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
好的作文應該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情感反應,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和情感。好的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供大家參考。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1
前幾天我們迎來的中秋節真是讓人回味啊!那天一大早,我記得媽媽出去取來了月餅,還是我最喜歡的蛋黃月餅呢!媽媽提進來的還有中秋節該吃的石榴、橘子、柚子等等!
我真想拿起個橘子嘗一下,但媽媽說不行,因為她覺得這些邊賞月邊吃才好,唯獨月餅,媽媽同意我吃,但月餅吃多了可不好,我算了一算,那天早晨我吃了三個蛋黃的月餅,一個肉松的!(嗚嗚~~~~(>_<)~~~~里面的肉松竟然被百果餡裹著,呸呸真難吃!白果是我最討厭的`的一種餡了!)但你知道為什么吃這么多月餅不好嗎!因為我早上就吃了四個,就上了五次廁所,難受極了······媽媽見我這樣,連忙遞過來一個橘子,我迫不及待地剝開橘子,對著這多滋多味的橘子咬了下去,嗯,酸酸甜甜,真是好吃極了!
總覺得那天的時間過得真慢啊,好不容易才熬到晚上,等到月亮出來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的切開石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嗯。味道真不錯,我覺得一顆顆吃太費時間了,我一大把一大把地往嘴里塞,嗯嗯,真是美味多汁啊,這些石榴里面的汁水同時在我嘴里爆開,甜甜的味道爬滿了我的舌頭······
就這樣,一邊吃著甜甜的石榴,一邊接著媽媽遞過來的柚子,真好啊······那天的感覺只有樂!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2
周五,陶俁翎的外公吳教授又來到我們行知小學,教給我們中秋節的知識。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在這一天會祭祀月亮、吃月餅、喝桂花酒等等。水調歌頭里說:明月幾時有?我想,也就中秋節有吧。
中秋的月亮,像鏡子,像玉盤,象征著家家團圓,人人團圓。
中秋節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現在的科技這么發達,我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登上月球,看看上面有沒有嫦娥,吳剛,玉兔,有沒有廣寒宮,桂花樹,桂花酒。
這一堂課,讓我有長了許多關于中秋的知識。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3
中秋節那天晚上,表哥、表弟都來我家做客了。媽媽很早就下廚了,做了一桌子美味:可樂雞翅、丸子湯、骨肉相連……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開飯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好吃的夾到碗里,準備慢慢享用。這時表哥發話了:“咱們玩個游戲吧!每人輪流說個關于月亮的成語、詩……什么都行,如果想不起來,大人罰酒,小孩罰喝果汁!”“好啊!玩游戲了!”我興奮地大喊。
游戲開始了,第一個說的是表弟:“月餅!”說完,狠狠地咬了一口手上的月餅。接著是表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雖然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帶著月這個字應該是有關月亮的吧!輪到我說了,我高聲背誦了一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媽媽說:“好!我說‘嫦娥奔月’!”爸爸說:“沒新意,看我的‘披星戴月’。”
之后,什么吳剛砍樹、玉兔搗藥、花好月圓……
最后媽媽沒詞了說:“嫦娥2號。”我問:“嫦娥2號跟月亮什么關系?”媽媽說:“嫦娥2號可是登上過月球!”“噢,差點忘了。”此時我和表弟早就詞窮退出游戲了。肚子里全是果汁,再玩下去肚子肯定撐破!只剩下三個大人對戰了。
輪到爸爸了,爸爸站起來清了清嗓子,高聲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媽媽和表哥再也想不起來了,這場游戲就在爸爸的歌聲和我們的笑聲中結束了。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4
六歲那年我們全家回外婆家過中秋節的情景,至今令我難忘。
我們乘坐火車回家。一路上我興奮不已,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到了車站,外公外婆早早地在車站等候了,我連蹦帶跳地撲進了外婆的懷抱,外婆對我問寒問暖。回到家,飯菜已經準備好了,有玉米涼粉、豆腐、豆花、扣肉……這都是家鄉的特色菜。豆腐、涼粉還全是石磨磨的,自己制作的呢!我迫不及待地吃起來,比買的更香更好吃。
第二天是中秋節,我早早地起了床,大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一口大鐵鍋里煮著米和水,外婆用鐵鏟不停地鏟著,媽媽把火燒得旺旺的,一會兒水開了,再把水和米過濾開,把米倒進木甑里蒸。外面更加熱鬧,兩個叔叔圍著石窩轉,一人手上拿著一根木棒,一上一下地不停地打著石窩里面的米團。打一會兒兩人又配和用木棍把米團挑起翻個面,又繼續打,嘴里還有節奏地喊著:“嗨著!嗨著!”這真是一項體力活。一群小孩在一旁興高采烈,眼睛直直地盯著石窩,不一會兒,大米已經變成很粘的糍團,兩個叔叔從石窩里提起一個“大團子”放到老奶奶的盆里。“好了!可以吃了!”我聞到了濃濃的香味,媽媽和外婆抬出一個熱氣騰騰的木甑,揭開蓋子,把里面的東西一起倒進了石窩里,看見我那不解的樣子,外婆說:“這叫打糍粑,是用糯米做的,每年中秋節我們都要吃糯米粑,是這里的傳統。每一年的這一天從早上五點都要打到中午,因為有很多戶人。”那兩個“大力士”重復著剛才的動作,跟外婆有說有笑,不一會兒就把我們家的打好了。外婆給那兩人一人捏了兩個大團作為感謝。
