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作文200字的作文
過年作文200字的作文篇1
手里拿著雞腿,嘴里塞滿食物,眼睛從沒離開過電視的我!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都覺得十分可笑,但那時候的我卻樂在其中。
滿桌的好菜全出自于奶奶和媽媽之手,有芋頭排骨、麻婆豆腐、糖醋魚、長年菜、蒜苗炒臘肉、排骨蛤蜊湯、炸明蝦、白斬雞肉,共七菜一湯。不論是什么菜色,里面全加了我們家代代相傳的秘方,也是世界上最棒的調味料—————愛!我因而吃得欲罷不能,如果不是感覺肚子快“爆炸”了,我才不想收手呢!
飯后,大伙兵分各路,繼續飯前未完的戰爭。廚房里傳來鍋碗瓢盆的撞擊聲,牌桌上呢喃細語與大呼小叫更迭著,電視則是用那一成不變的過年“特別”節目轟炸著我……看著看著,果然覺得“特別”的無聊,心想:“壓歲錢拿了不少,現在又是過年,破例跟父母玩個撲克牌,小賭一下也不為過吧?”嗯,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立刻拎起紅包,一口氣喝完桌上那杯裝得滿滿的汽水,為自己打氣。打了一個嗝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奔赴下一個戰場。
怎么這樣?兵敗如山倒,現在的我快輸到脫褲子了!大過年的,這樣很不吉利呢!算了,只能轉換心境來安慰自己:反正,征戰到最終,總要有人要輸,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呢?因為剛剛瘦了荷包,我決定要補回來。二話不說,下樓再次大吃大喝,平衡一下受傷的心吧!“咻——————碰——————”咦,哪里來的煙火聲啊?把門打開一看,五彩繽紛的煙火瞬間點亮了漆黑的夜空。這一幕,不禁讓我在心中呼喊著:“新的一年,我來了!”新的一年,擁抱新希望,努力、加油吧!
雖然每年過年都在吃喝玩樂之中度過,但裝滿“愛”的年夜飯,就是有別于其它食物。滿桌的年夜菜,滿桌的親愛家人;一口年夜飯,一口愛與幸福!吃飽飯后的好心情,加上撲克牌與煙火秀的點綴,讓這一頓愛的年夜飯畫下圓滿的句點。不知不覺中,睡魔偷襲了我的眼皮,我招架不住,漸漸的睡去……
過年作文200字的作文篇2
快要過年啦,相信大家一定希望趕緊吃餃子,過除夕夜,這些事往往不夠的,過年還有很多知識呢!
過年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一種遭遇,可能還是一種境界。
過年的第一個樂趣是人多熱鬧。我記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三,剛吃過早飯不大功夫就有親友來串門,一直到晚上八或九點鐘,客人還絡繹不絕。二姨三姨姑姥爺舅姥爺姨姥爺表舅表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好像全天下的親戚都在這一天聚集到一起了,中午吃飯時,至少擺了10張桌子,姥姥家五個窯洞那么老大的院子都呆滿了人,真有點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的樣子。令我自豪的是,我在院子里和所有的小孩比賽踢毽子,居然打敗天下無敵手。
過年的第二件樂趣不用說就是吃。姥姥把收藏多日的紅棗、花生、紅薯干和柿餅都翻騰出來,姥爺則把放在院子角落里已經蓋上一層厚厚白雪的大竹筐掀開蓋兒,露出里面凍得鮮紅的軟得要化了的烘柿。更不用說中午那頓飯了,那是把一輩子的吃食都放在了一起,有白面烙饃、白面蒸饃、炸油角、素丸子、牛肉丸子、雞肉丸子、扣肉、小酥肉,還有冰糖蓮子百合湯等等。那個時候大人小孩都顧不上客氣,一盤菜上桌三口兩口就被搶光了。因為大家的的肚子都太空了,在平常的日子里連玉米面餅子都吃不上的。所以,碰上能吃飽的時刻誰都顧不上臉面了。
對啦,過年就要拜年,拜年也有知識哦!
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愿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后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過年作文200字的作文篇3
佛說人有前世和今生,前世的因造就了今生的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們中國最隆重的節日春節也竟在十幾年間輪回了一番,擁有了截然不同的“前世”和“今生”。
我們到底做了些什么使得年脫了胎換了骨呢?
