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中秋節的小作文
好作文的語言表達準確、流暢、有文采,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作者的表達技巧。寫寫中秋節的小作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寫中秋節的小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1
中秋節承載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這次的中秋節會給我的一生留下美好的回憶。
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于到了。可是,今天下午又下了一場令人防不勝防的大雨。雨點打濕了地板,也打濕了我的心。今天正是中秋佳節,如果看不到月亮,該是怎樣的遺憾啊!
當天傍晚,當我看到天空中模模糊糊的圓月時,心中不禁掠過一絲不快:也許這個中秋節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看不見月亮了……
回到家后,我在陽臺上又看見了那泉水似的月亮。我擔心這又是幻覺,去問爸爸媽媽:“你們看見月亮了嗎?”他們朝天空望去,欣喜地說:“看見了,看見了!”天啊!這次不是幻覺,是真的!這時,電話響了。原來是我的大表姐邀請我們去她家賞月_她的家是頂層,看到的月亮可美了!我一聽,連忙叫爸爸媽媽一起去大表姐家賞月。
站在表姐家的露臺上,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月亮綻開的笑臉,黃中透銀,銀中又透著點藍,太美了!沒想到,今晚竟可以看到如此美麗的銀月!我深深地陶醉在這一片月色之中。
這時,身后傳來了一陣說笑聲,吃月餅了!松松軟軟的月餅,像月亮一樣美麗。我真不舍得吃呀。“快吃吧,你要是不吃,月亮生氣了,明年就沒法賞月嘍!”媽媽笑著說。啊?沒得賞月?我趕緊大口大口地吃起月餅來……嘖嘖,真香!
離開表姐家后,我發現,家家戶戶都是亮堂的。那可不是人間的燈火,而是月亮賜于人們的神光!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2
中秋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我很喜歡中秋節,下面就是我過中秋做的事。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坐在院子里賞月。中秋節的月亮是圓圓的、白白的,像一個大臉盆。中秋節吃完團圓飯后,要用月餅和一些規定的食物拜月亮,然后許愿,最后再一邊賞月一邊把拜月亮的食物吃完。中秋節特別的食品有很多,最常見的有月餅、有田螺、有柿子、還有芋頭,其中我最喜歡吃月餅,月餅是甜甜的、圓圓的,像天上白白的月亮;我的'爸爸喜歡吃柿子,紅紅的柿子像白天火熱的太陽;而我的媽媽愛吃田螺,聽說一邊賞月一邊吃田螺可以明目,我的媽媽有高度近視,難怪她喜歡吃田螺。吃完中秋節特別的食物后,我就和爸爸媽媽提著燈籠在暨南大學里散步。每到中秋節我出去散步的時候總會見到同學,所以我經常和同學玩,有時我還看見一些外國人也在過中秋節呢。燈籠有很多種,每一種都不同,有孔明燈、有冰燈、有南瓜燈、有龍燈、有宮燈……各式各樣。
__年,國家規定中秋節和部分中華傳統節日放假,我很高興,因為以前中秋節的第二天要上學,不能玩太久,而現在可以玩得更久,變的更加熱鬧。我真希望明年的中秋節快點到來呀!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3
月光紙,又稱為“月光祃”、“兔兒祃”、“兔爺祃”,是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是中秋節必備的月神像。
祭月時拜月神像(月光紙)的風俗起源于明代,明劉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記載:“紙肆市月光紙,績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偏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續紛。”另據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
舊時,每到中秋節,北京城中的南紙店的月光紙便會熱銷。舊時揚州刻印木刻月光紙的除清代小東門的會文堂紙店外,后來磚橋上的“松竹齋”、大東門街的“蓮青齋”、缺口街的“生記”等十余家紙店也紛紛刻版印制月光紙售賣。月光紙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圍還有臘花低鑲的邊,被人們“請”回家去祭祀,然后焚毀。
月光紙中形象最初為道教形像,是一整張毛邊紙印刷的,是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上面有“太陰星君”的形象,后慢慢變為佛教形象和搗藥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于蓮花之上,太陰星君被菩薩的形象所取代,民間信仰中稱其為“月光遍照菩薩”、“月光菩薩”或“月光娘娘”。在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
還有以一張整幅順紅紙印制的,上端是“關圣帝君”、“增福財神”,是給鋪戶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財源廣進。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4
今年的中秋節,最令我難忘。
我們班開了一個“中秋佳節聯歡會”。這個聯歡會,都是由同學們自編自演的節目,可精彩了!
