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小學生5篇
在社會發展的步伐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尊重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的人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于世,長存于世的現實要求。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小學生,供大家參考!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小學生篇1: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么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消印成的郵票,爸爸小心地珍藏著。看著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于裝飾。剪紙可用于點綴墻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記得每年過年時,媽媽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著,象征著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艷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著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征著吉祥富貴。媽媽總是把它們貼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看著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著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么精彩。
剪紙藝術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小學生篇2:愛上傳統文化
青島杭州路小學:劉星潼
中華文明,已經流傳我國了千秋萬載;傳統美德,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文化,是祖先的心血。文化的傳承已在現代炎黃子孫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個國家都擁有著與別的國家不一樣的文化,當然,我們的國家也不例外。有人會疑問傳統美德是什么?傳統美德就是前人對后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格言警句。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繼承祖先留給我們的美德。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如果我們大家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就等于背叛了我們的祖先,雖然現在的社會比原來的要好得多,但我們還是要好好對待它,把它發揚廣大。你們想想:當我們坐公交車時,上來一位老奶奶,我們會給她讓座么?心里一定會想:我還有好多站呢!別人一定會給她讓座的。
中華五千年文明是一部鴻篇巨制,國學經典就是其中的濃墨重彩。是大浪淘沙,去蕪存菁,依然留存的珍寶。“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就要養成勤奮,愛勞動的好習慣。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持續學習國學文化的精神,然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從最基本的做人開始,如果就連這點基礎都沒有,就不會有民族精神。“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則應了這句話:一個國家的振興,必須以國民素質的提高為前提。
你們還記得雷鋒叔叔吧?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在他的身上有我們沒有的中華美德。其實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美德;有不會的題問老師或同學,你就擁有了美德;為爸爸媽媽干干家務,你也擁有了美德……傳統美德就在你身邊,只要用心就能發現它。
通過觀看這場大賽讓我在激烈的比賽中不知不覺接觸到了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古詩詞和了解了華夏千年的文化。《弟子規》、《中華上下五千年》、《三字經》、《本草綱目》……等,都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在瑯瑯的誦讀中,不僅讓我知道了中國古老的歷史,還讓我豐富了文化知識,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主要的是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祖國的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小學生篇3:品讀經典,傳承美德
青島杭州路小學:馮恩寶
“敏兒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出自《論語·公冶長》,是先人對我們的教誨;“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論語·述而》,是先人對我們的啟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分別出自《論語·為政》和《論語·學而》,是先人對我們的期許。
自從觀看了由山東宣傳部、山東省文明辦、山東省教育廳、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少兒頻道承辦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讀著這些古人總結的經驗之談。使我領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也深深地愛上了華夏民族的古代詩歌,詩詞。它不僅體現了古人的智慧,還讓我們領悟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當今社會的美德,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不尊重長輩,不孝順,就不配擁有美德。劉備曾說過:“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在觀看比賽的同時,我也深深地體會到生活,學習的不足之處。想做一個有美德的人就要學會謙讓。例如用餐時,長者落座后,方可入座;不可大聲喧嘩;離席時椅子擺好;杜絕剩飯,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可是很慚愧我沒有那么謙讓,但是古人又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會改過的。總之國學知識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要想學好文化,就要學會國學。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把經典的國學知識傳承下去!!!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小學生篇4:有趣的民俗
眾所周知,咱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國家,在淵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動人的故事、五花八門的風俗習慣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藝術 十二生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有關知識。據說,十二生肖的排名是這樣來的:傳說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選定十二生肖。晚上,貪睡的老貓請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卻悄悄地獨自出發了。老鼠不會游泳,卻遇上了一條河,它偷偷地鉆到牛耳朵里,順利過了河。等牛剛要進門時,老鼠一下子從牛耳朵里竄了出來,搶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結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來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個人都有屬相,我們的屬相就是根據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來定的。比如,我今年9歲,屬虎。
勤勞聰慧的勞動人民還根據十二生肖的形態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有精美的郵票、閃光的銀幣,有古老的金幣、精致的掛件,還有美輪美奐的刺繡、五花八門的剪紙、奇形怪狀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藝„„真是精美絕倫,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們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絢麗多彩?如果你有興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關的資料,和我們一起分享。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小學生篇5:中國傳統文化——春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時分,“年”獸又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里,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后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小學生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