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迎作文
好作文必須符合題意和要求,能夠準確把握題目所給的方向和范圍,做到扣題緊密,表達準確。怎樣才能寫好中秋節迎作文?這里給大家提供中秋節迎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中秋節迎作文篇1
“姐姐,你會一直都陪著我玩對吧?”六歲的女孩單純的問著自己的姐姐。我用力的點了點頭,“我會一直陪著你的。”這是十歲的姐姐對六歲妹妹的承諾。
一輪明黃色的圓月掛在一塵不染的夜空中。又到了中秋節啊!十四歲的我遙望夜空發出了感嘆。妹妹你還好嗎?猶記得,那天下午,六歲的妹妹緊緊的拉著我不肯松手,臉上滿是倔強的淚水。我對她說,“妹妹,乖乖跟媽媽走吧。”妹妹搖了搖頭,就是不肯松手。媽媽走過來了,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就幫我把妹妹拉下來。妹妹死力抵抗,可她真的能敵得過嗎?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她離去時那失望的表情和滿臉倔強的淚花。可她知道,在她離去后,我早已失聲痛哭。月亮中突然出現了一張臉,那是妹妹可愛的笑臉。我伸起手來想要抓住,卻發現我們倆的距離是那么遙遠。我不由的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月亮,請你告訴我,為什么我們的距離那么遠?月亮,請你告訴我,為什么我無法再完成對妹妹當初的承諾了?這到底是為什么?我不知道何時才能與你相見,但我相信,你也一樣跟我在看著這圓月思念著彼此吧。如果是這樣,妹妹,我想告訴你,我一直都在你身邊,從未離開,所以請你帶著我對你的思念勇敢的走向未來吧!
中秋節迎作文篇2
八月十五,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中秋節。那天,人們吃月餅,賞月,有的地方還有花燈,十分熱鬧。
稱這天為中秋節的原因是: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個,民間稱為中秋。
中秋前夕,親朋好友都以月餅為禮互相贈送,因為月餅象征團圓。月餅的款式也是琳瑯滿目:有鳳梨味的、紅棗的、香橙的,還有我最喜歡的冰皮月餅……
中秋那天,人們買來除了月餅外的各式各樣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著團圓飯,望著即將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點兒出來。
晚上,月亮出來了,像個大圓盤似的'。這時一家人把桌椅、茶具都搬到陽臺上,各種月餅也都一齊拿了出來。大家望著皎潔的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親人;有的人在月光下舉杯相慶,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煙花冉冉升起,在夜空中綻放!
中秋節是我們合家歡樂的日子,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
中秋節迎作文篇3
每到農歷八月十五,人們抬頭仰望,就可以看到一輪明月高掛天空。而這時候,正是秋高氣爽,如果你仔細欣賞,也許會發現月亮正在訴說一件故事。
今天正好是中秋節,也是我最開心的日子。我向爸爸提議邀請鄰居來我們家玩,爸爸一下子就答應了。一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超市買了許多有關烤肉的用品。夜晚降臨,我們搭起了烤肉架,蔬菜,海鮮和肉類紛紛接著上架。而我自創了一道甜食—烤棉花糖,我細心的烤棉花糖,經過我的巧手,一支支烤棉花糖便出爐了,雖然外觀看起來有點焦焦的,不過大家吃完都贊不絕口。接下來是媽媽的拿手好菜“綜合蔬菜包”,吃起來真是湯頭鮮美蔬菜嫩。我們的壓軸好菜,是爸爸的最愛“烤生蚵”,由于現在是蚵的生產季節,所以肉質特別肥美。
在烤肉的同時,爸爸仰望著天空,看著月亮,向我們訴說一段嫦娥奔月的故事;每年爸爸都會說不同中秋節傳說故事,讓我多了解中秋節。不過最開心的時候,是宣布可以放鞭炮了,看著煙火升上高空,大家心情也跟著雀躍起來。后來爸爸臨時提議要舉辦剝柚子比賽和吃柚子比賽。比賽時,大家剝的你死我活,只有爸爸熟練的將柚子皮一一剝下,遙遙眾人,爸爸您真是高手啊!
