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1
廣西博物館,在南寧市朝陽廣場的南面。遠遠望去,博物館好像一個高高的巨人站在那里。它長有300米,總面積5600平方米,里面的通道彎彎曲曲,陽光根本照不到邊。如果要把廣西博物館里的文物全部放到和我們的教室一樣大的空間里,可以放4間呢!
廣西博物館二樓是專門收藏藝術品的,只見里面的文物多種多樣,有新石器時代的雙肩大石鏟、西漢的羽紋銅鳳燈、戰國時期的云紋三角形銅匕首等等等等。這些惟妙惟肖、精彩絕倫的文物竟然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做的呀!我可真是驚訝呀!
往前走了一會,我們就來到了百米畫廊。這里的百米畫廊是根據實物仿造過來的。畫高50米,面積可能會有幾千平方米,幾乎有一面山的這么大了。雖然不清晰但可以看到它上面畫的有幾千個小人,畫里的內容可以判斷出是在為了什么什么在跳舞,不過是在什么就發生了爭執,有的說:“是為了慶祝大戰勝利了。”、有的說:“是為了祭祀神靈的,因為以前的人特別注重神靈,再說他們跳的舞很像蛤蟆舞,可能是在祭拜蛤蟆神吧。”這些觀點都有可能,但是現在誰都不能證明,我覺得可能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地保護動物而畫的吧!因為你看有許多人都可以站在老虎的身上,這就說明了古代人是和動物非常地友好、和動物交了朋友……看了這百米畫廊,我真是驚奇呀!這畫還能保存這么久?是用了什么樣的顏料呢?目前我們的科研成果已經成功發現了這種幾十萬年都不退色的色料,其中有動物的血、骨粉等等。現在還有許多的謎等著我們發現。
又走了一會,我們來到了另一個展廳里。我走到一把長長的.將軍用的兵器旁,就停住了,我看著看著,覺得古代人可真厲害,竟可以把圓溜溜的石頭做成一個尖尖的兵器,這可真是有智慧、耐心呀!現在我們的兵器非常先進,不再用石頭做的了。如果我們現代人和古代人pk那不是古代人滅亡嗎?哈哈!時代在進步,科技可真是越來越先進了。
我走出了博物館,覺得古代人非常地聰明和勇敢,雖然他們沒有我們現在的先進而厲害的武器但卻和兇猛的野獸成了朋友,所以我們現代人就要更加地愛護動物,和動物做非常好的朋友呀!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2
走近彝州博物館,領略彝州人文與自然之美。
邁進博物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獨特瑰麗的彝風建筑和大展廳中的大屏幕,放映楚雄“九縣一市”的區域劃分和各地的獨特風情。
首先,我們欣賞標本廳。只見各種溶液中漂浮著各式各樣珍貴的動物。奇特的青蛙,多彩的蛇,以及多種魚類,爬行類生物令你應接不暇。彝州大地的生物可真是令人驚嘆!大自然鑄就了它們獨特的本領、與環境吻合的體態。原來,我們曾和如此多的生物一直和平相處。
緊接著是古生物廳,久遠的歷史滄桑早讓那些盛極一時的生物滅絕。但并非無跡可尋,它們通過幾千萬年的演變下,形成了化石,向我們傳達出它的生命密碼。各種各樣的蕨類植物、貝類、恐龍、劍齒象,那些龐然大物在人類的復原下,又以骨骼的樣貌站立在我們眼前。如此強大的生物是如何滅絕的呢?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讓我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生物的渺小。
下一個展廳展示的是人類的進化歷程。真難以想象,幾千年前的元謀人已經會用石頭互相擊打制造石器用于狩獵和生產了。老祖先的智慧是多么令人驚嘆啊。
青銅器館又為我們展現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程。木棺,長矛,銅鏡,匕首,多么精妙的發明啊!它們是在工匠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在工匠精神的澆灌下產生的人類崇高的智慧結晶,他們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更是工匠精神的體現。
