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
在寫作文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人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形象具體。這里給大家分享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方便大家寫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時參考。
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篇1
夏天并不是多雨的季節,印象中,更多的是驕陽似火,烈日如炎。
中午,田里的稻谷都打著蔫,再沒了往日的生機勃勃,農夫帶著看起來像是祖傳的草帽,彎著腰在田里勞作,汗水悄悄地從他們頭上、背上大顆大顆的往下掉,掉在干燥灼熱的土地上,“嘶嘶”的響著、蒸發著,不一會兒,連痕跡也被大地榨干。柏油馬路熱的發燙,蒸汽悠悠的往上飄。
雜貨店里的胖老板不停驅趕嗡嗡的蒼蠅,汗水浸濕了后背的衣裳,渾身油膩膩的?!斑@天!連電風扇的風都是熱的!”胖老板一邊嘟囔著一邊驅趕頑固的蒼蠅。剃著大光頭的瓜農穿著背心,撐起了一把大大的遮陽傘,遮住了他也遮住了西瓜,在瓜農臉上投下一片涼涼的陰影。瓜農撐好傘,愜意的在涼竹椅上小睡一會兒,那大大的芭蕉扇蓋在他的臉上,光頭上亮亮的。他面前的西瓜依舊是圓滾滾的,胖乎乎的,地上的瓜皮瓜子成了蒼蠅們的盛宴。
賣冰棒的小販無力地蹬著三輪自行車四處叫賣,聲音已經沙啞了。可能是因為整個下午的生意并不好,或者是頭上頂著毒辣的陽光,他看起來很沮喪。
大街上并沒有什么閑逛的人,大家都呆在家里頭乘涼。連一貫調皮的男孩子都沒有乘父母不注意跑出家和小伙伴們成群結伴玩游戲。太陽走得很慢,溫度反倒是越升越高,不知道是誰家的狗哮喘似的有規律的吐舌頭。鳥們也都安安靜靜的呆在鳥窩里,不再炫耀自己的美妙歌喉。
馬路上幾乎沒有車,偶爾的幾輛也是飛一般的奔馳而過。大部分人們都在午睡,霎時間,世界清靜下來,只剩下了家里破舊電風扇發動的聲音。柏樹上的知了的歌聲成了唯一的催眠樂曲,“知了!知了!”人們就在這有些單調的獨奏中沉沉睡去,帶著滿身的汗臭味。
整個下午,家鄉的空氣中渙散著懶散悠閑的氣息,有些使人昏昏欲睡,這個難得的下午對于辛勤勞動的人們來說是多么愉快,盡管外面熱浪滔天。
家鄉的夏天并不是美麗的季節,但在我的心目中,定格了最美麗的畫面。
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篇2
說起我們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也就是小孩比較喜歡的節日,因為有壓歲錢)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這一說法。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 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余。吃餃子的前一天也就是大人們比包餃子速度的時刻。不過,一旦煮爛餃子,不可以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篇3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小吃,小吃剛好代表了這里的特色。吃小吃就能吃出這個地方的風味。
嵌糕就是家鄉小吃的一種。太陽剛升起來,街上就有人開始擺攤。一張桌子上,放著各種各樣的餡料,旁邊堆著一大段糕,用塑料布遮得嚴嚴實實的。不一會兒,就有人來買了。只見賣主打開塑料布,迅速切下一小段糕,把塑料布再蓋回來。再用手把糕放在桌子上搓成長條狀,用手按壓,壓成一個糕包,尾部粘起來,再根據客人的要求放上餡,接著把旁邊都粘起來,只剩下一個口子,澆上湯,就很好吃了。又香又韌又柔,回到家鄉一定要吃一個,才有回家的感覺。
炊圓也是家鄉的小吃。但只在有喜事的時候才能吃的。炊圓做工精細,先是把糯米粉摻上水,和成一大團,再使勁的揉幾下,直到已經有點韌性時就可以了。再取出一小塊,揉成圓形,用大拇指在中間按壓一個窩。接著在窩里放已經炒好的餡料,再把窩口封住就好了。然后放進籠里蒸。這可大有講究,如果不按指定時間蒸好,汁就會溢出來。
食餅筒原是端午節的時候吃的,現在慢慢演變成家鄉的小吃了。做食餅筒可簡可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卷食物的面皮。面皮既要薄又要韌,如果韌性不夠很容易破掉如果太厚,吃起來口味就差多了。做面皮先是要把麥粉加上水和在一起,調成面糊后,用手取一團,在加熱的熬盤上涂成餅,過一會兒再翻個面,就烙成了薄薄的面皮,呈圓形。把烙好的面皮平攤在桌面上,把炒好的菜一樣一樣地夾來放在面皮上,菜品越多,口味就越好,然后在卷起來,卷到一半把尾部疊起來,吃的時候就不會漏出來了。
假如你來到我家鄉,我會讓你吃到家鄉的所有小吃,讓你流連忘返。
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篇4
爸爸約了姥爺他們一起過除夕,我迫不及待地換上新衣服,守在門口等待姥爺他們的到來。眼前兩盞紅彤彤的燈籠倒映在透明的琉璃磚上,門上金色的“?!弊?,給全家增添了從未有過的新意。正當我焦急地眺望著遠處時,一個熟悉的面孔跳進了我的視線,對,這就是我的姥爺。他面帶微笑地走了過來,我快步上去向他問好。姥爺夸我懂事了不少,然后就和爺爺相互噓寒問暖,聊起了各自家里的變化。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個日出,我送你三百六十五個祝福……”手機鈴聲蔡國慶的《三百六十五個祝福》打破了剛才的氣氛,姥爺拿出嶄新的智能手機,熟練地接起電話。聽到對方是阿姨她們,等下也會一起來我家過年,我感到非常開心。同時我又新奇地望著姥爺的手機,心想:姥爺也用智能手機了,太厲害了!
