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導:雙關的運用技巧
雙關修辭分: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在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如何應用雙關以達到非同凡響的效果呢?下面通過故事來探討一下。
宋朝有個王秀才,只不過讀了幾年書,就自以為飽讀詩書,目中無人。有一天,他又大言不慚地跟一位陌生人談論詩書,陌生人對他說:“既然你那么喜歡吟詩作對,何不去拜訪歐陽修呢?”“歐陽修何許人也?”
王秀才問。陌生人很驚訝地說:“你竟然不知道歐陽修?他是有名的大文豪,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連三歲小孩都認識他,你會不知道?”
陌生人搖搖頭走了。王秀才很不服氣,于是他決定去拜訪連三歲小孩都認識的歐陽修。
第二天一早,王秀才就出了門,他走啊走,走到一棵枯死的大樹下。王秀才的老毛病又犯了,他開口吟道:“路邊一古樹,兩枝大椏杈…...”不料下一句卻接不下去了,正在為難時,突然有人接道:“春至苔為葉,冬來雪是花。”原來歐陽修正好路過,不忍看王秀才為難,便為他接了下聯。王秀才高興地說:“太好了,此詩只應天上有啊!兄臺,想必你也喜歡吟詩作對,我正好要去拜訪歐陽修,不如我們結伴同行吧!”
一會兒,兩人踏上一條河堤,河堤上的鴨群看見有人來了,紛紛跳下水去。王秀才見此情景,詩興大發:“一群好鴨婆,一同跳下河……”他又接不下去了,只好看著歐陽修說:“兄臺,該你了。”“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吟罷,兩人一起坐船渡河,船上只有他們兩人。此時王秀才又詩興大發:“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
歐陽修很快接下去說:“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
這則小故事可真有意思。其中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雙關是一個詞或句包含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是表面的意思,一種是暗含的意思。表面的含義是遮掩性的,暗含的意思是要表達的真正意思。這類似我們平時所說的一石三鳥、一箭雙雕、指桑罵槐,即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一語兩意的手法,往往能表現人的機智,使語言深刻含蓄,增加魅力。
雙關包括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兩種。諧音雙關即利用詞語的同音或近音條件構成的雙關,如上面的故事中“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運用的就是諧音雙關,表面上的意思是說,歐陽修已經知道你了,你還不知道歐陽修;但實際上的意思是諷刺王秀才水平太低,不知羞恥。漢語中的許多歇后語就是利用諧音雙關構成的。例如:(3)老虎拉車──誰趕(敢)?(4)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5)窗戶眼吹喇叭──鳴(名)聲在外。
還有一種雙關是語義雙關。語義雙關即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構成的雙關。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吃墨水》一課中,他(指陳毅)卻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呢!” 這里用“墨水”的多義性,表面用的是本義,實際指的卻是學問或知識。
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魯迅說:“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里的 “碰壁”是雙關語,表面上是說碰墻壁,實際上是講同反動派作斗爭,革命者遭到迫害。“四周圍黑洞洞的”,也是雙關語,表面上是說四周環境黑暗,實際指黑暗的舊社會。
另外在《挑山工》中,“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它。”在《白楊》中,“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又如在《紅樓夢》中黛玉道:“……只聽見中間兩句,什么‘紅綃帳里,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命薄’。這一聯意思卻好。只是‘紅綃帳里’未免俗濫些。放著現成的真事,為什么不用?”寶玉忙問:“什么現成的真事?”黛玉笑道:“咱們如今都系霞彩紗糊的窗槅,何不說‘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呢?”這些運用的都是語義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