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作文
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作文篇1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大會開幕前,舉行了“黨代表通道”采訪活動,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亮相“黨代表通道”,分享菌草技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在我省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了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林占熺教授為榜樣,牢記為民服務宗旨,凝聚奮進力量,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作為一名涉農高??萍脊ぷ髡撸乙獙W習和弘揚林占熺同志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胡開輝表示,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浪潮中,他將面向農業產業需求,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勁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匯集科研力量,突破技術瓶頸,堅持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林占熺教授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向全國、全世界推廣菌草栽培技術,為成千上萬農民脫貧致富作出突出貢獻,令我深受感動?!备=ㄊ 白蠲揽萍脊ぷ髡摺?、省級科技特派員張艷璇表示,要以林占熺為榜樣,繼續篩選與馴化、擴繁適合我國農田使用的天敵品種,改變現有害蟲防治依賴化學防治的現狀。
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表示,今后要繼續緊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圍繞著服務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一帶一路”的目標,加快菌草交叉學科建設和菌草科技創新,加強培養優秀菌草科技人才,加大菌草國際推廣應用力度,為落實“使菌草技術成為造福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幸福草’”而不懈奮斗。
“林占熺代表數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業科技服務一線,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帶動菌草技術從福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中國和世界減貧事業、生態治理作出了突出貢獻?!笔∞r科院科研管理處處長、研究員趙健說,作為一名農業科技人員,將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飽滿的熱情、實干的精神,努力提升種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完成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為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科技支撐。
尤溪縣食用菌辦主任彭傳堯認真收看了林占熺教授的發言后表示,尤溪縣是林占熺教授曾經奮斗過的地方,他的菌草技術在尤溪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推廣和應用,全縣已經發展食用菌3.8億袋,在生態保護方面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下一步,尤溪將繼續做好菌草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既幫助群眾致富,又保護好綠水青山。
“這是所有農業科技人員的榮耀!”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李發林說,平和是蜜柚大縣,他和同事們近年來一直在倡導使用有機肥,引進“蜜柚水肥一體化”、捕食螨生物防控方法等新技術,進行配方施肥、土壤酸化治理等探索,林占熺教授的事跡給了他們前進的方向,今后可以把技術本土化、簡便化,為當地的生態農業轉型作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應有貢獻。
省農科院高級農藝師、科技特派員蘇海蘭表示,林占熺教授是福建科技工作者中的優秀楷模,他長期扎根基層,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興旺一項產業,帶富一方百姓,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實干擔當?!拔覍⒈殖跣模永m奮斗,讓科技之花在八閩大地更美地綻放?!?/p>
在林占熺教授的家鄉連城縣林坊鎮,16日上午,鎮村黨員干部和村民早早來到該鎮陂橋村黨群服務中心,收看代表采訪活動,當看到林占熺出場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家鄉人民紛紛為鄉賢林占熺教授點贊。陂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林先英說:“林占熺教授用無私奉獻踐行為黨、為人民奮斗一生的忠貞諾言,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作為基層干部,我們將以實際行動抓好鮮切花、地瓜等特色產業發展,讓農民富在產業線上,在家鄉書寫更多致富故事?!?/p>
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作文篇2
菌草,被寧夏群眾稱為閩寧協作的“幸福草”。菌草專家林占熺20多年來艱辛開拓,讓閩寧“幸福草”成為連接起“一帶一路”的“中國草”。在中國和南太平洋地區、寧夏和福建之間,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
