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相關作文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當獵獵東風吹拂起周公謹的衣襟:當曹孟德對酒當歌,橫槊賦詩時:當劉備與諸葛亮穩坐荊州,遙望江畔人馬廝殺時,眾人不禁贊嘆“千古風流人物”、“亂石豪杰”輩出。
一夜大火燒毀了幾十里營寨,八十三萬人馬存活者有幾?失敗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僅僅是曹操,而是無數的生靈!
在三國“英雄”們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塊塊奠基石。君不見,董卓率眾“出征”無辜的草民,“男丁斬首,婦女充當官妓”,君不見徐州城里沖天的火光,而其目的僅為一座城池;君不見,戰爭起時,動輒“火燒連營”,“水淹七軍”:君不見敵人追來,留下饑民殿后,而敵無一不是“趁勢掩殺”一番。可是,那些為人主者,或者說渴望為人主者,卻依然能夠全身而退,能夠“卷土重來”,有道是“江東弟子多才俊”,可這些才俊不是用來建設國家,發展生產的,而是那些“人主們”踏上帝王寶座的一塊塊墊腳石。
人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成就了“風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驕子”,可是他們又是怎樣對待人民的呢?所謂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不過是一時的感慨罷了,之后還不是年年征殺?坐擁天下后,還不是歌舞升平,聲色犬馬?而民眾,不過是由戰時的炮灰,演變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沒有戰爭的年代繼續發出“苛政猛于虎”的喟嘆罷了。
帝王的利劍在鞍上不停地抽響,兵士們箭在弦上。東方熹明,枕戈待旦的雙方的士卒混戰一片,還美名曰:捐軀疆場。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見明日的朝陽,能再孝奉年邁的高堂,能撫慰孤苦的發妻與兒郎?
陳尸遍野的土地何時能再長出稻糧?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時再唱出歡樂的歌謠?
可貪婪的惡魔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戰爭,背棄了和平。當“一戰”的硝煙未落,“二戰”的硝煙又起。當“二戰”的戰犯審判還未結束,“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又敲起了戰鼓。
1991年的海灣戰爭還未在人們的記憶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飛機又再度飛臨中東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煙再起,戰爭的陰霾再次籠罩在古巴比倫的上空。生靈涂炭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
海晏河清,人們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時才能夠海不揚波?合時才能夠海水清流?何時世界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而不被戰爭的陰影所籠罩?
那些撥動國家機器的窮兵黷武者,放下你們手中的屠刀,讓和平鴿飛遍世界,讓橄欖枝插遍世界,染綠世界!
讓我們鑄劍為犁,讓世界灑滿和平的陽光,讓人間充滿愛意!
我渴望和平
我渴望和平。于是在一個靜悄悄的黎明,我放飛了一只白鴿。它銜著橄欖枝向著和平飛去了。可是,世界會和平嗎?“轟”——美國世貿大樓倒塌了,一陣陣凄厲的尖嘯與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打破了稱雄于世的美國的寧靜。失去親人的人們望著一片廢墟,痛不欲生;而一小部分僥幸逃生的人正大口大口喘氣,不敢相信好萊塢片式的慘景竟真的發生了!坐在電視機前的我早已淚流滿面,心里直呼喚:和平,你在哪兒?
“9.11”后,美國采取了“以牙還牙”的反恐策略,阿富汗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和平的樂章劃上了休止符,戰爭的喧囂在這里驟響。難民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遠在萬里之遙的我,是多么同情這些無辜的人們啊。
我渴望和平,渴望一沒有流血與眼淚的世界,渴望一個安祥、溫馨的世界!在我渴望的和平天堂里,有著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無論何種民族,何種膚色,人們都相親相愛;國家與國家,城市與城市,人與人互相攜手,和平就是友誼的橋梁。和平的世界,不再有核武器的魔影,不再有巨額的軍費,不再有貧富的差距;有的是清清的小河水,綠綠的芳草地;小鳥在湛藍的天空自由飛翔,駿馬在遼闊的原野盡情狂奔;和平從綠色的地球延伸,向著未來,向著宇宙……噢,和平像看不完的畫,是寫不盡的詩!
我渴望有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驟集在一起,每人手里捧著一只和平鴿,“嘩”——億萬只白鴿一齊展翅高飛,向著美好的明天,向著和平飛翔,飛翔……
戰爭·痛苦
戰爭的硝煙,繚繞不絕,纏繞在世界的上空,也把人們和平的愿望死死纏住。
1937年,從日本侵略中國的第一聲槍聲開始,到中國勝利的鼓聲鳴起,歷時今3000日,在著漫長的歲月中,中國人民的耳邊始終是戰爭帶來的槍聲,中國人民的心中始終是戰爭帶來的痛苦。在日本的侵略下,許多偏僻的山村也無一幸免。
在某一個小鎮的某一個小村,居住著貧窮的幾百人,但他們在之前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在日本侵略軍帶著陣陣奸笑和陣陣炮聲,進入了這里,開始了他們“光榮”的掠奪之后,這里幾乎成了一個充滿了痛苦的或地獄。一個星期后,這里再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東西了,侵略軍便又重帶著奸笑和炮聲卻了別的地方。村子里到處是“傷痕”,到處是“生命的遺跡”,也到處是悲涼,以前的歡笑聲不復存在,而替代它們的乃是哭爹喊娘罵鬼子的凄涼。
在村子里,有的村民眼里充滿了哀傷,欲哭卻無淚;有的臉上掛滿了淚珠,使勁地搖晃著已去的父母或孩子的尸體;也有的坐在自家的麥田里,看著這些被鬼子糟蹋的將要豐收的果實,眼里盈滿了淚……
在當時,這樣的景象數不勝數,這樣的村子也數不勝數,但更多的卻是創痍滿目的、無可補救的心靈。
對于“九一八”事變,可謂人盡皆知。“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并中國,稱霸亞洲,以及太平洋地區,而采取的一個蓄謀已久重要侵略步驟。而這個步驟,卻是流離失所的東北人民痛苦異常。當時廣為傳唱的《松花江上》就表達了這樣的情緒。凄涼哀婉的歌聲,讓每個中國人都感到了痛心和憤怒。
戰爭應有度,痛苦應有疆。而當時的日本帝國卻給中國人民的心中蒙上了陰影。讓我們一起,呼吁和平,停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