在過去,自初進臘月起,年味兒就開始在我們周身飄起來了。人們開始添置新衣,置辦彩燈裝飾早已打掃得窗明幾凈的家。人們走在張燈結彩的街上,嗅著溫暖的年味兒,心情也跟著好起來,嘴角不自覺的揚起了一抹幸福的微笑。很容易就看得出來,手上提著的和心上壓著的,那可都是滿滿的興奮、期待和幸福啊。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吃過甜甜的臘八粥之后,人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們忙著準備年初一給長輩的拜年詞,也忙著準備各種零食和炮仗。大人們開始置備年貨。許是因為這種歡樂的氣氛感染了每個人,平日里總黑著臉不愿意讓價的干果店老板娘也一反常態,顧客還價時也不多說什么,就笑著熱情的招呼著裝袋。盼了一個多月,除夕總算是到了。人們穿著新衣,坐在一起吃著豐盛可口的團年飯。都卸下了攢了一整年的疲倦,換上了一年中最開心的笑容。飯畢,小孩子們炫耀著吃餃子吃到的硬幣,大人們打著麻將,時不時看一眼春晚小品,笑得很是開心。
這年過的,多舒心吶。這幸福場面即是咱春節的“前世”了。但可惜的是,這么溫馨的過年場景近幾年已經十分少見。不知從何時開始,年過得不再這么紅火,年味兒漸漸變淡。春節啊,仿佛只剩這么個名頭。
現在,年味兒越來越淡,即使快到年關,看見偶爾幾戶人家窗上的彩燈也才能感覺到一點兒。人們工作越來越忙,哪里顧得上提早就為置辦年貨而開始忙碌。孩子們一進假期就被繁多的作業和各種補習班施加了重壓,哪里顧得上出入超市去囤零食和各式花炮。直拖到臘月二十七或二十八的時候,超市里才出現了擁擠著搶年貨的人群。而這時,人們臉上滿是不滿且焦急的神情,不耐煩的想要快點兒離開這個嘈雜擁擠的地方。除夕年夜飯桌上,年輕人草草扒拉兩口就抱著手機組團打游戲或互發新春祝福,父輩們也是抱著手機等著搶支付寶紅包,只剩爺爺奶奶慢慢吃著。飯后的看春晚活動也是神散形聚。更有甚者,過年寧肯和朋友聚,也不回家和家人一起過年。
這年過的,多糟心吶。這貌似溫馨的場面即是咱春節的今生。我兒時的紅火熱鬧變到至今的冷清,甚至溫情被手機剝奪的所剩無幾。
年味兒都去哪兒了?十幾年間,不過十幾年,我們到底做了些什么,使年味兒散的如此之快!
自古以來春節便是中國最喜慶最熱鬧的節日。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年味兒一點一點從我們手中散去。我們要努力挽回啊!
所以,年的“前世”和“今生”,我們該保的究竟是哪一個呢?
過年作文200字的作文篇4
步入嚴冬,街上的雪花飄飄灑灑,樹上的“白棉被”越捂越厚。出行的人緊裹著棉衣,腳步也愈發匆匆。民間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把紅棗、薏米、蓮子、花生、大米、小米、各種喜歡喝的食材摻到一起熬煮,喝完寓意著溫暖、吉祥、健康、圓滿的臘八粥,距離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記憶中的過年,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因為距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過年的氛圍就更為濃厚。外出求學或者務工的青年人陸陸續續回到家。家里要來個徹底的大掃除,擦灰塵,貼窗花和年畫,以迎接嶄新的一年
春節的熱鬧要持續到元宵節,這天要吃湯圓,象征著團團圓圓,甜甜蜜蜜。胖乎乎的湯圓躺在碗里,既美味又可愛,讓人不禁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
記憶里的春節是那么熱鬧,既有煙花爆竹烘托過年的氛圍,又有許多平時吃不上的美味佳肴可以享用。每個人都特別期待。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改善,人們的每一天都像過年。同時由于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地方提倡過年過節不再燃放煙花爆竹,有人認為如今的過年缺少一些“年味兒”。盡管如此,每到春節臨近,仍然可以看到大批游子千里歸鄉共團圓。一年又一年,人們對春節的向往,對家的眷戀,沒有絲毫減弱,中華兒女向往團圓、期待美好生活的愿望沒有絲毫改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過年,承載著中華兒女的集體記憶,寄托著中華兒女的美好期盼。“年味兒”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歷久彌新。
過年作文200字的作文篇5
從我記事起,過春節就是吃和玩的黃金時段。回老家能吃到令人垂涎三尺的各色美食,玩那噼哩啪啦響做一團的鞭炮。可是今年的春節卻很“特別”,為什么呢?
2月9日我們正式放寒假了,可是我還不能立刻回到夢寐以求的老家,還得度日如年的等好幾天父母才放假。2月16日晚上我們開始回老家,回家的路既遙遠又漫長,經過一夜的顛簸,我還是很興奮(小時候一直跟姥姥呆在老家)。走在熟悉的小路上,我一會兒學小狗叫,一會兒學公雞打鳴。引得鄰居家的公雞也跟著打鳴,小狗們也跟著汪汪叫,滿天的繁星也在調皮的沖著我做鬼臉,似乎都在歡迎我的到來。
隨著春節的到來,噼哩啪啦的炮聲響個不停,空氣中彌漫著酸甜的味道還夾雜著某種刺鼻味,很不幸的是,在年三十,我起床后一直咳嗽,上午被請到醫院還掛上了吊瓶。醫生說是不明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媽媽說肯定和霧霾有一定的關系,在城市里,人們天天說這個,沒有想到農村也有。媽媽告訴我現在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她小時候,天是藍的云是白的,而現在冬天很少能看到藍天白云了,在城市生活的我們連星星都看不到。
我問放炮也能引起霧霾嗎,媽媽說肯定能為霧霾做“貢獻”,為了身體健康,保護環境,我給姥爺商量今年咱們家不放鞭炮,大家都同意了,把買鞭炮的錢給了我和表弟。我和表弟商量了一下,用買鞭炮的錢,給姥姥姥爺買了禮物,這樣多好,即保護了環境,又孝敬了老人,我倆都很開心。
同學們,你們說我這個春節是不是很特別呀!
過年作文200字的作文篇6
老屋里很是熱鬧,盡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里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絡,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初一,傳統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床,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游、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于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么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于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么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于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系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