最后,我們步入“彝繡廳”,一幅生動美麗的壁畫吸引我們的目光。那是楚雄人民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創作的結合,它描繪出彝州人民的生活與起源,為我們揭開了彝族人民的'神秘畫沙。壁畫廳的上層是彝裝的展示,以紅黑為主的貴族服飾,紅紫色的盛裝,織著多彩的復雜花紋的帽子。三百多種的服飾告訴我們,彝族寬廣的地域分布和龐多的支系而產生的美的差異。擁有宏偉瑰麗的彝族文化,是我身為彝州人的驕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近彝州博物館,我領略到家鄉的絢麗文化,我愛家鄉的彝州博物館。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3
前不久,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參觀銅陵博物館活動。
一下車,我們就看見金色的“銅陵博物館”五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格外醒目。兩排迎客松整齊地分列兩旁,好像在歡迎我們一樣。沿著寬大的臺階拾級而上,抬頭向前看,一棟氣勢宏偉的建筑物映入我眼簾,這就是富有青銅文化特色的銅陵博物館了。
我們迫不及待地沖進博物館。寬敞明亮的大廳讓我眼前一亮,高大的銅幕墻,古樸的銅吊燈,厚重的銅雕像……我仿佛走進了銅的`世界!
我們首先來到了銅工藝品展廳。一進門,就看見三座佛像,中間是觀音,旁邊是兩座老佛,正站在蓮花上,眺望遠方,栩栩如生。往里走,發現這里陳列了許多精美的銅工藝品,各種銅鏡、銅鼎、酒杯,讓我目不暇接。我們還饒有興趣地觀看了銅陵青銅文化展中古代采冶鑄模擬場景,眾多精美的商周青銅器以及皖江漢魏銅鏡展等等。這些展品充分展示了銅陵的青銅文化。站在展廳里,我感受到了青銅散發出的微微寒氣和光芒,也為自己身為銅陵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隨著人流,我們又來到了徽州木雕展廳,這兒有各種形態各異的木雕工藝品,它們個個都很精致,看得出來都是經過了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在周圍燈光的映照下,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古老而又動聽的故事。我覺得木雕作品中的“哪吒鬧海”最有意思。只見哪吒三頭六臂,手拿乾坤圈,身披混天綾,腳踏風火輪,正在和夜叉進行著激烈的搏斗。他面帶怒氣,威風凜凜,好似一定要把夜叉拿下。而夜叉在哪吒面前,則明顯處于下風,顯得手忙腳亂呢!還有“八仙過海”也很有趣,神仙們個個仙氣十足,瀟灑自若。他們遨游大海,各顯神通。
由于時間的原因,我們沒來得及參觀陶瓷展廳,但我仍覺得不虛此行。在這里我們不僅能學到知識,感受到我們祖先的勤勞和智慧,還了解了我們銅陵源遠流長的銅文化。也激發了我熱愛家鄉,將來建設家鄉的熱情。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4
首都博物館,一個演繹了北京,從舊石器時代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輝煌篇章,從幼稚到成熟。一國之都濃縮了多少多元文化,異域風情和民俗。中華民族幾千年輝煌的文化,在北京得到了集中而又典型的反應,他以獨特的地理環境是多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與融合,造就了特征鮮明的歷史文化。隨后我們參觀了京城舊事,老北京的民俗展。在這里通過清末和民國初年北京地區的民俗現象反映了老北京民間生活中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存,同時展現了老北京的商業文化和活動文化。由一開始的迎親大隊到嫁妝隨禮,點點滴滴細致入微,每個人物的表情個細節都是那么認真精美。將當時的老北京中高階層人民的生活淋漓盡致的展現。在這里我們可以“溫故知新,再回首當時老北京的文化,當時的工藝民俗,當時的特色,更是去學習,學習那藝術和傳統。溫故,不僅吸收且在發揚傳承,因為人們是連接不同時代文化的`重要而美麗的綢緞。知新,讓我們以后的創新,在此的基礎上,再將它不斷發揚光大,再將它不斷打造,至更美更精細。既要傳承,也要發揚;既要回首,也要創新。