這次的中秋節,我過得非常充實,也非常的快樂。家人彼此的心也更貼近了,也拉攏鄰居之間的情誼,大家共度了中秋節,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中秋節迎作文篇4
中秋節大家都知道吧,但是,中秋節不止是吃個月餅那么簡單,也是有特點的。
所謂“中秋”,就是說明秋季已經過半。且中秋的圓月對氣候有一定影響,有一定概率下雨和陰天,多為中秋節前后。
中秋節還要吃團圓飯,有些人因為工作緣故,背井離鄉,獨自在他鄉生活,有時連過年都回不了家,更別說中秋節了。探望親人也只能用“千里共嬋娟”的方式。
這就是中秋節。
中秋節迎作文篇5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而我呢,爸爸媽媽都在外面打工,自己一個人在家里和爺爺奶奶過中秋節。
中秋節的前一天奶奶就把餡切好了,到了5點多我爺爺和我和哥哥一起去墓上放炮。放完炮回到家奶奶就把飯做好了,我們吃完飯,就去睡覺了。
第二天早,我起來的時候,奶奶和爺爺就不見了,門沒鎖,也不知道他們上哪了,我去廚房端飯,望著熱騰騰的飯,我真想一口氣吃完。我吃到一半爺爺就回來了,他們洗洗手就去廚房吃飯,原來他們是去崗上稱月餅了,由于這幾天很忙,所以我們的月餅到今天才買,我打開袋子一看,哇!這么多種口味:草莓味、香橙味、哈密瓜味、水蜜桃味,好多呢,我忍不住先吃了一個哈密瓜味的,哇真好吃,里面是綠色的咡!
到了9點多,奶奶就開始壓面等壓好我就要大顯身手了,我最喜歡包餃子了,先拿一片面葉放在手上,放一點餡在上面,一卷、一捏就是一個餃子了很簡單吧。于是我們就進入了漫長的包餃子之旅。
爺爺把鍋燒滾了,我們也包好了,奶奶端著餃子到鍋邊,丟了一大部分還留了幾個。等餃子好了,我立馬端了一碗到桌子上,哇真香啊!我不一會就把水餃吃完了,“嗝”!真飽啊!
到了晚上,月亮出來了,我們搬桌子到外面再拿幾塊月餅,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我望著月亮就想起了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媽媽,如果他們也在家里陪我過中秋節,我相信我會更快樂的,但是爸爸媽媽在哪兒我都會愛您們想您們的。望著月亮想的這么多,真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和諧、美滿、平安啊!
中秋節迎作文篇6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本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如今的中秋節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早已不單單是一個節日的象征。
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我愛這天那皎潔的明月,更愛那一家人團圓吃月餅的氣氛。
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逢中秋節,我就想起那潔白的明月。我覺得這一天也是月亮的&39;節日,天上那淘氣的星星仿佛也知道似的,不和月亮搶著出來了。月亮圓滾滾的,既像個大玉盤,胖乎乎的大肚子氣球,銀亮亮的,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李白“詩仙”寫的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我不僅喜歡月亮,還喜歡月餅。有一年中秋,媽媽悄悄地拿出又香又脆的月餅,放在柜子上敬月亮婆婆。意想不到的是,我莫名其妙地站在了月餅旁,拿起月餅就送進嘴里,一口一口的品起味來,香噴噴的,非常好吃。正好中秋節一家團聚,讓大家一起吃,我抓起幾個就跑,似馬兒一樣快,到了餐桌旁,我給他們每人分一個,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談笑風生。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我們賞著月、吃著餅,一起共度這美好的一天。
中秋節迎作文篇7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于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于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云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中秋節迎作文篇8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月亮圓了,中秋節到了。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亮、、最圓的。中秋節是個傳統的節日!它的習俗是:賞月、吃月餅……中秋節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節日。
在十五的夜晚天氣晴朗,風一陣一陣輕輕的吹了過去,我和爸爸在家里的陽臺上,抬頭仰望著明月。在陽臺上,我們擺上圓桌,放下了美味的月餅,新鮮的水果,在拿來茶、茶杯、茶壺,邊喝茶邊賞月亮。人們常說:“月是故鄉明。”銀盤似的圓月,掛在樹梢,幾朵美麗的蒲云圍繞在它的身旁,宛如仙女揮動著它的輕紗翩翩起舞。月光如水,靜靜地潑灑在大地,給大地披上了銀灰色的紗裙,遠處是一排排蒼翠的樹木依稀可見。今天爸爸給我講了一篇故事叫做:《嫦娥奔月》的故事,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那藥只有一粒,每人服半粒就能長生不死,嫦娥不知道,為了永葆青春,就把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偷吃了,于是立即成仙,可是卻又沒臉去見天宮,只能奔逃到月亮上去了。
我們開始吃月餅了,我吃的月餅是抹茶口味的,爸爸吃的是水果口味的,媽媽吃的是蛋黃口味的。爸爸說:“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叫賽詩會。”我勇敢的站出來,說:“我吃的是抹茶口味,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接下來媽媽說:“我吃的是蛋黃口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后爸爸說:“我吃的是水果口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游戲結束了,最后爸爸宣布賽詩會獲勝的是我。我獲勝了,媽媽拿來了一個又大又圓的月餅,作為獲勝的獎勵。
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唐朝詩人李白寫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呀,在外辛勤勞動的人們,請常回家看一看親人吧!家永遠是最溫暖、最幸福的地方,不是嗎?
