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中秋節計劃作文
選擇合適的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要選擇與主題相關、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素材,并對其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安排。寫中秋節計劃作文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寫中秋節計劃作文,供大家參考。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1
中秋節的夜晚,我徘徊在月下,凝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竟悄悄地打開了嚴閉的心幕。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情不自禁地吟起這首詩來。所謂故鄉,我現在腳底踏著的這片土地,不就是我的故鄉么?可是身在故鄉,心中卻沒了兒時的那種美妙的感覺。
那年花開月正圓,我們一家七口人一起坐在門前的櫸樹下,吃著甜甜的月餅,賞著圓圓的月亮。
那時,我只有七歲,頗愛吃外公種的蘆粟。待我提出要求后,外公與父親立刻帶著彎彎的鐮刀出發,去河邊砍蘆粟,我則悄悄地跟在他們后面。當看到他們拖著一根根粗壯的蘆粟從河邊往家里走時,我就趕緊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去,嘴里還大喊著:“蘆粟來啦!蘆粟來啦!”
回想著這些往事,一股股暖意在我心中涌起。故鄉的蘆粟、故鄉的河、故鄉的明月掛樹梢……所謂故鄉,這里我曾經熟識的一切,不就是我的故鄉嗎?可是不知為什么,心中總覺得自己與這一切已經有些疏遠了。
心幕緩緩地拉開著,忽然聽見外婆的呼喊聲,恍過神來,原來是要吃月餅了。只見一大家子都走了出來,已經不再是當年的七口人,而是九口人了,因為多了我的表妹與表弟。
表妹抱著毛絨兔兒在樹下奔跑,表弟則追逐著他的姐姐,小小的手里還拿著一塊大大的月餅。外婆捧出兩盒月餅,媽媽端出茶杯,舅舅和舅媽忙著搬竹椅到場地上……看著這么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我不由自主地會心一笑。
如此一個中秋之夜,怎能少了我最愛的蘆粟?只見外公與父親早已拿好了鐮刀,我也趕緊跟了上去。這次與往年不同的是,我也幫上忙了。天空涂上了墨色,我幫著外公照著手電筒,外公砍下一根根蘆粟,交給了父親。等外公砍完足夠的蘆粟,我們仨拖著長長的蘆粟,蘆粟葉在田埂上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像一首動聽的中秋夜曲。就這樣,我們一起拖著蘆粟回家,走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滿載“故鄉”而歸。
月兒終于露出了倩影,家人們的笑聲住滿了小院。我嚼著甜甜的蘆粟,望向那輪圓圓的明月,心中感嘆道:“所謂故鄉,我現在所擁有的、所沉浸的,不就是我的故鄉嗎?”終于,我找回了屬于我心中的那個故鄉。
月兒的周圍微微泛起光暈,今年的中秋節令我分外著迷……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2
八月十五,一個團圓的日子。在這個本該和家人坐在圓桌前一起吃月餅的節日,卻有許許多多的人愿望不能實現。那些乘著火車離家而去的的大學生們,將在陌生的學校度過一個不能“圓”的中秋節。第一次遠離家鄉,老師為了給他們一個溫暖的中秋節,放棄了和家人團圓的機會,在中秋播撒濃濃的師情。
這天的中午十分明麗,我和媽媽趕去姥姥家吃團圓飯。走在路上,我嘆了口氣問媽媽:“爸爸為什么不能和我們在一起吃午飯呢?”媽媽臉上掛著淺淺的笑,說:“你爸要去和學校的新生們會餐。”我撇了撇嘴,“新生會餐能有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重要嗎?”媽媽笑著搖搖頭,講大道理一樣的跟我說:“那些新生第一次離家,過中秋節了,老師就是他們在那里的父母。”聽罷,我覺得自己的確有點自私。爸爸從家離開,給我們帶來了一絲遺憾,我卻不懂,他給遠在他鄉的學生們帶去了怎樣復雜的感情。也許,爸爸作為一名老師,學生就是他的孩子,過中秋節,父母難道不就應和孩子在一起嗎?
我和媽媽來到姥姥家,圍坐在圓桌前,我再次想起了爸爸,他就應也想到我了吧!不在特殊崗位工作,也不遠離家鄉,而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和不是自己家人的人們會餐。哦,為什么?只因為老師。老師,放棄了中秋和家人團圓的機會,送給第一次離家的“孩子”們一個溫暖的中秋佳節。我想,我可能永遠也無法了解老師對學生們的愛吧!
