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
寫好開頭和結尾是作文成功的關鍵,開頭需要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結尾則需要總結全文。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1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曾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p>
今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吃著姥姥送給我們的粽子,心里愜意極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據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民,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卻遭到壞人的陷害,去除官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他鄉。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是,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他的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江。
屈原死后,楚國的百姓非常難過,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等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2005年端午祭被韓國公布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對我國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所以從2008年開始我國也開始把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讓大家過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也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就有端午節吃粽子、菜餃、糖糕、麻葉和雞蛋的習俗,還有大人會做香囊和五色彩線給孩子佩戴在身上,說是辟邪;家家戶戶的門上也會插一些艾草。
怎么樣,我的家鄉就是這樣,你們的家鄉呢?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2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名稱不同,但各地方人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插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于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的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喝,祈求一年平安。
插艾葉于門是因為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于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是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于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等放在家里備用,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舒適。
食粽是因為這一天是五月初五,據說這是為了懷念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寫了很多愛國詩,可是屈原的愛國之心沒被國王接納,于是跳河自盡,所以吃粽子時,人們總愛給孩子們講屈原的故事。
賽龍舟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后組織龍舟。人們用了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3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了解了這一秘密,我馬上學著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還聽說,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里以死來抗爭。
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后,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4
嘿,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的傳統節日。
中午,我們全家都吃粽子大餐,爺爺忽然地問我:“平平,你知道外衣是綠色的,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床是什么東西嗎?”“嗯,這可要好好地思考呀?!蔽矣盅b出一休樣子,用手在腦袋邊轉圈圈,“啊,當然是我們最愛吃最美味的粽子啦?!倍矣址磫柶馉敔攣恚骸盃敔敚@個節日有什么特殊的來歷嗎?”爺爺摸了摸我頭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那為什么過端午節時要吃粽子,喝黃酒,劃龍船呢?”我窮追不舍地問道?!扒谴呵飼r期楚懷王的大臣?!卑职衷谝慌詾槲抑v了起,肯定是怕爺爺累著“他倡導舉授能,富國強兵,抵抗秦國,但沒有被懷王采納,反而遭誣蔑革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時,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后來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舍棄自己的國家,于當年的五月初五寫下《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身死?!薄皞髡f屈原死后,百姓們悲痛欲絕,紛紛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卑职謩傂豢跉?,媽媽又接著說起來?!叭藗儎澠瘕堉?,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扔進江里,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藥暈蛟龍水獸,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用粽葉包飯,外纏彩絲,之后,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龍黃酒的曲俗了?!?/p>
啊,在今年的端午節中,我不僅吃到了粽子,還學到了知識。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5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賽龍舟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于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粽內咸餡有咸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等更有廣東堿水粽、竹葉粽等。
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內。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是絲布做成,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玲瓏奪目。佩戴香囊,是一種民俗,同時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6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贊美。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
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于自家包的,對于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后,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里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倍宋缇七€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古到今有許多關于端午節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節,我家門上都會掛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媽媽買的,門口就飄著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這是為什么,就去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要掛菖蒲和艾草呢?”媽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有許多的傳說,其中就有說這一天是個惡日,有各種蚊蟲妖邪出現。艾草是用來除蟲的,它的香味能驅趕蚊蟲,菖蒲是用來避邪的,意寓著健康平安。而且干的艾草葉用來給你們洗澡可以保護皮膚哦?!甭犃怂慕榻B,我才知道原來它們都是好東西呀。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家的菜會特別豐富,媽媽總會按照外婆家的風俗,給我找與“黃”字有關的菜:紅燒黃魚,涼拌黃瓜,蒸咸蛋黃。。。。。。。而爸爸也會親自下廚燒一盤大肉,里面有整個雞蛋和大蒜。不管我們愛不愛吃,爸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樣都吃一點。要是在老家過節,奶奶還會給我們的脖子上和手上綁上由幾種顏色組成的彩線。
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過起了端午節,韓國已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端午節。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8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帶我去玩。
上午,爸爸騎著摩托車帶我去奶奶家玩,這車風風火火地向奶奶家駛去。不一會兒,到了奶奶家,我一下車便叫冷,慈祥的奶奶拿來一件外套為我穿上,穿后果然暖和多了。我問奶奶:“姐姐在哪呢?”奶奶說:“別理她!”我又問:“那我跟誰玩呢?”奶奶又回答說:“這不是現成的小寶寶陪你玩嘛!”我只好極不情愿地跟瑋佳(兩歲的小妹妹)玩了,不過,還是玩得挺開心的!