隨后的志愿活動,讓我來到了真正的工作崗位上體驗。我們的志愿服務是在咨詢臺那里。我們和負責的姐姐一起交流,幫忙整理了宣傳單。問起這個工作時,姐姐給我們做了講解。雖然這個地方人并不是很多,但是,也得有人看著守著,萬一有人來問呢?我知道這里并不像展廳那樣人往,但是可以說這里是通往展廳最基本的路線。如果你是一名新來的游客,你并不知道路線,又沒有導游,這時候咨詢臺,可是邁出展覽的第一步了。雖然他不像展廳那樣奪目,但他至關重要,就像生物鏈一樣,每一個生物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中也是每一個崗位,再小再細微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就像機器的一個螺絲,缺一不可。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大小小漫千崗位皆重要,他們就像一個石榴中千千萬萬個晶瑩剔透的果實,緊緊挨在一起。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5
陽光明媚的八月,我和爸爸來到了大理古城。我們走在一塊塊方正的石頭鋪平的路上,心情格外的爽。街道上,大大小小的商鋪,密密麻麻的游人,古色古香的建筑,讓我倍感開心。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這些,而是在大理博物館中所看到的展品,那些具有古典氣息的展品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中。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了大理博物館。博物館里的種種文物都在訴說著大理古國曾經的昌盛。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象征權力的大鼎,正方體的大鼎顯得格外有氣勢,四面環繞著翱翔天際的飛龍,它們尖牙利齒,粗大的眼睛顯得野心勃勃,仿佛要爭奪大鼎上的翡翠明珠。
往左走,立馬看見了幾個青銅雕刻的女仆人。她們個個穿著由絲綢制成的艷麗多彩的裙子,舞的舞、跳的跳,顯得格外開心。她們妖嬈艷麗的舞姿,仿佛在述說著大理這個繁華的國度。
緊挨著她們的是一排排騎著高頭大馬的侍衛,他們英姿颯爽,手持利劍。像是在戰場上為國家而戰斗。清涼的風,吹灑著他們滿頭的汗水。那威武的樣子,讓人覺得他們仿佛在呼喊著,“大理國萬歲”“大理國萬歲”的口號。
再往左走,是一群群大理國平民百姓,有漁民、紡織工人、農民……盡管職業不同,但他們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在大理古國這個興盛的國家中,有哪個平民不覺得幸福呢?
上到二樓,看見一群大理國的大臣們在議論朝政。古代中原,人們總是把西南方的國家稱為西南夷。可是,大理卻是個例外。那些大臣們穿著的`衣服,比中原的大臣更華麗。這個有著近似中原文明的國家,想不到竟如此強大。
大理國的佛教是很出名的。這不,馬上就看見了幾排佛像,他們都在念經,盡管只是雕刻品,卻讓人看得出他們念經的專注。每個佛像都有一個名稱,如“尊勝佛母”“大勢至菩薩”等等,佛像之多,讓我驚奇,足以看得出大理國對佛教的信奉和推崇,也難怪人們稱大理為“佛都”。
離開博物館時,我感到格外高興,因為我一下子就“游覽”了大半個大理古國。走進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仿佛穿越到八百多年前的這片土地,看見兒童在嬉戲、看見持著長槍的士兵在巡邏、看見市民在大街上買賣貨物……瞬間覺得這里莊嚴而神圣。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6
說到珠算博物館,它是鑲嵌在南通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它占地30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珠算專題的博物館,里面收藏著上百種各種各樣的算盤。接下來,我就帶你們一起去看看吧!
來到二樓的珠算世界,我不由得驚呆了:“這里的珠算真多呀!”柜子里擺的、地上放的、墻上掛著的都是算盤。就連扶手上、窗戶上也是算盤。真是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這里的算盤不僅多,而且十分奇特。最小的竟然只有6毫米長,3毫米寬,必須用一根細細長長的繡花針,才可以撥動。而最大的長4米,可以7個人同時使用。水晶算盤潔白無瑕,晶瑩剔透;麻將算盤上面雕刻著許多人名,地名等;珍珠算盤是用一顆顆粉紅色的珍珠串成的。同學們不禁失聲喊到:“哇,這里的算盤真奇,真多呀!”
