的花朵”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品格,陶冶他們的情操,升華他們的靈魂。好“家風”會使他們學會做人處世,在未來踏入社會,那些汲取“家風”中的營養和道理,會使他們如虎添翼,更好的貢獻社會。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是這個家庭經過一代代人的積累、傳承下來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對于所有家庭成員的言行都具有約束和指導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風的內容和呈現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成型的為人處世格言,有的則隱含于每個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中。我來談談我家的家風。
汲取書的營養
父母雖未曾提過筆,讀過書,但十分樂意我們向書汲取營養和智慧。父母雖然不曾欣賞過“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名句,卻深信“讀書能改變人生,讀書的益處大如山”。“想買零食,我沒錢;想買書,我砸鍋賣鐵也支持你”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家中雖然沒有“書本堆積如山”的規模陣列,但也是“書日日似新”。我想“家風”中應該有一列是讀書的吧。不知是否讀書漸漸多了,自己的文采稍稍有長進,不再是寫那些枯燥厭煩的文字了。
誠實似財富
若讀書是人生的一道美景,那么誠實亦讓人駐足。誠實是人生的一大筆財富。“人在仍合場合說話,都一定要誠實講信用,這是最重要的人格基礎。一個人若要得到他人信任,首先就要誠實;欺騙他人,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印象,而且,無法在社會中立足”父母時常教育我們。而當自己做錯事情,父母并不是一味責罰我,而是讓我學會認識錯誤,讓我學會改正錯誤。父母常說“誠實似財富”。我想是的。
不歧視他人
父母從來不會因為種族,國家,才學高低,相貌美丑而歧視、羞辱他人。
家是開小賣部的。偶爾會遇見幾個異國風格的人來購買果汁飲品。父母未曾因為他們的膚色和國家不同,而將飲料價錢刻意提高。相反,父母會友好推薦一些味道較好、價格適中的飲品。父母認為“人類就像同在屋檐下的一家人,彼此應該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父母的言行,傳授了我很多學校里學不到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環境塑造人,影響人。一個人的性格、氣質的培養,品德、世界觀的形成與他生長的家庭密不可分。家庭的和諧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城市是大社會。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設的基礎。我相信,家風是一道道德標準,約束著我們,讓我們和這個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風。
好家風伴隨我的一生高一作文精選篇7
我家的家風,只能用兩個字來代替——嚴格。也正是這個家風,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句名言經常被媽媽當口頭禪。每次寫完作業拿給父母檢查的時,若是由于自已的粗心做錯了,必定會把我的耳朵聽出老繭來才肯罷休。
一天,表組她們來我家玩,媽媽臨上班時交待我們打掃衛生——拖地和抹灰,一個小時后,干完了所有的活。我們各自干自已的事,我寫作業,云云看電視,軒軒上網。下班后,媽媽把我、表姐全都叫到面前,當面檢驗。忽然,媽媽問道:“是誰抹的灰,是誰拖的地?”“是紫怡!”表姐靜軒說道,剎那間,媽媽怒氣沖天,大聲說道:“‘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你這根本就是在完成任務,你看看,這就是你抹的灰,為什么書柜書下面沒有抹?還有,為什么地上還有灰塵?”話音剛落,堂姐和表姐就捂住了嘴巴,不笑出聲來,但卻沒有逃過媽媽的眼睛,媽媽不等我回答,又沖著她們使出了獅子吼:“軒軒、云云,你們怎么回事,妹妹沒干好活,你們當姐姐的,居然干得比妹妹還離譜,瞧瞧,這茶幾跟沒擦一個樣,軒軒你居然連被子都疊不好,你們還怎么當紫怡的榜樣?……”唉!可憐我們三的耳朵。
做人,要誠實、誠信、知錯就改。“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這句則是爸爸的口頭禪。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改正,不能撒謊。
星期五,放學回來的我沖回家,打開書包,拿出筆和作業就努力奮斗,想快點寫完作業好出去玩。可樓下不時傳來的笑聲使我寫不下去,心想:“反正今天星期五,沒寫完還可以留到明天寫,我還是下去玩吧。”就這樣,我和樓下的小朋友去玩耍,不知過了多久,媽媽回來了,看見我在玩,沒寫作業,就把我拎回了家。一到家,媽媽就嚴厲的問我:“紫怡!你的作業寫完了嗎?拿來給我看。”“還……還沒,今天是星期五,我明天寫。”媽媽聽了生氣的說:“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有明的功課,明天何其多,你這樣的學習態度怎行?現在立馬去寫。”我不敢怠慢,立馬跑進房間……
其實,嚴格只是我們小孩對大人的代名詞,實質上蘊含了大人很多心酸。我們不愛學習,大人怎么辦;我們有了判逆心態,大人怎么辦……我原本不愛英語,爸爸堅持每天陪我在家早讀,現在我的英語很好,經常在比賽中獲獎。我的作文原先也不好,爸爸總是讓我在作文網或報紙上投搞,開始寫作時,爸幫我寫好提綱,經常要修改好多次,才能過爸爸這關,慢慢地我的作文有質的提高,經常在作文網征文中獲獎,報紙也多次刊登了我的習作,還有兩篇習作入選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同步作文。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讓我受嚴格的家教,受愛的呵護,受心靈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