吃完午飯,我和爸爸在奶奶門口打起了羽毛球,首先我發球,把球打到了線那邊,爸爸第一次打時,忙得不知所措,球快掉地上來了,他才慌忙跑過去接球,可惜,球已掉在了地上。爸爸輸了一分!我鼓勵他說:“爸爸,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卑职值玫搅斯膭睿唤拥搅说诙颉?/p>
羽毛球比賽讓我們大汗淋漓,在這炎熱的夏天里,運動后吃根冰棒解解熱真的很爽。我們又去了體育場,沒一會兒,我來了個猴子爬樹,哥哥來了個倒掛金鉤,爸爸在打籃球。原來我們在體育方面各有各的擅長項目。
啊!今天可真快活呀!能在奶奶家打羽毛球,吃可口的冰棒,能在體育場表演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絕招,可真是爽快極了。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9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苯衲甑膫鹘y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濕濕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的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閑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推開家門,一陣如風鈴般清脆的笑聲和著青青的粽草葉香味便向我襲,一定是姐姐和媽媽正在包粽子。我看狗夠黑豆也仿佛受到粽草葉清香的誘惑,興奮的在客廳里亂竄,似要嗅上一口這個季節的味道。姐姐聽見開門聲響從廚房里跑了出來。一見到我就撲過來抱我,連連說我又長高了,可是姐姐依舊沒變還是那么樂觀依舊笑靨如花。
接著大家開始吃粽子,今年我們家的粽子形狀可謂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圓的還有像牛角一樣尖尖得。大概是姐姐的杰作。綠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里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動人。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我固然不會忘記關于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的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里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
如今打開我的衣柜,還能看見一只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系著,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制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十余個春秋。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10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貞泝簳r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11
又逢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一天,在祖國的每個地方都會舉行各種慶?;顒?,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
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相傳,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了尋找他,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此后,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這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據說,比賽時,岸上人山人海,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江里萬箭齊發,百舸爭流,龍舟全體隊員配合著船頭的鼓點,齊心合力,奮力搖漿向前。。。。。最先到達終點的當然就是勝利者啦!想象一下,都覺得賽龍舟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到現場去觀看比賽,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上龍舟與其它船隊較量一番呢!
包粽子也和屈原有關,百姓們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每年這個時候,爺爺都會買來粽葉、糯米、蜜棗和各種各樣的豆子,把糯米和豆子洗凈泡好,爺爺把粽葉平平地鋪在桌子上,將一邊輕輕卷成漏斗狀,在下面放上一層米和豆、再放三、二顆棗進去,然后用米和豆蓋好,用粽葉把口包住后用馬連草繩把粽子捆住。包出的粽子棱棱角角,十分耐看。我在一邊看著爺爺流暢的動作,真是佩服極了,也想學學這門手藝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為了驅邪避惡,家家都灑掃庭除,懸掛艾草。姥姥在這個時候也會到集市上買回艾草,放置在門后、床下,新鮮的艾葉會散發出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很好聞呢!雖然這樣做有些迷信的嫌疑,但是那是姥姥美好的心愿,她希望我們一家人都能身體健康,幸福地生活,我們怎么能拒絕她這樣衷心的祝愿呢?
又逢端午了,不管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渡過,我都希望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所有的人都能實現心里的愿望!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12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痹趮寢尩闹更c下,我卷好了粽葉。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蓳u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13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系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后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里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14
五月初五端節午是華夏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融浪漫與現實,詩意與快樂為一體,深受人民的喜愛。
端午——一個詩人的傳說,據《史記》記載,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于是遭讒去職,還被流放。后來,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羅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篇章。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洗凈,然后取出三張粽葉,毛面相對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干,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粽子根本難不倒聰明的我??墒钱斘野阳杖~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心里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于到了最后的步驟——扎棕繩,我把粽子捆了好幾圈,這才放心地交給了媽媽,不一會,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鉆進我的鼻孔,再一品嘗,啊,粘甜有勁,回味無窮。
除了吃粽子這一習俗,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的習俗不會改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節小學生主題活動作文篇15
我過了許多有趣的節日,可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早上去菜場買了一些棕葉、糯米。回到家里媽媽把一個盆子里裝了水,把棕葉放在里面,我很納悶就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要把棕葉泡在水里?”媽媽說“棕葉泡在水里才不會發干變硬,這樣我們才好包呀!”噢,原來如此。媽媽洗好米,也將米泡在水里,我連忙對媽媽說“媽媽,米泡在水里,也是和棕葉一樣的道理吧!”媽媽點點頭說“是的?!?/p>
終于開始包棕子了,只見媽媽將兩片棕葉重疊在一起,將大的一頭圈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后放入米,再把多余的葉子順著漏斗包裹起來,最后將繩子橫在三個角中間,綁好兩個角,這樣一個棕子就誕生了。
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包,可是我的棕子真是漏斗,一不小心,米就一粒一粒的往下落,媽媽告訴我在卷成漏斗形狀時要注意不能有縫,那樣就真成了漏斗了,米在放進去的時候也要按緊了這樣煮出來的米才結實。我小心翼翼的包著,終于我成功了,我特意將我包的棕子用繩子系好,這是我的勞動成果,我要留作紀念。
我很高興,我學會了包棕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