林占熺,是熱播電視劇《山海情》中農技專家凌一農的原型。1996年11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關系正式建立。1997年4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時任福建省菌草研究所所長的林占熺和工作隊員一起跋涉千里,帶著6箱菌草草種,來到了固原市彭陽縣,開始了種菇、種草的扶貧之路。
25年間林占熺往返閩寧兩地上百次。今年4月,在林占熺的推動下,首個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落戶寧夏石嘴山,畝產初步測產達到16噸。前不久,林占熺再次來寧夏石嘴山查看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進展情況。
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首席科學家 林占熺:
科技作為支撐,創新就是把已有的一些成果集中結合我們寧夏的實際情況再創新,持續發展。
菌草為我國脫貧攻堅和國際減貧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2017年5月,菌草技術被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重點推進項目向全球推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追隨著父親的腳步,如今,女兒林冬梅已經成長為林占熺的團隊主力,主要負責菌草援外項目工作。今年是菌草援外20周年,20年來,“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術已經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青年和婦女創造了數十萬個綠色就業機會,發揮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作文篇3
“我向他介紹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個林占熺去了?!?/p>
11月19日上午 ,___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回憶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間,他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于是有了上述對話。
林占熺是誰,《山海情》和他背后的故事又有什么聯系,引發熱議。
原來,劇中名為凌一農的農技專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會見之前,正是在__的推動下,菌草為“閩寧合作”打開了一扇門。那次會見之后,林占熺很快遠赴南太,由此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
林占熺將國內扶貧經驗推廣到國外,先后承擔我國菌草技術援外培訓項目和菌草技術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萊索托、盧旺達、斐濟、中非等國項目?,F在,菌草技術已經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創造了數十萬個就業機會。在巴新,菌草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呼為“中國草”。
“如果把菌草技術看作‘魚’,我們在援外中不僅給了‘魚’,還提供了養‘魚’、捕‘魚’、加工‘魚’的整個產業?!绷终紵缭@樣評價。
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
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閩寧鎮還流行一首歌謠:“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p>
福建與寧夏,大海與高山,相隔千里的兩地,究竟是怎么被菌草神奇地連接在一起的呢?
故事要從1971年說起。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學習小組”報道,當年28歲的林占熺在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在一線調研中,他發現以樹木為主要原料的菌業生產消耗了大量林木資源,帶來難以化解的“菌林矛盾”。他思忖著,應該走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種菌之路。
1983年,林占熺隨省農委科技扶貧考察團前往閩西,汀江上游的荒涼情景令他震驚?!安宦勏x聲,不見鼠跡,不投棲息的飛鳥;只有凄愴的靜寂,永伴著被毀滅了的山靈?!边@一段話,描述的是上世紀40年代福建閩西長汀地區的貧窮,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里貧瘠的景象仍讓人觸目驚心——“懸河”高出兩岸耕地一兩米,四周山丘荒禿、滿目瘡痍。
生態惡化和貧窮落后兩大難題糾纏不休,在林占熺心中,保護森林資源,“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想法愈發強烈。
懷著這一想法,40歲的林占熺毅然放棄行政工作崗位來到福州,向福建農學院(原福建農林大學)工程隊借來5萬元,從零開始建設實驗室。三年夙夜攻關,用芒萁、五節芒等野草栽培食藥用菌最終成功,菌草技術從此誕生?!爱敃r我熱淚盈眶?!绷终紵缯f。自此,巨菌草以其產量高、品質好的特點,開啟全球旅程,也撒播了友誼的種子。
菌草技術研發成功后,林占熺手把手地教福州各地農民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藥用菌。菌草技術先在羅源扎根,隨后輻射閩侯、閩清、永泰等地,成為山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產業。閩清縣省璜鎮下坂村曾是“窮山村”,1992年至1994年間,農民利用芒萁、五節芒等栽培香菇,人均收入700多元,蓋新房、添輕騎、買彩電,生活越過越美。
自1986年起,菌草技術開始由福建向全國各地推廣。1991年,菌草技術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星火計劃重中之重項目。1995年,菌草技術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科技扶貧首選項目。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__帶隊來到寧夏西海固,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作出頂層設計。他被這里貧困的現狀深深震撼了:“改革開放好多年了,我們還有這么窮的地方,我心里受到很大沖擊?!?/p>
