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輔導
高三作文輔導
“話題作文”重在發散學生思維,以求在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里,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其具體特點主要表現為“五性”:命題的開放性,思維的靈活性,文體的多樣性,表達的技巧性,構思的創新性。修訂的語文科《考試說明》強調:“為了防止猜題、押題等錯誤的應試思想的蔓延,高考作文命題將會在開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當然,仍然有多種文體供考生選擇……限制主要是內容上的限制。”此句中所談的“內容上的限制”,其實經常表現為“隱性限制”。盡管高考作文不再在“審題”方面為難考生,就2001年高考江蘇省的應試作文來看,寫走題只占萬分之一,但是偏題現象還為數教多。有些考生簡單認為,反正“立意自定,文體自馴,便東拉西扯,敷衍成文,這其中與考生沒有很好地把握話題材料中“隱性限制”有關。本文試就話題材料中的“隱性限制”問題予以例談。
〖話 題〗
古希臘的佛里幾亞國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戰車的軛上打了一串結,誰能解開這個結,就可以征服亞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還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功地將繩結解開。這時,亞歷山大率軍入侵小亞細亞,他來到葛第士繩結前,不假思索,拔劍砍斷了繩結。后來,他果然一舉占領了比希臘大50 倍的波斯帝國。
據以上材料,請就“方法”或“魄力”等方面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編故事,亦可闡述觀點;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話題剖析】有些材料我們分析時應從根本上找原因。“國王葛第士在戰車的軛上打的結,持續幾百年沒有人能夠成功地解開。”說明這個“結”按正常方法確實難以解開,可是別人之所以解不開,還是因為沒有想到像亞歷山大那樣用“砍”的超常規方式來解決問題,受了“解”的思維定式的限制;另外,按照“國王葛第士”的預言,惟有能解開此繩解的人方“可以征服亞洲”,征服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姑且不論目的何在,至少需是有魄力的,亞歷山大的“砍”不正說明這一點嗎?
〖隱性揭示〗 1、盡管寫作要求中強調“就‘方法’……為話題”,但亞歷山大沒有按照傳統“解”的方式,而是突破傳統、打破定式思維,創造性地用“砍”的方法,因此,寫作中不能僅僅浮于“探討解決問題的一般性方法和途徑”,還應重點強調“培養與發揮‘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命題者正是切中近年來教育中倡導的“創新教育”而命題的;
2、命題要求是“就‘方法’或‘魄力’……為話題”成文,命題者的意圖很明顯——只談一方面。而有些同學下筆就談“方法”與“魄力”兩個話題,東拉西扯。事實上,目前還沒有對學生提出“一篇文章同時談兩個話題”的要求。
〖話 題〗
羅杰•羅爾斯在他就任紐約州長的就職演說中有這么一段話:“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它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你一直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升值。”原來,羅杰上小學時不與老師合作,卻很迷信,校長給他看手相,說羅杰將來是紐約州的州長。從那天起,紐約州的州長就象一面旗幟,伴隨著羅杰四十多年。51歲那年,他真的如愿以償了。
請以“信念”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展開聯想,抒發感情,發表議論; 2、題目自擬; 3、不少于800字。
【話題剖析】忠誠追求,信念不倒,目標就可以實現。有些人之所以人生的道路越走越暗淡,其實就是失去了奮斗目標。羅杰•羅爾斯州長小學時或許由于年幼,缺少奮斗的原動力;但當他有了“將來是紐約州的州長”的追求目標時,幼小的眼前竟樹起了一面四十年也沒有倒的旗幟,可見信念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沒有教好的學生,羅杰•羅爾斯州長小學時不與老師合作,一般人看來是“不可教也”,但校長只是“一個善意的欺騙”,就讓他奮斗了幾十年,改寫了人生的歷史,可見正確的引導一個人,其實不僅是教會他如何學習、如何生活,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如何把握自我,如何對待人生,這才是關鍵。
〖隱性揭示〗 1、關于文體的選擇: 這個話題雖說學生容易把握,但就文體選擇而言,寫成議論文,論據材料不容易;既然“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展開聯想,抒發感情”,那么,寫成記敘文介紹個人成長的故事,或者寫成散文,抒發對“信念”的理解則可能會更好入手。
〖話 題〗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氣正視自己的人,而這樣的自信又往往與對自己的懷疑和不滿有著內在的聯系。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幾分自卑,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點,為這弱點而苦惱,又不肯毀于弱點,于是奮起自強,有了令人吃驚的成功。周國平《智慧與人品》中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點自卑,成功的強者內心深處往往埋著一段屈辱的歷史。”
請仔細揣摩劃線句,聯系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見識,以“感謝自卑”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
【話題剖析】這是一個思辯性很強的話題,正常的理解為,“天才”都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宏才大略者,都是一個藐視群生的天之驕子,他們何談自卑?若要對“自卑”加以正確的理解,就必須認真地閱讀上面的話題材料,找準“自卑”的定位。“自卑”即“自信而又對自己懷疑和不滿,知道自己的弱點,為這弱點而苦惱,又不肯毀于弱點,于是奮起自強。”理解了“自卑”的特定意義,就不會寫偏了。
〖隱性揭示〗1、寫作中應注意將“自卑”與“失敗”及“痛苦”等進行區分。“自卑”不是簡單意義的傷心、沉淪,而是發現到自己不如別人時的自我振奮,是人生更高意義上追求。很多同學下筆容易寫成不甘失敗,東山再起;更有同學會簡單理解成因相貌長得不如別人或身體有殘疾而發奮讀書,這些都是理解上的失誤,應予以避免。
2、我們“感謝自卑”并不代表每個成功者都一定須“自卑”,恰恰相反,我們在“感謝自卑”時更需要“自信”。因此,寫好這篇文章,還應注意辨證看問題,切不可把話說得太滿。例如,有同學文題即為《自卑,戰勝困難的法寶》《自卑=成功》等,就文題所傳達的信息來看,顯然觀點有所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