回到家里,外婆很麻利地給每個碗里捏了三個糍團,澆上外婆親手做的紅糖、花生、黑芝麻,一大家人津津有味地吃著,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我更是狼吞虎咽,在城里吃的月餅簡直沒法跟這糍團比,這是我吃過的最香最美味的佳肴,也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中秋節!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5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給我查了一些關于中秋節的資料,我看到資料上說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于"中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中秋節又叫"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媽媽又給我講了月餅的來歷,傳說董永的妻子是天上的仙女,仙女又給董永生了個大胖兒子。有一天,兒子長大了,兒子就想,為什么別人的孩子都有媽媽,自己卻沒有媽媽呢?他越想越傷心,天上的吳剛一見,心就軟了,就打扮成一個農民的樣子走到孩子面前,說:"可憐的孩子,我送你一雙登云鞋,等到月亮升起的時候,你就穿上登云鞋,跳到天上去,你就可以見到你媽媽了。"說完,那個農民就"嗖"地一聲不見了。可憐的孩子聽了吳剛的話,傻傻的一直等啊等,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就穿上了登云鞋,終于等到明月升起的那一天了,一蹦就跳上了月宮,仙女們看見可憐的兒子來了,就把嫦娥姐姐送的蜜糖做成仙餅,給兒子吃。玉帝知道后,龍須大怒,就說吳剛多管閑事,就罰吳剛去砍樹,玉帝還派人叫那孩子的登云鞋拿回,打發麒麟,把那可憐的孩子打下了凡間。
不久,那個孩子做了大官,就想起了媽媽給他做的仙餅,就叫人們把這餅做成圓的。后來后人就把這餅稱為月餅。
原來月餅有這么多故事啊!這個中秋節我學到了許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這真是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啊!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6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人們的期盼下姍姍來遲,這個中秋節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
每年的這一天晚上我都會去看月亮,但是今年月亮并沒有出來和見面,而是羞澀的躲到云層里不肯出來,我向月亮吐露著我的心聲:月亮姐姐你怎么還不出來啊!難道你想眼睜睜的看著我們在窗臺邊等你嗎?如果你在睡覺的話,希望你打起精神,露出你最迷人的一面和我們見面。
如果你是因為沒有伙伴而不出來的話,希望你能和我們人類一起度過美好的中秋節。哦,不要忘了把你的親戚——星星帶來,這樣我們不但可以玩捉迷藏,吃月餅水果,沒準還可以拍一張集體照呢!可月亮好像沒聽見我的心聲,還是不肯出來,失望的我只好從網上找了幾張月亮的圖片,閉上眼睛進入聯想……
在黑漆漆的夜空中,一輪圓盤似的月亮掛在天上,把清輝灑向大地,這時有一片薄薄的云遮住了月亮表面,仿佛給月亮批上了一層銀白色的輕紗,可月光還是透過這層輕紗灑落了整個小區的每一個角落,小區就像下過一場金雨一樣,一下子變得亮堂堂起來了。
我抬頭看了看天空,啊!月亮身旁又多了幾顆小星星,這些淘氣的小精靈們正在和月亮姐姐玩捉迷藏呢!而且還時不時的沖我眨巴一下眼睛,真是有趣極了。
光有月亮和星星還不行,你瞧,有兩三片瘦小的薄薄的烏云也來了,它們就像是一位位仙女,穿著灰白色的紗裙,乘著風緩緩的來到了月亮的身邊,圍著月亮跳起了舞蹈,一切顯得那么美麗優雅。
黑洞洞的夜像一幅被黑色蠟筆涂過的畫,而美麗的月亮和可愛的星星還有烏云就像點綴物,把這幅丑陋無比的畫裝飾的格外醒目迷人,夜空既是一位畫家,也是一名魔法師,說它是畫家是因為它畫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畫,說它是魔法師是因為它讓最美好的景象停在了這一刻。
“王蕭曼!洗澡睡覺了。”媽媽的喊聲一下子把我從幻想中拉回來了。我微笑著答應了一聲,覺得這次賞月很特別,即使我沒有看到真正的月亮,但是我卻用內心看到了世界上最美麗最皎潔的月亮。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7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團圓的節日,而在我們中國,每到農歷八月十五,就是親人團聚、全家團圓的好日子——中秋節。
中秋節的時候要吃:石榴、板栗、煮毛豆……其中最不能少的就是月餅,我知道月餅是圓的表示著“大家一起團聚“的意思。我吃過:火腿月餅、水果月餅、蛋黃月餅、豆沙月餅、五仁月餅……我最愛吃的是蛋黃月餅,它不像水果月餅那么甜,也不像火腿月餅那么膩,它有點咸,又香又軟。我聽媽媽講過一個故事,在媽媽小的時候,她和姨媽把外婆為中秋節準備的月餅翻了出來,結果老媽饞不住,把月餅偷吃了一點,過節的時候外婆發現月餅被偷吃了一些,問是誰偷吃的`,可一個也不承認,結果害的姨媽也被外婆收拾了一頓。我們現在倒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也請大家過節別吃太多的月餅,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中秋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賞月,可是玉溪那天天陰,沒有看到月亮,真是遺憾哪!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8
同時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月亮中有廣寒宮、嫦娥、玉兔和吳剛,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伽利略的望遠鏡,“阿波羅”登月計劃將詩人和作家的美好想象打破了,美麗的明月是一片空寂,連一樣生物都不存在。但我卻希望月球上的廣寒宮、嫦娥、玉兔和吳剛都存在。美麗的月亮上一片生機,桂花樹郁郁蔥蔥;粉裝玉砌的廣寒宮中,嫦娥正在奏樂;玉兔拿著搗藥杵為她伴奏;外面的吳剛,時而擺動闊斧,砍向桂樹,讓天空落下一陣桂花雨,時而提著酒壺,暢飲桂花酒……這境界是多么美好!