同年4月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上,林占熺的菌草技術被列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
寧夏荒蕪的戈壁灘連雨水都存不住,更別說莊稼。菌草不僅能代替樹木種植各種食用菌,而且根系發達,可以防風固沙,成為扶貧的最優選擇。
林占熺和助手帶著6箱草種來到寧夏,選取彭陽縣的廢棄窯洞發展“窯洞種菇”。“1999年,我們還在賀蘭山下的荒漠上種下了菌草。”林占熺說,在當時的閩寧鎮,第一次種植菌草成功后進行測產,畝產鮮草12噸,是當地玉米產量的3倍。群眾種蘑菇的原料問題解決了,更重要的是為荒漠變成綠洲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2007年的數據顯示,寧夏有1.75萬戶百姓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菇農年均增收5000多元。十年時間,寫下了一串了不起的數字。
完成了閩寧鎮菌菇發展的任務,凌一農本計劃悄悄地離開。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推開大門他看到的是拎著東西、依依不舍成群送行的村民。
這一幕,在今年爆紅的扶貧劇《山海情》中,被稱為“最大淚點之一”。
“《山海情》是一部難得的扶貧劇,它真實還原了菌草技術助力脫貧的成功經驗。我們對當年的工作充滿了自豪感?!绷终紵缯f。
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
2000年7月5日,林占熺由此贏得“全國扶貧狀元”、福建省政府記一等功等殊榮。在這個專門給他一個人頒獎的頒獎會上,__指出,菌草這個優勢在全國相當突出,要繼續讓它在扶貧致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也是在那個時候,在__的推動下,福建省援助巴新東高地省菌草種植技術示范項目落地巴布亞新幾內亞,一直運作到現在,成就中國和巴新之間的一段扶貧佳話。
作為傳統農業國,巴新全國有83%的人生活在農村。雖然氣候和土壤條件優越,但農業技術落后。菌草,成為中國農業援助巴新的一個重要項目。
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作文篇4
第一次了解您的故事,是在熱播的電視劇《山海情》中,凌一龍就是您的原型;第二次聆聽您的故事,是今年9月10日第37個教師節,您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評為“最美教師”。
學習您的先進事跡后我了解到,您經過艱辛探索,打破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性難題,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菌草爸爸”“菌草鼻祖”。您的優秀事跡可歌可泣、可圈可點,是無數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理想是石,鋪就奮斗征程。有堅定的理想才能戰勝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才能嚴格要求自己。作為共產黨員,您從未忘記過身上的責任。二十余年來,您在福建農林大學一直致力于研究菌草技術,開設骨干培訓班104期,培訓的學員高達近7000人;您親自到“天上沒飛鳥,風吹石頭跑”的平陽縣,利用廢棄的窯洞來種蘑菇;您在尤溪縣推廣圖菌草技術期間發生車禍,雖然肋骨摔斷了兩根,但是您卻只住了短短的4天院,就出院了,走村串戶為農民傳授菌草栽培技術……您用畢生踐行的信仰和追求,詮釋了一位“最美教師”最美的奮斗形象。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您的字典里,唯有不懈地奮斗,不懈地攀登,才能將菌草技術發揚光大。為了幫助農民和重度殘疾人脫貧致富,您采用了“托養+扶貧車間+電商合作”的創新模式;您還采用包種菌草技術、包銷種植的成品蘑菇,還一以貫之地為他們傳授技術指導,既讓他們致富,又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您用堅定的恒心,為脫貧攻堅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繪制了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傾情投入,不負韶華。在一般人眼里,草是平平凡凡的一種植物,但在您的眼里,卻是“寶貝”。您在畢生的“菌草技術”研究中,最大極限地發揮了草的作用,把它用來養菇致富、治理風沙、發電造紙。您說:“個人財富在國家面前不值一提?!蹦芙^了外國的高薪挖人,您卻把菌草事業的根留在了國內,您把菌草技術和國內扶貧經驗推廣到了106個國家,您培訓的國際學員一萬余人,您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范。
拳拳寸草心,濃濃報國情。林占熺教授,雖然您已經78歲的高齡,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最美教師”,您從未停止過奮斗的腳步,古稀之年仍壯心不已,又發起了新的挑戰——生態治沙。您的菌草治黃作戰地圖已經在您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您將繼續在菌草這個領域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我們一定會以您為榜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作文篇5
17日,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向記者分享了林占熺另一個故事——運用菌草技術防風固沙筑牢“安全屏障”。
林冬梅回憶,長期以來,林占熺一直活躍在菌草研發和推廣的一線,他的身影出現在沙漠荒灘、黃土高坡、青藏高原。至今,林占熺的團隊已篩選、選育49種菌草,菌草技術從最初的“以草代木”種菇擴展到菌草生態治理、菌草飼料、菌物肥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質能源開發等眾多領域。
2010年,林占熺團隊在閩寧鎮荒漠上種植的巨菌草,經專家驗收畝產鮮草20噸,為黃河流域荒漠化治理和菌草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有機結合的新模式。
經過反復實驗,林占熺發現,菌草不但能致富,還能治沙。“當時林占熺就說,菌草生命力強、根系發達,有很好的固沙功能。菌草還有很強的固氮能力,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绷侄方榻B,林占熺認為巨菌草、“綠洲1號”等高產優質的菌草新品種已成為生態治理中的重要角色。