同學們從家里帶來月餅和水果,一邊吃著東西,一邊欣賞著自己編排的節目,有滋有味!
第一個節目是我們小組編排的小品《可憐人》,這個小品像我們講述了一個可憐人的故事。這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四處漂泊,一個好心人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塊月餅,可他不舍得吃,就把月餅埋進了土里,幾天后,他餓得不行了,就想挖出月餅來吃,誰知,月餅發霉了。這個可憐人很無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珍惜一個東西的方法就是使用它,不要是他從有用變無用。
接下來是相聲,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開小差,把什么東西都看成油條,記性也不好,剛學的東西轉眼就忘了。這個相聲令同學們開懷大笑,真是精彩!
我們還欣賞到了許多詩歌;第四組朗誦的《中華少年》,鏗鏘有力,感情充沛,聽著是一種享受,第五組的《中秋賦》,第六組的《中秋誦》,語句優美,讀聲動聽,如涓涓溪流叮咚作響。
最后,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歷,原來,中秋也稱仲秋節,團圓節,我還學到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故事。我還學到與中秋節有關的詩句,收獲很大!
這真是個難忘的中秋節,難忘的中秋聯歡會!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5
中秋之夜,我們家可熱鬧了,在外面工作的舅舅和表姐哥哥們都回來了,爺爺奶奶好高興,我和媽媽在廚房忙活著飯菜,哥哥舅舅們都在外面陪爺爺奶奶聊天,瞧!奶奶笑得多開心啊!可是在這個夜里卻發生了一件特不愉快的事……
吃完飯后,我的姑姑領著我那調皮的小弟弟軍軍來了,小弟弟拉著我的手說:“姐姐,陪我玩”,我說:“等會姐姐寫完作業再陪你玩,好嗎?”
不一會,我寫完了作業,去了一趟廁所,可是出來后一看,小弟弟竟然把我剛剛完成的作業弄上了鋼筆水,我非常生氣,我大聲訓訴了小弟弟,沒想到小弟弟用他手中的鋼筆用力地往我身上一甩,鋼筆水弄了我一身,這可是媽媽剛給我買的新衣服啊!我氣得哭了起來。小弟弟看我哭了,也嚇得大哭。
這時姑姑和媽媽聽見了,來到了我的房間,問我們怎么了?我說小弟弟把我的新衣服弄上了鋼筆水,姑姑生氣的打了小弟弟一巴掌,小弟弟更加大聲的哭了起來,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哼!看你下次還敢不敢弄臟我的衣服。這時媽媽趕快過來抱走了小弟弟,說:“沒關系,快脫下來,媽媽幫你洗一洗,要不然新買來的衣服也應該洗一下,穿起來才衛生。”
因為這件事,我一直都沒理軍軍,軍軍也沒理我,這個晚上,就這么過去了,本來高高興興的晚上竟然搞成這樣,嘆!我嘆了一口氣望向天空……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6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姑姑叔叔,還有小弟弟一起回老家和爺爺奶奶團聚,一路上我逗弟弟玩的很開心。回到家我跟爺爺和姐姐到白石崖村看望舅奶奶,舅奶奶家有一個棗樹園,她給我們摘了很多鮮棗,有青的、有紅的,個個又大又圓,吃起來又脆又甜。下午,我們帶著棗回到爺爺家,姑姑叔叔都爭著搶著吃,姑姑還抱怨我帶的太少,怎么不把袋子裝滿呢。看他們那樣子,我很高興。叔叔又帶我到房頂摘石榴、摘柿子,奶奶還給我們包了餃子,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水果、吃月餅、吃餃子逗小弟弟玩共享天倫之樂。爺爺、奶奶很高興,我們大家都很開心。
多么快樂的一個中秋節啊!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7
今天中午我去了外婆家吃飯。開飯了!哇!好豐盛呀!有素的、有肉的。看,還有一個特色菜,你們猜猜是什么?你們一定猜不到,公布答案:螃蟹!這時我用疑惑的目光看著螃蟹,問道“這東西怎么吃啊?”外公笑著回答:“讓我來幫你吧!”只見外公拿來了鉗子,夾住螃蟹腿兒輕輕一使勁就開了,外公再一擠,鮮嫩的肉出來了,再蘸一蘸醬,然后送到我嘴邊,說道:“給你,吃吧!”我張開口,輕輕一吸,哇!好鮮美的螃蟹肉呀!我和外公都吃撐了,大家都很高興,這真是一頓幸福的團圓飯。
晚上回到家里八點整,中秋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三口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這時,爸爸給我講起了中秋節的來歷: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長生不老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把藥交給嫦娥珍藏。三天后,后羿外出,壞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危機之時她當機立斷,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丈夫,便飛到了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因思念妻子,只好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放上平時她愛吃的蜜桃鮮果,遙祭在月宮中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的消息后,紛紛在月光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爸爸講完了,我終于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原來中秋節還有這么美麗的傳說!