中秋節迎作文篇9
農歷八月十五,一個特殊的日子,它就是我國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團圓節”和月夕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它還踏及日本、朝鮮等國家。
聽別人說,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凄美的神話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后羿的英雄,那時,天上有十個太陽,使大地干裂,植物干枯,百姓們背井離鄉,四處逃荒。后羿見了,便一心想射下那九個太陽,他開始拜師學藝,經過千錘百煉,成了遠近聞名的神箭手。后羿來到懸崖邊時身后還跟著一群人,他開始射太陽了,“嗖”一個太陽掉了……當后羿準備射第十個太陽的時候,一名女子(其實是天帝的女兒嫦娥)從人群中擠過來說道:“最后一個太陽萬萬不可射,否則,大地一片黑暗,萬物吸收不到陽光的養分,辦了等于沒辦!可能還會更嚴重。”后羿覺得她說的也有道理,就沒射最后一個太陽,后羿問:“姑娘芳名?”“小女子名叫嫦娥”嫦娥說,后來他倆一見鐘情,結拜夫妻。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后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隨后,嫦娥就輕飄飄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妻子。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中秋節迎作文篇10
啊!美麗的月亮啊,你讓我們陶醉,讓我們有了月餅,我永遠也忘不了你!
在此悅兒送大家一些中秋節祝福語:讓最圓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讓明月傳達我的心愿與祝福…祝福中秋佳節快樂,月圓人圓事事圓滿!聽到~想到~心到,說到~做到~得到,時間到~我的美好祝福已全部讓你收到。中秋快樂!微笑甜甜!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靜靜地懸著。我楞楞地看著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鏡,你我在互相注視,互致綿綿思意和祝福:心上人中秋快樂!我的心的鍵盤上,等你來輕輕的敲擊。
天上的月,等有情人來寄望,中秋的夜晚我將明月和星星排成最美的祝福:中秋快樂!我將你的手機號碼告訴了一個陌生人,他叫月老,他會在中秋月圓夜要幫我告訴你;我衷心祝你中秋快樂!
中秋節迎作文篇11
又逢中秋,這個中華傳統的佳節,從風云的唐宋至煙雨的明清,一直流轉到繁盛的今日。那一輪清清朗朗的明月,從遠古到今朝,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從鄉村到城市,讓多少久別重逢的喜悅掛上桂影婆娑的枝頭,又讓多少合家團圓的親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沐浴過古人,又照耀著來者;它淌過千年的時光,見證了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將明凈無塵的靈韻贈與人間,依然以淡雅清絕的風姿搖掛在深邃的蒼穹,接受世人千古不變的虔誠膜拜。
幾縷清風推開浮云的遮掩,一輪明凈如水的月,流淌著溫婉,潑灑著淺淡的水墨,徐徐地舒展一軸無邊的禪意畫卷。不知何時移進了雕花窗欞,落在書案上,浸染那一卷詩句和杯盞里的佳釀,墨硯映著嬋娟,也變得幾分清涼;是誰,一束柔毫描月圓,增添愁緒,臨窗飄溢著酣暢淋漓的墨香;又將一簾幽夢,拋向了枝頭,隔著朱樓小榭,高唱滿月的歌?