而眼前所看到的夜空也同樣美麗。空中布滿了繁星,一連串的閃爍、眨眼。眼望星星渺小,可它的真實表面是如此龐大。在這浩瀚、一望無際的天空中有無數顆在閃閃爍爍的繁星,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明月時而亮,時而暗,月色朦朧,在它表面上已蒙上了一層飄動著的云霧。月亮不是圓月,它現在呈了彎腰皎潔的月亮。雖然黑夜,云霧散開后,世界變的如同白晝,萬物都能清晰看見。沉迷的明月身旁飄蕩的是云霧,就像是它的白衣裳。衣裳是輕薄透明的,月亮是潔白的。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夜色越來越濃,陣陣秋風送來了點點寒意,皎潔的月光中彌漫著節日的氣氛。
中秋節活動進行中作文篇9
漆黑的天幕上嵌著一輪明月,散出一圈圈清冽的銀色光輝。一抹云擋住了月亮的些許光,卻也被映成了青色。掛著“水木清華”牌匾的紅色建筑屋頂插入天空,也被染上了一層銀色的神秘。我和同學們一起,在水木清華度過了一個中秋節。
石頭砌成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纏繞著小湖,就像兩個形影不離的朋友。湖邊的柳樹宛若一位位歡欣的姑娘。四處都是黑漆漆的。只有掛著“水木清華”牌匾的建筑周圍是明亮的。幾個農民工模樣的人坐在石頭臺階上交談著,不時發出嘶啞的笑聲。潔白的石頭雕刻成的小橋架在路上,青色的地磚繪著淡雅的紋路。“玩兒什么呢?”有人問。“捉迷藏!”“就玩兒捉迷藏吧,我抓。”一位同學自告奮勇。“好!”大家于是都去暗處躲藏了。我沿著石頭路跑著:藏哪兒呢?別被抓的發現啊。就一個人抓,應該不會發現我。到底藏哪兒呢?跑到自清亭,這座只有石凳,沒有圍欄的小亭子旁。我放慢了腳步。“就藏這吧。”我一回頭,看見了滿臉壞笑的柴瑞櫻。“行啊。”于是我們翻到亭子后面藏了起來。月亮漸漸變成了金色,仿佛一伸手就能碰到她,她似乎在睜大眼睛緊盯著我們,看看我們究竟在做些什么。我望著月亮,笑了:即使月亮再亮、再圓,抓的也未必能找到我們,嘿嘿!通向自清亭的小道上傳來了淅淅簌簌的腳步聲。莫非是抓的?我們屏住呼吸。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抓的藏的?”我壓低聲音,扒住石凳,時刻準備翻過去。“藏的!”對方同樣低聲說。“咻。都是藏的。誰啊?”“我!”高源從灌木叢旁冒出了腦袋。“還有我!”朱珠也鉆了出來。黑暗中只看得見她們彎彎的笑眼和白白的大牙。“恭喜啊。一起在這縮著了。”“同喜同喜!嘻嘻……”高源說話有些口音,聽起來就像在說日本話”吆息吆息”。“游戲結束了!”有人在喊。“游戲都結束了,走吧!”“贏嘍!”我們開始歡呼。那幾個農民工模樣的人出神地望著我們,眼神中分明含著失落。和我們的目光相遇了,他們尷尬地笑笑,嘶啞的笑聲便又響起了……
月亮在云層中隱去了,只剩一抹淡淡的光暈。我們仍在快樂地游戲,那幾個農民工的團圓佳節卻像月亮一樣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