今年中秋我玩的真快樂,我希望把中秋的節日文化發揚光大,讓全世界來感受一下中秋節的樂趣。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8
中秋佳節,也許是帶有中華民族烙印最深的節日。
從秦風漢魄、唐情宋月、文人騷客的美文佳作,到如今的親人團聚、合家歡慶,中秋節,漫步于歷史時空,氤氳千年,帶給人們無窮的夢的想象,美麗而溫馨。我做過無數的夢,夢到房屋小小,可以收藏得住月亮;夢到嫦娥恬靜的面孔,冷清的裙裳;夢見依偎在母親的懷里,親人相聚,共度中秋時光……每逢中秋,我們一家人便到爺爺家共度這美好的節日,今年也不例外,一家人相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各自講述自己在這半年里所遇到的趣事,甚是溫馨。晚飯過后,我和姐姐坐在門前,觀賞那迷人而又浪漫的圓月。“今年中秋的月亮怎么比往年的更亮啊?”我發出感嘆。姐姐笑著說:“可能不是月亮變得更亮,而是祖國變得富強起來,人們的追求越來越高,對親人的思念越來越深。人們就是帶著更高的追求和更深的思念來觀賞這迷人的月的,因此今年的月亮使人看起來格外亮。”聽了姐姐的話以后,我陷入了沉思:親人的分離的確是人生的一大痛苦,可是,月有限晴圓缺,又怎能總是完美無缺?人有悲歡離合,又豈能奔求永久的團圓?“明月幾時有?”蘇軾把酒問天。中秋良宵,史弟分離,杳無音訊,唯有明月孤影相伴,“起舞弄清影”,一夜難成眠。罷了!無法相見又何妨?“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共在圓月之下,即使相隔千里,也算是一種相聚吧!一載載明月,記錄下歡聲笑語,記錄下離愁別緒,而無論古月今月,人總會變,月總是月,一切都在中秋圓月中展現完美。
中秋思月,讓我們像月一樣迷蒙冷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秋思月,讓我們像月一樣晶瑩坦蕩,去留無意,成敗不驚;中秋思月,讓我們像月一樣,喜迎陰晴圓缺,笑對悲歡離合!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9
俗話說八月十五吃月餅,賞月。十四的月亮十五圓。那天我與家人做在月下邊吃月餅邊賞月。那月餅帶著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還伴有香甜的味道。天上一絲云彩都沒有,靜靜的。只留一片墨藍色的天空。這我回想起小時候曾在北方生活過。那時有無數顆星星映在天上。那星星好像一個個金黃的梨掛在哪好似樹藤的天上。反正在印象當中月亮要比這里大,星星也一樣。而且是黃里透白的。
啊!我看見那月亮的下半部分有一些陰影。莫非那就是嫦娥的寒宮,我想象著嫦娥抱著玉兔坐在窗下看著天空。她的嘴里還嚼著月餅。那月餅的皮是像冰一樣的精致,那餡是像沙一樣軟。今年嫦娥也學會節省了,她也沒做新衣服。她身上穿著那件白色的裙子配上長長的粉紅色的披肩,好似回到幾百年前的樣子。別有風韻。玉兔戴著一個卡通型的眼鏡,顯得好斯文。寒宮里燈火通明不過用的都是蠟燭或是LED燈。門衛和傭人安排了很多。里里外外非常安全。生活不再是錦衣玉食,而是簡單樸素。嫦娥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那人生的俊美好似蘭陵王。他陪伴著嫦娥度過了中秋節。玉兔也不再是千年小妖了,它變成人形后有不少人追它。為此寒宮里變得特別熱鬧。
等我回過神來的時候月餅已經被家里人吃光了。咳,只能吃水果了。月亮依然又大又圓又皎潔。有時也被從旁邊所漂浮過來的薄云遮住,像位姑娘用紗布遮住臉一樣。
總之這個中秋節我過得很快樂。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10
中秋節從08年起,與清明節、端午節一樣,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講到中秋節,自然想到的是賞月、吃餅、觀潮了。那么,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哪些傳說、哪些習俗、又有哪些著名詩詞呢?那就讓我們話說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后來,貴族和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時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遷徙時期,在遭受戰爭離別之苦的人民,以月餅相贈,晚上賞月,取團圓之義。至明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歷書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吃著又圓又甜的月餅,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關于中秋的美麗傳說是很多的。