八月十五,一個團圓的日子。在這個本該和家人坐在圓桌前一起吃月餅的節日,卻有許許多多的人愿望不能實現。那些乘著火車離家而去的的大學生們,將在陌生的學校度過一個不能“圓”的中秋節。第一次遠離家鄉,老師為了給他們一個溫暖的中秋節,放棄了和家人團圓的機會,在中秋播撒濃濃的師情……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3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一天媽媽對我說:“今天,我們來做冰皮月餅吧。”“我們沒有材料,怎么做啊?”我問道。媽媽笑了笑,神奇地變出了一箱材料,我高興極了,躍躍欲試。
首先,先往盆子里倒了200克的開水,再倒入一包冰皮的粉,攪拌一下,直到它們融為一體。這時飄來一陣米糕的香味,我問媽媽:“這不是米糕嗎?有什么用啊?”媽媽答道:“這就是冰皮。等會要放冰箱一會就是冰皮了。”接著,媽媽把做好的”米糕”揉成了長條形,就像一個長面包一樣,媽媽又把長面包切成每40克一小塊,把它們揉圓,又把袋子里餡倒出來,也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揉圓。
接下來,我們就要正式開始做月餅了。先把一塊“米糕”壓扁,再拿一塊餡像包包子一樣把餡包進去。最后,把包好的“月餅”放在模具里,一只手輕輕地按壓,一只手慢慢地把模具提上來,這樣,一個月餅就做好了。
我和媽媽按照這個方法,又做了好幾個月餅,還做了抹茶口味的呢!雖然我們做的月餅不像別人做的這么好看,不過,在月光下吃著自己做的月餅,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自已做的月餅可真好吃,我下次還要做月餅!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4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于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于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云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5
農歷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柔和的月光灑滿大街小巷。
我們一家站在甌江邊,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月亮高高地懸掛在天上。云環繞著月亮,顯得是那樣的神秘,星星閃閃爍爍,形成了一個王座,似乎等待月亮這位女王坐上去。突然間,月亮不見了,星星也不見了,天空像一塊黑色的布,遮住了一切。我急切地盼著月亮女王快點出來,過了好久,從黑布里冒出一點兒月光,月光逐漸變得明亮了,月亮像一個急于沖破黑暗的小牛,用力地沖撞著,每次要成功時,都被一個無形的力量往后推,這時的月亮早已沒了力氣,只露出半邊身子坐在了一旁。我情不自禁的為月亮女王加油打氣!陣陣涼爽的風送給了月亮無窮的力量,皎潔的月亮終于鉆了出來,我似乎覺得它比之前更圓更亮了。
看著月亮,我想起了那個古老的傳說《嫦娥奔月》,想著想著,我似乎來到了故事里,來到了月亮上。風輕輕吹過,身后的桂花樹發出陣陣清香,桂花樹粗大而挺拔的枝干上開滿了淡黃的桂花,樹下毛色雪白的兔子不停地搗著藥。球樣的汽車一開動就向前滾,坐在里邊的兔子一點也不暈。
耳邊傳來爸爸媽媽的叫聲,該回家了。再見,甌江的潮水!再見,美麗的夜景!踩著影子,我和爸爸媽媽“走月亮”。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6
國慶節在大家的期盼中終于來了,我和家人歡天喜地的玩了幾天后,又迎來了在國慶長假中另一個節日——中秋佳節。真可謂雙喜臨門啊!但因為作業和學習的關系,回不了老家團圓而苦悶了一會兒,但后來因為一條好消息而開朗起來。原來大姑、小姑將帶著表妹、表哥、表弟、表姐來我家作客了,要和我們共度中秋佳節呢!
苦苦等待中,我迎來了客人。又在苦苦等待中,我們迎來了夜晚,迎來了中秋佳節。
晚上11點,我們來到了屋頂,帶著一張大桌子,一些小椅子,還帶著祭月賞月的食品,品種真多,有月餅,有田螺,有水柿、桔子、柚子、香梨。打擊興致勃勃,準備大吃一頓。
此時,一輪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皎潔的月光灑下來,大地萬物都披上了銀紗,朦朦朧朧。每個人都像天使一般,真是“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深愛音樂的表姐哼起了月光曲,那聲音是多么動聽,像溪流一樣留進人的心田,使人感到舒服,你看,有些人受表姐音樂的“傳染”,也跟著哼起來,單人表演已轉變成一個群眾大合唱呢!有些人沒跟著哼起來,而是閉上眼睛,一邊有節奏地拍手,一邊搖頭晃腦地傾聽著,他們陶醉在音樂之中。
表姐一曲后,表哥站起來了,為大家朗誦了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懷》:“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朗誦完之后,引來了大家的掌聲,之后,大家都亮出了自己的絕活。
表演完之后,大人在聊天,我們小孩子玩起了游戲,突然我發現小表弟不見了,于是我們回去找他,他竟然在小姑懷里睡著了,怎么叫他也不醒,也許早已夢見周公了吧!于是我們自己又玩起來了,我們玩了許多游戲:有捉人,有三個字,還有地球爆炸等等。夜深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回去睡覺了。
難忘的中秋之夜啊!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7
描寫中秋節的優秀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中秋節的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的月兒,又圓又亮,仿佛是一個毫無瑕疵的夜明珠。它的光芒雖不如太陽光那么直白,那么強勁,然而她卻婉約的`讓人心醉,仿佛有月光的萬物都通了靈性。中秋之夜大伙圍在一起,一起欣賞那一輪明月,訴說著那流傳千古的美好佳話!