姥爺似乎看到了我的變化,笑容可掬地把我叫到他身邊對我說:“承昀,聽說你得了三好學生,看來我的外甥有出息了,你是不是想玩一下我的手機?”我開心地點了一下頭,接過姥爺的手機。這是新款的華為智能手機,里面有很多功能。當我翻開手機頁面上的微信時,就悄悄的問:“姥爺,你也會用微信嗎?”“不會,但是我想學,你能教我嗎?”我點了一下頭,開始幫他用手機號注冊微信,還加了我們全家為好友。我用爸爸的手機撥通他的微信,面對面和姥爺視頻對話,我還耐心地跟他說了手機的支付功能,還給姥爺發了一個微信紅包,祝福他新年快樂,健康長壽!姥爺不可思議地看著手機上的視頻,笑著說:“現在的科技真是發達,難怪我們國家的實力越來越強了。而且以后還可以和你們視頻聊天,發發紅包,這微信實在是太好用了。”這讓姥爺笑逐顏開,樂開了懷。
很快,姥姥、阿姨他們都到了。我們全家歡聚在一起,開始了年夜飯的征程??粗褷斁駸òl的樣子,我靜靜地坐到他的身旁,傾聽他的笑聲,這讓我感覺到全家人在一起過年真好!
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篇5
待舊符替新桃而上,我才發現:年,已來到了。
過年時,不可或缺的往往就是年貨。置辦年貨算得上是頭等大事:吃的、穿的、用的,干的、鮮的、熟的。而如今,年貨變得千篇一律,采辦年貨也少了本來該有的喜悅心情。
于是,在父母的提議與陪伴下,我踏上了尋找“舊”年貨的路——
從父輩的口中,我常聽到油齏一物。那是種歷史頗為悠久的食品,據說是遠古祭祀時必不可少的祭品,流傳到現在,幾乎只剩個模糊的影像和名字了。在深奧古村的小巷中,它出現了。
將面粉經加水和糖拌和后,搟成薄片,用刀切作兩頭尖的菱形小片,并在中間劃一道,然后一頭朝中間穿過,投入油鍋炸黃。新鮮出鍋的油齏色澤金黃,十分香脆,帶著芝麻的清香。在以前,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油齏,油齏便也成為了那時孩子們的零食。
在那賣油齏的攤鋪上,還有一樣美食,名曰風枵。它記載于清代《調鼎集》中,是桐廬的傳統美食之一。其形似帛,輕盈精巧,有著糯米的清甜。鋪上的風枵是一根根的筷子狀,實際上風枵的形狀千千萬萬,有紐扣似的,有貓耳朵形的,也有一片片方形的。但不論怎樣的形狀,都是老桐廬人心中關于年的甜蜜回憶。
除了這些古老的年貨,到如今仍耳熟能詳的就是凍米糖。糯米、花生、芝麻……用米糖拌粘,切成小塊狀。一口咬去,只覺滿嘴的松脆香甜,無渣無屑,回味無窮。凍米糖甜到了心窩,或許正是沾了年味一抹,才格外清口。
一進入臘月,桐廬人就開始忙活殺年豬、打年糕、澆龍須、做索面、刮番薯片。一樣樣年貨,帶著人們的憧憬,在千家萬戶間搭起了一道橋。
身處城市,或許少了炮竹,少了燈籠,少了許多;
所以,尋找“舊”年貨吧。它們也許只在生活中、記憶中留下了一道殘影,但這似是似非的一點回憶,卻能點燃整個春節,言說你的年。
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篇6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真熱鬧,大街小巷有年味道?!边@是小時候,阿婆教我的家鄉過年時的童曲?,F在大多忘干凈了。但是,家鄉那一道道繞過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規(習俗)我可一樣沒忘。
我是南方人,春節的習俗比北方多許多。
小時候,在農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每逢過年,規矩可多了,例如:全村人湊在一塊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原料)時,未出嫁的姑娘家是不可以去湊熱鬧,阿婆每次都不讓我去,說什么姑娘家看打糟米會嫁不出,我信以為真,就不去了??涩F在我也弄不清楚是真是假。那時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種藥酒,是用黑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幾粒橄欖。泡上幾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那才叫一個鮮美,阿婆是老一輩的人,是做八春酒師太,村里很多人都找她學。阿婆對村民們說:“八春酒,是強健身體的,還可以明目?!卑⑵攀遣蛔屛液染频?span>,說什么太補了,小孩不可以喝的。我偏不信,等外婆去打糟米時,我就跑過去偷喝,村里人每家一個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總是把竽頭、春筍,當然還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里。那時候,我小,總覺得外婆家酒缸好大,不過真的好大,我那時會拿那種專門舀竹勺舀起來喝。許多次,都暈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時,那才叫一個哭笑不得。
