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名人的故事
讓我們了解一下科學名人有哪些故事吧:
卡文迪許的故事
在研究電學的時候,卡文迪許把自己的身體當作試驗儀器,根據身體各部位的麻木感覺,來估計電流的強弱。憑著這種奮不顧身的精神,他發現了電荷的平方反比定律等重大電學規律。
卡文迪許還善于將科學應用于社會。他曾為火藥倉庫研究避雷裝置,為國家造幣廠研究減少金幣磨損消耗的辦法。
卡文迪許在科學上有那么多的貢獻,可在生活上卻被稱作怪人。他腰纏萬貫,但沒有一件不掉扣子的衣服;他有一處寬大漂亮的住宅,卻沒有妻子兒女;他不善交際,見人會臉紅,甚至連女仆也回避,因此還得罪過不少人。
他死后留下大量資料和手稿,麥克斯韋整理了五年,最后出版了《亨利·卡文迪許的電學研究》一書。
一生儉樸的卡文迪許留下大筆遺產,其中一部分由他的家族在1871年捐贈給劍橋大學,劍橋大學用這筆錢建立了舉世聞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對一百多年來物理科學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前后培養出諾貝爾獎金獲得者26人。
牛頓的故事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于倫敦.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他看見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后,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
“什么力量使投石器里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于這個問題,牛頓進行了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于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還有一次,他在自制望遠鏡時,驚異地發現光受折射后,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后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并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準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諾貝爾故事
諾貝爾小時候身體非常瘦弱.十歲時,隨母親前往俄國的貝德爾堡,與父親團聚,并開始接受家庭教師的指導.十七歲時,到美國留學,兩年之后回國,進入父親的公司從事研究工作.
諾貝爾受了父親的影響,對研究炸藥很有興趣,后來因為制造炸藥和開發油田,賺了很多錢.但是,他看見自己發明的炸藥用于戰爭,感到十分痛心,故畢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藥用于和平.諾貝爾用他的巨額財產成立基金,每年發獎金給世界上對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文學、和平事業有杰出貢獻的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金,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呢!
焦耳的故事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于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 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后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后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藥,然后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里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里。
這時,天空濃云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后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后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并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于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阿基米德的故事
古希臘著名科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的浴室里,阿基米德在洗澡。
浴盆里放了大半盆熱氣騰騰的水,阿基米德一屁股坐了下去,忽然覺得渾身輕飄飄的,身子浮動著,那熱水嘩嘩地直從盆里溢出來。“水放得大多了。”他下意識地站了起來。盆里的水落了下去,他孩子氣地又重重地坐下去,水又往上升起,沒過盆沿溢了出來。
忽然,他眼睛一亮,跳出浴盆,光著身子沖到門外,跑上大街,高喊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
咦!這老頭瘋了嗎?瞧,他渾身上下一絲不掛。
其實,阿基米德沒有瘋,他解開了一個重要的秘密,一時有點忘乎所以。
幾天前,地中海的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王國的國王,叫金匠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漂亮極了。可大臣們卻竊竊私語:“誰知道是不是純金的?”國王聽了這種議論后,就叫人把王冠稱了一下,可是王冠和交給金匠的金子一樣重,沒法辨別里面有沒有含別的什么金屬。國王就把聰明的阿基米德召來,讓他弄個水落石出。
現在,阿基米德在洗浴時得到了一種啟發,他覺得,馬上就可以弄清這個王冠的秘密。當阿基米德發覺大家在一旁嘲笑他,低頭一看,才知道自己赤裸著身子,馬上回屋胡亂地穿上一套衣服.進王宮去了。
他給國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找來一塊和金冠同洋重的純金塊、兩只同樣大小的罐子和盤子,然后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放進裝滿水的罐子里,當水從罐子里溢出來時,各用盤子接著。最后把這些水分別稱一稱,結果,發覺溢出來的水不一樣多。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現在我可以斷定,這只王冠里摻有其他金屬。”
國王問:“為什么?”
“王冠和純金塊一樣重,但如果王冠是純金的,那么,它們的體積也應該是一樣大,放進水罐里、溢出的水也應該是一樣多。現在,放王冠的罐子里溢出來的水多,說明玉冠的體積比純金塊大,由此可見,王冠不是純金的。”
國王忙派人把金匠抓來一查問,果然是用同樣重的黃銅代替,鑄在金冠的內層。王冠中摻假的秘密就這樣被揭開了。
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其實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善于發現,或許我們就是下一個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