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最小的算盤了!小算盤是用玉雕成的,潔白無瑕,小巧玲瓏,令我目不暇接。它是怎么固定的`呢?王老師告訴我們,是用金線把它四周綁起來的。我看著看著仿佛看到,一個宮女用一根繡花針去精心地拔算著。小算盤大約一平方厘米,差不多只有一個指甲蓋那么大,小巧玲瓏,真是讓我贊嘆不已。我不禁心想:“做小算盤的人可真是心靈手巧啊!”
走進紫檀展廳,珠算文化與紫檀文化巧妙結合---紫檀木大算盤便映入我的眼簾。只見它身高約一米多,長竟然足足7米,像一個威風凜凜的巨人,看守著珠算博物館呢!它全身是昂貴的紫檀木做成的。每一塊地方沒有一根釘子,全都是拼上去的。走近一看,每一顆珠子都滾圓滾圓的。燈光照在上面,那珠子溫潤的光澤,胡老師告訴我們,每一顆珠子都是用水磨的,沒有打過蠟,讓人贊嘆不已。它的檔很粗,把我的手臂伸出來比一比,立刻顯得自慚形穢。它的底座上刻著蟠龍花紋,看起來活靈活現,特別是那龍的眼睛,似乎正瞪著我。紫檀大算盤,真不愧為“鎮館之寶”。
時間過得真快,這次參觀即將結束,珠算博物館真是珠算的世界呀!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7
8月6日,媽媽陪著我來到了坐落在運河邊的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一進門,進入我眼球的是一具巨大的骨架,我激動的叫著“哇!好大的恐龍!”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條灰鯨的骨架標本,在它的四周還有許多的稀有而珍貴的動物標本。接著,我們沿著展廳的順序從一樓到三樓去揭開大自然的奧秘而前進……
首先,我們來到了一樓的“恐龍天展”,擺設著許多大小不一的各種各樣的恐龍骨架以及它們的化石和資料等等。使我知道了:成都自然博物館里恐龍骨架最多,最早發現恐龍的是英國的一位鄉村醫生曼特爾和他的夫人,頸部最長的是馬門溪龍,最小的是鼠龍……走出這展廳往左轉就是觀賞石走廊,里面有來自各國的很有象征性的豬肉石、燕子石(三葉蟲)、紫水晶以及許多我叫不出名的漂亮礦石。我們上了電梯來到了二樓。二樓是“地球的生命”。
沿著隱隱約約的會使你變色的七彩光通道,我們一路欣賞到了星球世界,而且能親自體驗了給殞石稱重,自己調節砝碼就能知道太陽和地球、金星、火星、木星之間的距離和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路上,我帶著許多的好奇進入了古生物進化展:生命家園——生命誕生——生命登陸——恐龍時代——哺乳動物。在古生代時,那些像海草一樣的原來也是動物,在一個大屏幕上展示著人類的進化過程。從這出來就是上三樓的電梯了。
到了三樓,眼前就出現了一副大地圖,帶著我們進入了豐富奇異的動物世界。往左走就進入了南極、荒漠半荒漠、熱帶雨林、紅木林濕地、熱帶海洋、生物分類、生物與人類和遺傳變異等。在這里,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昆蟲標本,還有許多美麗的珊瑚和貝殼,在一處似乎看到了真正的達爾文坐在那兒寫他的著作《物種起源》。接著,我們從一個圓形的山洞進去,遠遠的不時的聽到了可怕的狼嚎聲、清脆的鳥鳴聲和不同動物的吵鬧聲,它們帶我們來到了昆蟲眼中的世界。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一個很寬闊的世界,那兒有山、水、竹林、小橋、鳥、鴨、水獺……原來這就是綠色浙江陳列館。在那里我查到了許多浙江的動植物和自然資源。
自然博物館太棒了!你是我的朋友,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會再來的。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8
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了青少年宮的教室,因為老師說今天要帶我們去民俗博物館參觀。我好奇是因為我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樣子。
來到了門前,撲入眼簾的就是望山門,再往里走,就看見了兩個屋子,一個是陳伯炎老屋,另一個是吳翰章老屋,陳伯炎老屋在望山門的右邊,吳翰章老屋在左邊,他們住的都是天井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伯炎老屋,因為他里面的"慶衍稀齡"和"橫幅"使我入了迷。"慶衍稀齡"匾牌的'主人曾經在河南南陽連任五任知府。可惜這個慶字被原來保存這塊匾的主人鋸下來燒毀了。