中秋月,一輪清澈;它流淌過江南的水鄉,跋涉過塞北的煙塵,始終用祥和與寧靜,留給蕓蕓眾生,又盈滿一波波風塵仆仆的思念,寄托著天涯旅人濃濃的鄉愁;它拂過歲月的琴弦,遠哼著無聲古調,似清泉流溢出淡淡韻致;千年守候著人間萬戶,靜看古今許多游子尋思,燭光搖紅下慈母織補;也不知有多少回燈花挑盡不成眠,多少次高樓望斷人不見。
華燈如晝的夜,寧可擇一處山水靈逸之地而居,不問塵寰消長,似閑云野鶴般飄逸無塵,愿明月留步,以云為笠,風為蓑,獨做一名清秋雅客,清樽取醉,糊涂于萬物之間;塵埃歲月里感嘆人生,一半是離,一半是合。
晶瑩的霜露打濕遠方匆匆的步履,那些背井離鄉的農民工,是否又擠著擁擠的地鐵或火車,歸心似箭;還是連著那根窄窄的電話線,在耳邊輕傳著,無限解不了的思親之愁?
月明中秋,四季詩卷里一頁雅致的風景。古典的窗牖外,桂花香影彌漫,猶自滿園芬芳;中天月白,風弄蘭香陌;是誰,在這淌淌潺潺的日子里,拾起一枚禪寂的紅葉,記載童年里青翠的記憶?每逢佳節倍思親,隔江望,恨路迢迢,道不盡相思,咽淚如澆。漏夜清寒,任枕邊垂淚,數不清多少次午夜夢回故鄉。
夢若清蓮,在桑梓的荷塘里淡愁含露,悄悄綻放;白色、紫色、紅色、黃色,披著自然的彩衣,舒展著細致的朵兒,訴說著夢的`囈語。雨露落在蓮朵上,澄澈的水珠在荷盤里流溢晶瑩的色調,像是江南女子多情的淚珠,剔透中滲著入股的清涼。荷塘邊,柳條在風中輕舞,纖柔的身姿曼妙著翠綠的年華。木質的水車不知疲倦地吱呀轉動,重復著遠古的歌謠。低頭望水,塵間沾染的浮躁歸于沉靜;拾一枚石子投入水中,看波光漫起一層層螺紋,久久地,直到,了無痕跡。
今夜,明月裝飾了誰的窗,那位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人,又將落入誰的夢中?
夢回故宅,門前幾株老樹,是否因歲月的侵蝕落下滿目瘡痍的舊痕。給它增添了幾許蒼涼凝重的色調;是否許多事物都染上了滄桑郁跡。我涉水而去,叩響重門上生銹的銅環,踏入木質門檻,是否爹娘還在等待,再一次為我烘干被風露打濕的裙衫?
一曲《彩云追月》隨著微寒的風,自悠長的小巷吹來,撥弄一池秋水,隱隱繞夢;月色故鄉明,熟悉的伙伴是否被叫去高掛起了燈籠,滿街通紅;在清涼的院落里,焚香拜月,吃著新鮮的水果和團圓的月餅,與家人共賞秋色?
低紅的桂花雨,輕淺的蓮香風。夢境如開,醒來愁更凝重,有一種塵緣叫似水流年,有一種宿命叫客居他鄉。是誰,乘一葉小舟,在明月如水的中秋,打撈匆匆流逝的華年,又是誰折一朵寂寞睡著的青蓮,書寫俊逸風流的詩章?嘆月滿,愁也滿。
月明中秋,是一圖清雅秀美的寫意,是一箋沉默無暇的詩銘;不知承載多少悠悠往事,沉睡在古人筆下的詩卷中。在那飄蓬輾轉他鄉的杜甫里,月夜下,獨聽秋雁的哀聲,遙憶舍弟;在那高樓乘風,起舞弄影的李白里,唱一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辭章。也在那海邊望月懷遠,愿天涯共此時的九齡詩卷中……
從古至今,來自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用濃淡各異的水墨將月亮點染得千姿百態,但舊時的明月太高太遠,今人的目光無法企及。
莫道是美景良宵,眸眼難尋故相識;獨倚窗欞,眷望長空心暗惻,嘆千古繞愁之事,唯獨情字。多情的,始終是那望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