從2013年開始,林占熺和他的團隊駐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9年時間里,不斷摸索用菌草防風固沙阻沙。第一年,他們種下的菌草在7次“死而復生”后,終于制服了流沙。林占熺還發現,“綠洲1號”菌草能耐零下20多攝氏度的低溫,可以在黃河灘上安全過冬。
烏蘭布和菌草防風治沙基地的試驗結果顯示,菌草成功固定了流動、半流動的沙地,2013年種植的菌草,其根系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固沙作用,并且鮮草畝產量平均達12噸,一畝沙地種植菌草產值近3000元。在種植菌草后的沙地上栽培西瓜、花生等經濟作物,長勢良好。
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作文篇6
林占熺,男,漢族,1943年12月出生,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農林大學)首席科學家。先后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教師”“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近日,平潭長江澳的菌草基地里一片蔥蘢。經過4年的試驗,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帶領團隊篩選出的菌草品種,已能夠在重度鹽堿地上穩定生長。
作為一位有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年近八旬的林占熺依然不斷用新的成績向黨組織匯報——
6月28日,福建省菌草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授牌;6月30日,接待國家林草局客人;7月1日,調研永定山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7月4日,返回故鄉連城,與當地負責人探討借菌草技術走出一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新路子……
1970年,林占熺調入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不久,就發現當地菇農大量采伐闊葉林栽培香菇。腰包鼓了,青山卻禿了。
“能不能以草代木,緩解菌林矛盾?”林占熺提出這一課題。但往后十余年間,始終無人將其付諸實踐。
林占熺決定實踐自己最初的設想。1983年,在福建農學院一間破舊的實驗室里,他開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實驗,也開啟了自己半生的菌草生涯。
“從事了30多年的菌草研究,我的菌草夢說到底就是生態夢?!绷终紵缣寡?,“我希望有生之年,在母親河黃河兩岸筑起千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讓黃河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把生態菌業發展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
這樣的夢想,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2013年開始,林占熺和他的團隊駐扎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9年時間里,不斷摸索用菌草防風固沙阻沙。
如今,菌草已經在黃河沿岸9個省區種植。菌草技術從最初的“以草代木”種菇,擴展到菌草生態治理、菌草飼料、菌物肥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質能源開發等眾多領域。
小小一株菌草,引發了國際關注。菌草技術走出國門的第一站是巴布亞新幾內亞。
1997年7月,應巴新東高地省政府邀請,林占熺帶領菌草技術專家組赴東高地省魯法區實施菌草技術重演示范。
異國他鄉,專家組成員克服缺水沒電,甚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困境,對當地人進行手把手培訓,將技術簡化再簡化,讓村民一看就懂,一做就能成功。
8米高的巨菌草,一年能收割3至6次,鮮草最高產量達每公頃853噸;種植1公頃巨菌草,作飼料可喂養400至500只羊,作菌料可生產100噸鮮菇……菌草技術成功落地!
2017年,菌草技術被聯合國列為“和平發展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向全球推廣,為國際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林占熺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個地球儀,上面標著許多紅五星。“有紅五星的地方,就是我們菌草技術推廣到的國家和地區,現在總數已超過100個。”林占熺說。
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作文篇7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以他專注的菌草技術,闡釋了匠心應有的模樣。
林占熺回顧了恩格斯說過的一句話,“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菌草技術正是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有技術。
上世紀八十年代,食用菌成為福建山區貧困地區農戶增加收入的短平快項目,但由于香菇、木耳、靈芝等食、藥用菌的傳統生產方法,是以木材為原料,大規模發展以后,菌業生產與林業生態平衡之間產生了“菌林矛盾”。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1983年,林占熺開展了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的研究,克服了種種困難,發明了菌草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經近40年的不懈努力,現在菌草技術已經發展成為菌與草交叉的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的新領域。經援外與國際合作,傳播到世界106個國家。
林占熺表示,2017年,菌草技術被聯合國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重點項目,向全球推廣,為世界減貧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