橫幅掛在中堂,也就是主人會見客人和祭祖的地方,這條橫幅就掛在最上方。橫幅上的"福星高照"和"八仙過海"都是用金絲繡成的,凹凸有致,立體感非常的強,人形具備,惟妙惟肖,更絕的是八仙的頭發和胡須都是用真人的發須鑲成的。再往里走,就是主臥室,這間屋的床是用牛骨制成的,上面的雕刻技藝精良,雕刻著人物故事、山水風景、花鳥景物。這間屋的對面,也是一間臥室,這里的床是用一張嵌骨繡花雕刻制作的。工藝非常講究,主人把嵌骨、繡花、雕花,這三種傳統的工藝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就表明了我們古人高超的制作工藝和唯美的生活情趣。
雖然這次參觀的時間不久,但我依然很高興,因為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興山人們的智慧及興山悠久的歷史文化。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9
我是勝利東小學一年級七班的劉心潔,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走進山東省博物館,感受傳統文化,一起看看我的收獲吧!
山東省博物館位于濟南,剛一走進大廳,我就被它美麗壯觀的廳內設計吸引了,金色的柱子,白色的臺階,好多人都在拍照,想來大家都和我一樣贊嘆它的美麗。整個博物館分為三層,每一層都有好幾個展廳,每個展廳都有自己鮮明的主題,在這里你即可以看到很多珍貴的出土文物,也能感受到我們山東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看著那些精致美麗的展品,我不禁感嘆:古人真是有智慧啊!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展廳是濕地精靈。在這里我知道了濕地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同時濕地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我們真的需要好好保護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展廳里各樣鳥類的標本讓參觀者贊不絕口,我也被它們吸引駐足觀看久久不舍離開。
三個小時的參觀,我收貨了很多,不僅是知識還有感動與鼓舞,鼓舞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努力,我想以后有機會我還是會再來省博物館看一看,感受我們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10
媽媽當導游,我和媽媽走進博物館進行參觀。
我們先去四樓參觀,首先看到的是猛犸象、披毛犀、原始野牛等動物的化石,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興趣。我看得非常仔細,怎么沒找到恐龍的化石呢?因為這里展出的是牡丹江的歷史,這里不是恐龍的故鄉。我還看到許多人們制造和使用過的'石器、陶器,還有用陶做成的小豬小雞呢。還有以前人們使用過的錢幣、馬車、柜子、小孩的搖籃和漂亮的衣服鞋子等很多很多東西。在這里我了解到了牡丹江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勤勞的牡丹江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
在三樓和二樓展出的是日本侵略中國和中國人民反抗的歷史。看到一幅幅被侵略的圖片,我的內心充滿了憤怒,恨不得也拿起槍趕跑日本人,讓他們不要再來侵略我們。在八女投江紀念館,看到中華兒女的抗爭,她們真了不起,為祖國做出了那么偉大的貢獻。
這次參觀活動,我了解到了很多牡丹江的歷史,感受到了革命戰士們的愛國熱情。我也要做一名新時期的小戰士,好好學習,長大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11
今天,在老師的講解下,我了解了閩臺緣博物館隱含著的文化。
站在廣場上,放眼望去,前方的兩根石柱插入云霄,尤其顯眼,好像一名戰士在保衛著閩臺緣博物館。柱子上的龍雕刻得栩栩如生,我才知道它叫“九龍柱”,代表著海峽兩岸的人們都是龍的`傳人,關系如磐石。我仔細地數了數,柱子上果真有九條龍。
廣場正中間有一個水池,池水很淺但很清澈。原來它叫“倒影池”,能把廣場上的主要建筑倒映在水中。我跑到了遠處看,只見實體與影子連在了一起,像一盞紅燈籠。它象征著兩岸人民的關系源遠流長。
走進大廳,最吸引我的是一幅巨大的畫,它是一棵大榕樹。看了旁邊的屏幕,我知道它叫“火藥爆繪壁畫”,是由火藥爆繪而來的,這讓我十分震驚。
走進展廳,里面陳列著許多文物,有武器,有蠟像,有樂器……這些文物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向我們述說著海峽兩岸的淵源。但這些都不令我感興趣。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掛在墻上的屏幕,當我走上一級臺階,抬頭一看,發現我被映在屏幕上,正和古人在賞花燈呢!