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對美女的敬慕,人皆有之。每逢中秋,人們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
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烙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終于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后來,每逢中秋節,以吃月餅來紀念這次勝利。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吳剛折桂是關于中秋節來歷的又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李白詩詞的妙處,在于將吳剛從罪人身份變成為窮苦人做好事的好人。
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這又是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關中秋節詩詞選是很多的,因為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現將蘇東坡《水調歌頭》和辛棄疾《太常引》兩首詞抄錄如下:
蘇東坡《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11
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家人歡聚的日子,一起吃月餅、一起賞月,其樂融融!!
今年的中秋節輪到我“主持”了,我非常高興!晚上奶奶早早的做完了飯,我們圍坐在圓桌旁!!爺爺笑得眼晴瞇成了一條縫,小侄女一邊看著爺爺一邊咧著嘴,吐字不清的說:“我們這叫四世同堂。”我們大家聽完這句話就哈哈大笑。我一邊笑一邊說:“小惠啊,你說的真好!真棒!”這是老弟說:“我們別老坐著,來一個游戲吧!”我一邊拍手一邊說:“好,我來說游戲規則吧!聽好了!因為今天是中秋節,所以我們就來說中秋節各地的習俗吧!”這一說不要緊,可樂壞了姐姐,老姐胸有成竹的說:“這可難不到我,我可是學歷史的!嘿嘿!我先來!”我立馬說:“那可不行,得抽簽!結果我第一、姐第二、弟老三、爺爺是評委、奶奶是計時的”
月亮出來了,比賽也一同開始了。
我先說,‘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姐再說,‘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弟弟想了想再說,‘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我們一直說了下去,在爺爺一聲令下,第一輪比賽結束了。我們打了個平手。
第二輪開始了,這次是背寫月亮的詩,看誰背的多。我還是第一個說,我說了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姐說:“這個他不擅長,所以認輸!!”弟弟說了一個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接下來我們又背了好多,但是有一個我背錯了,所以我是第二名。
月亮漸漸消失了,我們也漸漸沒了興致,就各自回家了。
寫中秋節的小作文篇12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家人們包括我的小伙伴們都在我家一起吃月餅,大家一邊吃一邊夸月亮的好處,看著大家都津津樂道,心里都一直沾沾自喜。也不知怎么的這種感覺怪怪的無法控制。
哇!今天的月色真好啊!15的月亮真美啊!如果能看到嫦娥姐姐在月亮上邊吃月餅,邊唱歌,跳著舞,那是多么美妙而奇幻的事情。
我還是不知道當然嫦娥姐姐為什么要偷吃仙丹妙藥呢?中秋這天有多少美好都發生在我身上,今天真是幸運那?
中秋這天的美景是美不勝收的,因為我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對月亮的熱愛之情。
假如,能有這么一天,能飛上月球,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我愿意牽你的手,到月亮上散步,共同分享食物,特別是中秋節的月餅,細嚼慢咽的說著每一句愛你的諾言,我愿意與你共進晚餐。
親愛的你在哪里,我有一種感覺,冥冥之中呼喚我說“親愛的你就是我的白馬王子,而我就是你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在一起以后,千秋萬世也不得分開。”這個其實是一個夢,她是我夢中情人。此時月亮已經把我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因為現在的月亮已不再是月亮了,她就像一顆心。是一個單純的、善良、純潔的心,此時此刻我的心早已飛到月球上去啦,中秋節這天則是美好的一天。
也許會遺忘,也許這一天永遠也難以忘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