中秋賞月,吃月餅自古以來就有了,大家伙通過觀賞中秋美月,一起傾聽那嫦娥奔月的動人傳說,好是熱鬧。昨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我懷著滿心的激動,從早盼到晚,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到了天黑,早已按捺不住的我,瞧見夜幕已經拉下來,便迫不及待的抓一塊月餅,掂起一把小板凳沖到樓頂。月亮可真圓啊!那么的明亮,又那么的朦朧,仿佛是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托起下巴,抬頭凝望月亮,使自己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之中,渴望那清明的月光能洗去我那一身污穢。
低頭看著地面,月光如霜一般,不由得想起大詩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千古佳句。望著那滿地霜,便觸景生情,也不由得“佳節倍思親”,想起我遠方的姥姥。但我卻只能在此祝愿他們的美好生活,正如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那么的情真意切,肺腑之言!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話真不錯。今天是八月十六,那月亮也更顯得嬌小玲瓏,亮白如玉,那樣圓,那樣亮,給人以無限遐想,仿佛也同樣能夠看到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小時候對月亮的憧憬,那么的奇思幻想,隨著時代發展,童年的憧憬也逐漸泯滅在大眾人的心中,嫦娥奔月的美好佳話也被淡忘!
我呼吁大家請留有一份童真,一份向往,一份傳統,去發揚光大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讓他走向世界!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8
今天是中秋節,月光灑在草叢里給小草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微風吹來,小草們輕輕地彎下腰,好像在謝謝月亮。草叢在水洼的倒影,恰似一幅魔幻世界的圖畫,黑幽幽、靜幽幽。
我抬頭看著月亮,月亮非常圓,非常亮,金黃金黃的。連旁邊的.云也微微變黃了。
溫柔的月亮猶如一塊透明的白紗,籠罩著大地。你看那靜靜的水,在月光下一閃一閃,就像無數的小星星灑在水面上。月亮一個小小的水晶球,沉在水里,離我們很遠似的。等我在抬頭看月亮時,月亮又變成了銀色的了,像一個白玉盤。
我看著看著,就想:月亮是怎樣形成的?是不是又一段時間隕石非常熱,都在宇宙中互相碰撞,在一起熔煉,慢慢變大,形成了月亮?在又一次“星際大戰”撞在了月亮上,形成了月亮上的“洞”?
我想著想著,云慢慢地遮住了月亮,月亮一點一點地不見了,它在和我捉迷藏嗎?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9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于到了,爺爺奶奶也從老家趕來了,一家人好不容易才團聚,我別提有多高興了。總算熬到了天黑,我們來到院子里,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中秋的月亮像一個玉盤高高地掛在空中,特別亮,亮得兩旁的星星都害羞得躲了起來,偶爾有幾顆偷偷地跑出來,好奇地看著歡慶節日的人們。
奶奶拿來了一盞孔明燈讓我拿著,然后把里面的蠟燭點燃了,火焰越燒越旺,孔明燈的肚子也越來越鼓。我提著孔明燈,手感到很燙,我怕被燙到了,手一松,孔明燈像一個醉漢一樣搖搖晃晃地向鄰居家飛去,眼看就要撞到了,嚇得我趕緊閉上了眼睛。還好有驚無險,那孔明燈輕輕地、緩緩地向上升,終于飛過了房頂,飛上了天空。它帶著我們的祝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變成了一顆閃爍的小星星……
我一直仰著頭看著孔明燈,脖子都酸了,直到再也看不見了,才依依不舍地把視線收了回來。媽媽給大家每人分了一個月餅,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一邊享受美味的月餅,一邊談天說地。歡樂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甜甜的月餅吃到嘴里,心里也變得甜甜的。
一家人歡聚在一起的感覺真好,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今年的中秋節。
寫中秋節計劃作文篇10
一年隨著一年,期待已久的中秋、國慶又來到了。在廣州的親戚也相相來應,可怕的堵車抵擋不住他們回家的熱情,只是為了一家人能夠開開心心的聚在一起賞月……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于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人,一天他無意中得到了一種人吃了以后能飛上天的藥。他將這藥交給他的妻子嫦娥保管,一天后羿出去了,留下妻子一個人在家,他的哥哥來到嫦娥跟前逼她交出藥來,可嫦娥不肯,無奈之下一口氣吞下藥,只覺得自己輕飄飄的雙腳離開了地面,從窗戶飛出去了,就這樣一直飄到了月亮上面。后羿非常想念自己的妻子,每年的八月十五他都會做嫦娥愛吃的月餅,放在桌子上用心等待著嫦娥。就這樣年復一年八月十五這個特殊的日子被流傳下來了,雖說只是一個傳說,但同時也說明咱們的中秋節已經流傳很久了。
每當我坐在與家人一起共賞晚餐時,我會感覺自己是多么的幸福,相比起在外面流浪的人啊,他們只能還在艱辛的工作,此時我便會想起一首詩“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邊是形容他們的詞吧。
中秋節是快樂的,說快樂是因為,可以享受可口的月餅,可以和家人們相同賞月。中秋讓我更懂得親情的珍貴,讓我嘗到了在一起的甜美及溫暖。深刻地了解明明知道在身邊卻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發現它的重要的道理。
在這即將要入東的十月里,這一絲感情也讓我在秋天里感到受來自親情的熱情,帶走了秋天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