這次參觀閩臺緣博物館,我深刻地感受了“閩臺緣”三個字的含義。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12
今天,我們去了西安的碑林,我懷著期盼的心情第一個坐上了車,半個小時后我們就到了目的地。
從南門走了進去,一進大門,我就遠遠地望見了碑林這兩個大字掛在門口,但是,令人驚奇的是,碑林的碑,這一個字少了一撇,是為什么呢?原來這些字是林則徐寫的,他們當時就是這樣寫的,字的下面有三扇門,有大有小,兩邊的小中間的大,中間是走狀元的,左邊是客人,右邊才是我們的平民百姓。
參觀完大成殿,我們來石經閣,參觀分為三個展廳,一共有很多塊石碑,都是有許多大書法家寫成的,有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等。這些字,一筆一劃寫得十分精巧,剛勁有力,行云流水,各有所長,讓人嘆為觀止。這一些石碑有的完好無損,有的小有殘缺,但是每塊石碑都在不同的朝代記錄了不同的`歷史故事。
看完這些展覽之后,我們又拍了許多精致的照片。最后,我提議到商店買一些紀念品回去,可以留著當紀念,大家都說好,于是我就買了許多本書法家寫的字。
雖然今天下著雨,天氣有點寒冷,但我的內心卻十分澎湃,這些精美的書法深深的打動了我,將永遠印在我 的心里,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爭取把字寫得更好看。
第一次去博物館作文篇13
暑假的一天,天氣炎熱,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館。
一進一樓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大的古動物骨架,我迫不及待地沖了進去,五個巨大的恐龍骨架清晰的擺在我眼前,其中最大的是馬門溪龍的骨架。它的脖子很長,尾巴一直翹到了天花板上,它的腿粗壯有力,支撐著整個身體。古爬行動物展廳展示的主要是古代爬行動物的生存、繁殖、進化與滅絕。我們繼續前行,走到了一段樓梯旁,來到了恐龍世界。里面有一個個造型各異的'恐龍,有原角龍、有翼龍、有竊蛋龍、有青島龍和馬門溪龍等,它們栩栩如生。仿佛將我們帶回到了6500萬年至3億年前的恐龍世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霸王龍吞吃小恐龍的場面。霸王龍一臉霸氣,張開大嘴,一口咬住小恐龍。它搖頭擺尾,十分得意,似乎在說:“哈哈,你們這些小弱將,都當我的下酒菜吧!”
我們還參觀了古哺乳動物展廳、動物—人類的朋友專題展廳、昆蟲世界專題展廳、植物世界專題展廳和水生生物館。里面有威武的毛象,有活潑可愛的小浣熊,有色彩斑斕的蝴蝶,有樹木茂盛的熱帶雨林和兇神惡煞般的鯊魚……
通過這次參觀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讓我懂得了如何愛護環境、保護小動物,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