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短篇散文
散文一般的寫作規律是:對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入升華,敷衍成文。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現這樣的中心立意,就是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記敘、議論都帶有強烈的感情,字里行間都滲透著感情。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怎么寫短篇散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短篇散文的寫法:
散文是一種最隨意的文體,誰愛怎么寫就怎么寫,從來沒有一定之規。而且在同一位作家的筆下,這一篇往往絕不同于另一篇。再者,散文從來都是論“篇”的,一篇一個主題,一篇一個立意,一篇一種結構。最后出集子時,往往也是把近年所寫的一批都拿來,仔細比較一下,同時也篩選一下,從中梳理成幾大組,最后擬定一個書?名——?也就定稿和出版了。——不錯,上述就多是以往的做法。讀者閱讀時也同樣隨意,可以從頭讀起,也可以從中間任何一篇開始閱讀。
近年又出現了一種姑且可以稱之為“大散文”的文體。首先取材要大,其次開掘要深,篇幅當然也就比較長了。一本這樣的大散文集,通常有十來(幾)篇大散文也就“撐”得很“滿”。但大散文卻不那么好寫,因為寫作前的準備要艱苦,要調查和研究有關的歷史資料,寫作中也要引經據典,煽情或辯理更要洋洋灑灑……寫好了固然贏得大效果,一旦寫不好,讀者就會說作者是無病呻吟。
這且不言,我只說個人的管見。我的本職不是干散文的,但長期喜歡用散文筆法寫自己的藝術專論及散論。偶然“弄”點所謂的散文隨筆,只是“好玩”而已,從不敢有什么奢望。但如今人過中年,身體又生出些毛病,頓時感到時間不多。于是就給自己確定下兩個目?標——?第一,是要把類似《京劇與中國文化》或者《梅蘭芳三部曲》這樣的學術大部頭給“做”出來;其次作為調節,也打算認真編幾本“有特點”的散文隨筆集子。關于后者,我是這樣想的——
因為稀里糊涂已經過了大半生,其中既顛沛流離也甘苦并嘗,仿佛“還有東西可寫”。同時自己在感受和適應人生上還算認真,也確實有些體會正在逐漸深化。既然如此,何不一本書只寫自己正在接觸過程中的一個方面(或領域),抓住一個可小可大的主題,一方面由小及大深入開掘,同時層次井然舉重若輕。全書要分割成“起承轉合”幾大塊,每塊之下再用若干篇相對獨立的散文支撐著。各篇散文之間會有空隙,但恰恰是這些空隙增加了作品的時空。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本這樣的主題散文集,也就可以說是一篇散文。當然,我行文中力求寫得優美和盡興,多偏鋒,少議論。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讀者從有興味的閱讀中獲得思索,二是讓自己通過總結也得到提高,從而在“寫完”了之后,還可以再干上若干年,直至生命的最后終結。
我這樣想了,也就這樣嘗試著做了。比如1997年,我一方面很勞累,但工作得也很盡興。一家電視臺給我做了一個半小時的專題片,題目《生命秋天》是我擬的,腳本提綱是我“拉”的,從外景到內景整整折騰了一整天,我既當“主演”,也和專職導演一塊商量怎么用鏡頭。他們拍完后播沒播我沒管,我只把腳本修飾了一下便在報刊上發表了。當后來構思主題散文時,《生命秋天》就成為其中的第一集,我把可以體現這個大主題的散碎文章,分門歸類都給“裝”進去了,不足的部分又及時趕寫了若干。后邊的三集主題散文(《舊都新寫》、《品味蘇杭》、《無糖歲月》)也就“依葫蘆畫瓢”搞了出來。
我覺得,搞主題散文至少有一個好處,讓作者以輕松隨意的心態,提早進行人生總結。等到總結完了,作者可以把剩下的日子過得更有效,讀者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這,就是我這次這么干的一點初衷。
寫短篇散文的要素:
先是題材廣泛,取材自由。它可以寫真人真事,也可以虛構加工;可以選取工作和斗爭生活的全過程,也可以選取其中的一個場面、一個片斷、一個鏡頭來加以生發和開掘;可以從一粒沙中見世界,也可以在半瓣花上說人情;可以寫宇宙之大,也可以寫昆蟲之微。不論是新鮮的人、事、物、景,也不論是思想中的火花,或感情上的一次波瀾,都可作為散文的題材。散文的領域海闊天空,自由廣泛;古今中外,無所不包。
其次,散文的行文自由,不受任何格式和框框的限制。它不必像詩歌那樣凝煉、押韻和遵守格律,也不必像小說那樣細致地刻劃完整的人物形象,更不必像戲劇那樣寫出矛盾沖突發展的全過程,它可以無拘無束地運用各種形式和表現方法。而在結構布局上,它還可以不拘一格,散得開,收得攏,分合自如。只要有一條明晰的線索將所寫的各部分內容貫穿,就能自成篇章。在表現方法上,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可有所側重,也可綜合運用。
再次,在語言上,散文注重文采。散文不像小說那樣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招引讀者,也不像戲劇那樣以扣人心弦的戲劇沖突來贏得觀眾;它的藝術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語言的凝煉優美,質樸清新,或者絢麗斑斕、熱情華麗。即使是議論性的文字,也都十分講究形象化,決不拉長面孔說教,而是使無形的具體可感,無聲的音繞于耳,給人以藝術的美感。
或者說:1、范圍廣闊 2、形散神聚 3、思路靈巧 4、技巧豐富
短篇散文鑒賞:給一片晴朗的天
作者: 袁新菊
班里有幾個學生,因為基礎薄弱,自信不足,接受能力也遜色些,在學習上成了班級的小尾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顯得很費力。
但我發現,有的學習落后生常在出錯之后迎來同學鄙夷的目光甚至嘲笑;活動中,也常常沒有他們的一份;他們做的常常是有些學生不屑一顧的事情:體力活、臟活……一旦同學之間有了摩擦,他們似乎也理所應當的是輸家。我想,在這個群體中是沒有他們的一片天地的,他們的處境是悲哀的,他們的心境也是痛苦的。
首先,要培養學習暫差生的自信。告訴他們——你能行。要與昨天的“我”比,每天進步一點點,要自信地抬起你的頭。因為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努力讓他們展現自我:有點進步,當眾表揚他們;有點才思,及時贊美他們。
其次,我要引導其他學生改變那種觀念與態度。當不少學生對學習暫差生嗤之以鼻時,我會質問他們,我會用更加溫和的語氣與親切的態度鼓勵那學習暫差生;當學生中沒有愿意幫助或與他們合作時,我會邀上幾個學生,以身示范與那些暫差生一起活動。
為此,我又找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再次細細讀了其中《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我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等文,我讀到更多的是人文關懷、是尊重、是鼓勵、是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努力思考研究。
我想,我會努力按照我所理解的去做,引導我們班的孩子們一起來努力!因為“野百合也有春天”,我們該給那些特殊的孩子一片晴朗的天!
看過"怎么寫短篇散文"的人還關注了:
1.經典散文欣賞
2.經典勵志文章大全
3.古韻優美散文
4.閱讀隨筆怎么寫
5.心情隨筆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