家鄉人并不貪喝八春酒,那是因為喝八春酒是一種習俗。村里哪一家沒釀八春酒,如果不釀的話,來年一定是禍害不斷;相反,釀了酒的人家是一定紅運當頭,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說一說我們的年席吧。我們的年席不是一家辦的,而是全村人辦,一家分配一個任務,東家包餃子,西家自是煮臘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寬闊的地方并成一排,一起過年。平時,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可以上席的,可年席不同啦,大人坐一塊,小孩坐一塊,可熱鬧了。
民俗是人類文明的積淀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著一個民族特色和文化。
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篇7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小伙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于我家鄉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作為春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雖然元宵節沒有大年初一那么熱鬧,但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好元宵節,象征的整個春節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一家家點亮盞盞精致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著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著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后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著美麗的夜景、享受著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后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代,人們為了增加其賞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著紅絲帶,在絲帶上寫著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著,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終于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著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著各式花燈,盡情著享受著節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著一年新的開始,享受著美妙的元宵節的狂歡。
家鄉的半命題作文700字篇8
我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城市里的雪下得不大,所以我并不覺得城市里的雪有多么好看,但是,我的朋友卻告訴我城市里的雪很好看,我總是不理解。
后來,朋友小明跟我說:“那你喜歡什么天氣?”“我喜歡天氣晴朗的天氣?!贝_實,我喜歡看明朗的天空,也說不出來什么原因,我認為我一看明朗的天空就心情歡快,十分開心,而且我在晴天時運氣也好?!澳闶遣涣粜淖⒁獬鞘欣锏亩欤阆胂胂卵┰趺戳?,我們可以打雪仗啊”“是啊,我怎么沒想到呢?”
于是,我就天天盼望著下雪,一下雪,我就要和小明他們一起去打雪仗去。漸漸的,我發現了城市下雪時的美,整個城市都披上一層白被,銀裝素裹的,美麗極了。
下雪時,我首先堆了一個雪堡,團了一個雪球扔了過去,游戲就這樣開始了。我和小伙伴們你來我往打起了雪仗,每個人都變成了雪人。在寒冷的冬季我和伙伴們竟然滿頭都是汗水。大家玩得很開心,一場游戲就這樣在我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
我和小明還在雪地里捕鳥,在雪地里掃出一片空地,撒上五谷,斜著放一個竹簍,用木棍支著,不一會就有好多種鳥進入“網”。那是冬天的記憶……
小明出國了,他臨走之前還告訴我讓我寫信給他,在他走的那一年的冬天雪下得比往年的都要大。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思念……直到有一天,他給我回信說:“你終于喜愛冬天了!聽你在信中的描述,就知道你喜歡冬天了,唉!國外冬天的雪真的不如咱們自己城市的雪好看。”也沒有像你這樣的好朋友,我看到這封信后,心里暖暖的。小明真的很思念家鄉的雪,那是一種對朋友的思念。于是我照了許多照片,寄給了小明。小明回信對我說:“謝謝你,我的朋友!”“這沒什么。”我回信給他。
現在,我真的很喜歡冬天了,也有對朋友的一種思念,一下雪,整個世界被雪覆蓋了,仿佛都變得純凈無瑕了,心靈也都純凈了。我愛家鄉的雪,我愛家鄉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